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型散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0875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1 23: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型散热器,包括有本体,该本体包括有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多个第一散热柱、多个第二散热柱以及多个第三散热柱;该第一基板的下表面具有与外部接触的吸热部;该第二基板与第一基板横向排布并一体成型连接;通过第一基板的下表面具有与外部接触的吸热部,使得一个吸热部对应设置有三个散热模块,增强了散热器的散热性能,并配合多个第一散热柱、多个第二散热柱以及多个第三散热柱的高度均由中心向外围逐渐减小,使得相邻两散热柱之间具有一定的高度差,避免散热柱散发出去的热量聚集在相邻两散热柱之间,进一步提升了散热器的散热性能。散热器的散热性能。散热器的散热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效型散热器


[0001]本技术涉及散热器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高效型散热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电器中会有许多发热部件,这些发热部件的热量需要得到及时有效的散发,若不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散发会影响到电器的使用效果和使用寿命。如在电子设备领域中,为了将电子元器件的温度控制在一个合适的温度范围内,通常会在电子元器件表面固定一个散热器,利用散热器上的翅片将热量向外扩散,进而降低电子元件的温度。一般散热器都是通过吸热部吸热,然后由散热片将热量散热出去。
[0003]现有的散热器一般都为一对一设置的吸热部和散热片,即每一吸热部都对应一散热片来散热吸热部吸收的热量,这种散热方式当吸热部吸收热量过大时,会导致散热片无法将热量及时散发出去,导致散热器性能不好,影响用户使用体验,并且散热片之间容易有热量堆积在一起无法及时散发出去,会进一步影响散热器散热的效率,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散热器结构作出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型散热器,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之散热器散热性能不好、无法及时将散热片上热量散发出去以及影响用户使用体验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高效型散热器,包括有本体,该本体包括有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多个第一散热柱、多个第二散热柱以及多个第三散热柱;该第一基板的下表面具有与外部接触的吸热部;该第二基板与第一基板横向排布并一体成型连接;该多个第一散热柱于第一基板的上表面一体向上延伸出,多个第一散热柱呈阵列式排布,并且多个第一散热柱的高度由中心向外围逐渐减小;该多个第二散热柱于第二基板的上表面一体向上延伸出,多个第二散热柱呈阵列式排布,并且多个第二散热柱的高度由中心向外围逐渐减小;该多个第三散热柱于第二基板的下表面一体向下延伸出,多个第三散热柱呈阵列式排布,并且多个第三散热柱的高度由中心向外围逐渐减小。
[0007]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多个第一散热柱排布呈横向设置的多排,每排第一散热柱均由多个纵向排布的第一散热柱组成,并且位于同一排上的第一散热柱的高度相同。
[000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多个第二散热柱排布呈横向设置的多排,每排第二散热柱均由多个纵向排布的第二散热柱组成,并且位于同一排上的第二散热柱的高度相同。
[000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多个第三散热柱排布呈横向设置的多排,每排第三散热柱均由多个纵向排布的第三散热柱组成,并且位于同一排上的第三散热柱的高度相同。
[001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本体为铝材质。
[001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本体的外表面覆盖有石墨烯散热涂层。
[001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通过一连接板一体成型连接。
[0013]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0014]通过本体包括有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多个第一散热柱、多个第二散热柱以及多个第三散热柱;该第一基板的下表面具有与外部接触的吸热部,使得一个吸热部对应设置有三个散热模块,避免在吸热部吸收热量过多时,散热柱因无法将热量及时散发出去从而影响散热效率,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增强了散热器的散热性能,并配合多个第一散热柱、多个第二散热柱以及多个第三散热柱的高度均由中心向外围逐渐减小,使得相邻两散热柱之间具有一定的高度差,避免散热柱散发出去的热量聚集在相邻两散热柱之间,进一步提升了散热器的散热性能。
[0015]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0018]附图标识说明:
[0019]10、本体
ꢀꢀꢀꢀꢀꢀꢀꢀꢀꢀꢀꢀꢀꢀꢀꢀꢀꢀ
11、第一基板
[0020]111、吸热部
ꢀꢀꢀꢀꢀꢀꢀꢀꢀꢀꢀꢀꢀꢀꢀ
12、第二基板
[0021]13、第一散热柱
ꢀꢀꢀꢀꢀꢀꢀꢀꢀꢀꢀꢀ
14、第二散热柱
[0022]15、第三散热柱
ꢀꢀꢀꢀꢀꢀꢀꢀꢀꢀꢀꢀ
16、连接板
[0023]20、石墨烯散热涂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4]请参照图1至图2所示,其显示出了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其中包括有本体10。
[0025]该本体10包括有第一基板11、第二基板12、多个第一散热柱13、多个第二散热柱14以及多个第三散热柱15;该第一基板11的下表面具有与外部接触的吸热部111;该第二基板12与第一基板11横向排布并一体成型连接;该多个第一散热柱13于第一基板11的上表面一体向上延伸出,多个第一散热柱13呈阵列式排布,并且多个第一散热柱13的高度由中心向外围逐渐减小,使得相邻两第一散热柱13之间具有一定的高度差,防止热量聚集在相邻两第一散热柱13之间,避免出现热量散发不及时的问题;该多个第二散热柱14于第二基板12的上表面一体向上延伸出,多个第二散热柱14呈阵列式排布,并且多个第二散热柱14的高度由中心向外围逐渐减小;该多个第三散热柱15于第二基板12的下表面一体向下延伸出,多个第三散热柱15呈阵列式排布,并且多个第三散热柱15的高度由中心向外围逐渐减小。
[002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多个第一散热柱13排布呈横向设置的多排,每排第一散热柱13均由多个纵向排布的第一散热柱13组成,并且位于同一排上的第一散热柱13的高度相同。所述多个第二散热柱14排布呈横向设置的多排,每排第二散热柱14均由多个纵向排布的第二散热柱14组成,并且位于同一排上的第二散热柱14的高度相同。所述多个第三散热
柱15排布呈横向设置的多排,每排第三散热柱15均由多个纵向排布的第三散热柱15组成,并且位于同一排上的第三散热柱15的高度相同;所述本体10为铝材质;所述本体10的外表面覆盖有石墨烯散热涂层20;所述第一基板11与第二基板12之间通过一连接板16一体成型连接。
[0027]本技术的设计重点在于:通过本体包括有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多个第一散热柱、多个第二散热柱以及多个第三散热柱;该第一基板的下表面具有与外部接触的吸热部,使得一个吸热部对应设置有三个散热模块,避免在吸热部吸收热量过多时,散热柱因无法将热量及时散发出去从而影响散热效率,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增强了散热器的散热性能,并配合多个第一散热柱、多个第二散热柱以及多个第三散热柱的高度均由中心向外围逐渐减小,使得相邻两散热柱之间具有一定的高度差,避免散热柱散发出去的热量聚集在相邻两散热柱之间,进一步提升了散热器的散热性能。
[0028]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型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本体,该本体包括有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多个第一散热柱、多个第二散热柱以及多个第三散热柱;该第一基板的下表面具有与外部接触的吸热部;该第二基板与第一基板横向排布并一体成型连接;该多个第一散热柱于第一基板的上表面一体向上延伸出,多个第一散热柱呈阵列式排布,并且多个第一散热柱的高度由中心向外围逐渐减小;该多个第二散热柱于第二基板的上表面一体向上延伸出,多个第二散热柱呈阵列式排布,并且多个第二散热柱的高度由中心向外围逐渐减小;该多个第三散热柱于第二基板的下表面一体向下延伸出,多个第三散热柱呈阵列式排布,并且多个第三散热柱的高度由中心向外围逐渐减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型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散热柱排布呈横向设置的多排,每排第一散热柱均由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志明何烨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展嘉精密五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