磁钢推送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1037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1 23: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磁钢推送机构,属于伺服电机零配件装配技术领域,包括L型支架、承托板以及磁钢框,所述承托板位于L型支架上,承托板与磁钢框构成容纳磁钢的空腔,承托板靠近转盘的末端与磁钢框之间保持间距,所述间距为上下贯通的出料口并与一磁钢的形状相适配,承托板远离转盘的一侧设有将磁钢逐一往出料口推送的推送组件。将磁钢放入承托板与磁钢框所形成的空腔内,通过推料组件往出料口逐一推送磁钢,以此替换通过磁铁吸引的上磁钢方式,达到磁钢快速且稳定推送的目的。到磁钢快速且稳定推送的目的。到磁钢快速且稳定推送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磁钢推送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伺服电机零配件装配
,特别涉及一种磁钢推送机构。

技术介绍

[0002]伺服电机需要安装稀土永磁磁钢。安装时,需要设置磁钢的上料结构,现有技术中,磁钢采用磁铁吸引的方式,具体的可参见中国专利技术授权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101877516B,授权公告日为2012年08月22日,公开的一种电机磁钢自动插入机,通过磁铁吸引的方式,使磁钢随着其吸附的滑块沿轨道滑动至定子的上方,再通过气缸对准磁钢将其下压进入定子内侧圆周面的安装位置。此种通过磁铁吸引的方式,磁钢受磁铁本身的因素影响较多,在长期工作中,需要定期更换磁铁,且吸引的方式难以达到磁钢快速且稳定推送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磁钢推送机构,替换通过磁铁吸引的上磁钢方式,解决磁钢推送不平稳且需要定期更换磁铁的技术问题,达到磁钢快速且稳定推送的目的。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磁钢推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L型支架、承托板以及磁钢框,所述承托板位于L型支架上,承托板与磁钢框构成容纳磁钢的空腔,承托板靠近转盘的末端与磁钢框之间保持间距,所述间距为上下贯通的出料口并与一磁钢的形状相适配,承托板远离转盘的一侧设有将磁钢逐一往出料口推送的推送组件。
[0005]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承托板与L型支架之间连接有加强板。
[0006]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磁钢框包括左侧板和右侧板,所述左侧板呈L型,右侧板为直板,左侧板与右侧板相连接形成呈矩形的磁钢放置槽,左侧板的短边与承托板的末端形成出料口。
[0007]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推送组件包括设于磁钢放置槽远离出料口的一侧的推送板以及带动其在磁钢放置槽内前后移动的推送气缸。
[0008]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侧板的长边与右侧板的端面上均开有空窗。
[0009]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侧板与右侧板靠近推送组件的一侧对称设有开口相对的匚型槽。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将磁钢放入承托板与磁钢框所形成的空腔内,通过推料组件往出料口逐一推送磁钢,以此替换通过磁铁吸引的上磁钢方式,达到磁钢快速且稳定推送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主视图;
[001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俯视图;
[001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图;
[0014]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磁钢框的立体图;
[0015]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磁钢框左侧板的立体图。
[0016]图中:1、L型支架,2、承托板,3、磁钢框,31、左侧板,32、右侧板,33、磁钢放置槽,34、空窗,35、匚型槽,4、出料口,5、加强板,6、推送组件,61、推送板,62、推送气缸,7、磁钢。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0018]如附图1

5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磁钢推送机构,包括L型支架1、承托板2以及磁钢框3,承托板2位于L型支架1上,承托板2与磁钢框3构成容纳磁钢7的空腔,承托板2靠近转盘的末端与磁钢框3之间保持间距,间距为上下贯通的出料口4并与一磁钢7的形状相适配,承托板2远离转盘的一侧设有将磁钢7逐一往出料口4推送的推送组件6。
[0019]将磁钢7放入承托板2与磁钢框3所形成的空腔内,通过推料组件往出料口4逐一推送磁钢7,以此替换通过磁铁吸引的上磁钢7方式,达到磁钢7快速且稳定推送的目的。
[0020]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承托板2与L型支架1之间连接有加强板5。设置的加强板5有利于提高承托板2与L型支架1的连接稳固性。
[0021]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磁钢框3包括左侧板31和右侧板32,左侧板31呈L型,右侧板32为直板,左侧板31与右侧板32相连接形成呈矩形的磁钢放置槽33,左侧板31的短边与承托板2的末端形成出料口4。左侧板31的短边与右侧边的侧端面连接且右侧板32与左侧板31的长段相平行设置。
[0022]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推送组件6包括设于磁钢放置槽33远离出料口4的一侧的推送板61以及带动其在磁钢放置槽33内前后移动的推送气缸62。通过推送气缸62带动推送板61在磁钢放置槽33内的向前移动,从而实现往出料口4逐一推送磁钢7的目的。
[0023]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左侧板31的长边与右侧板32的端面上均开有空窗34,以便于通过空窗34往承托板2与磁钢框3构成的空腔内放入磁钢7,磁钢7承重在承托板2上,且磁钢7的两边分别靠近磁钢放置槽33的内壁。
[0024]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左侧板31与右侧板32靠近推送组件6的一侧对称设有开口相对的匚型槽35,有利于减小左侧板31、右侧板32与推送版之间的摩擦力,保持推送板61的稳定推送。
[0025]以上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技术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磁钢推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L型支架(1)、承托板(2)以及磁钢框(3),所述承托板(2)位于L型支架(1)上,承托板(2)与磁钢框(3)构成容纳磁钢(7)的空腔,承托板(2)靠近转盘的末端与磁钢框(3)之间保持间距,所述间距为上下贯通的出料口(4)并与一磁钢(7)的形状相适配,承托板(2)远离转盘的一侧设有将磁钢(7)逐一往出料口(4)推送的推送组件(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钢推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板(2)与L型支架(1)之间连接有加强板(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钢推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钢框(3)包括左侧板(31)和右侧板(32),所述左侧板(31)呈L型,右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楷钦文益雪董明海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登奇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