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崔云龙专利>正文

使用非二极交流电机的机械的节电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60714 阅读:2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涉及机械工程领域的使用非二极交流电机的机械的节电方法是改装原电动机驱动设备的不合理设计结构,是旨在运用杠杆可增力原理通过改变设备的转速比实现降低不必要的电能消耗,达到减少不应有的电费损失,从而可实现缓解缺电地域的电能紧张状态并可使采用本方法的企业增收节支的目的和效果。本方法适用于多数使用非二极交流异步电动机的机械设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涉及机械工程领域的《》是鉴于一些机电设备在设计时因节能理念欠缺或盲目仿制故而使用户蒙受不应有的损失同时给国家电能资源造成不必要的紧张和扩建的状况运用物理学中的杠杆中点位按一定的比例移动后可产生一定比例的增减力作用的原理通过改变机械的转动比例旨在改变较为普遍存在的本可以避免的由于末能正确运用机械物理设计制造引起电能浪费现状的专利技术。以橡胶捏合机为例,原设计中电机为四极、15千瓦,电机皮带轮直径180毫米,从动轮直径430毫米,其中心高550毫米。在主动轮直径不改变的情况下如果改变从动轮直径为860毫米,电机改为二极,其电机功率改为7.5千瓦,其原转速和原扭矩则不变动,从而在不改动其原机械性能的前提下可实现不再支付原本不必支付的电费部分的目的即单体及社会总体效果。以橡胶密炼机为另一例,其原电机为六极、75千瓦、电机皮带轮直径300毫米、从动轮直径450毫米、中,心高700毫米。如果主动轮直径改为200毫米、从动轮直径改为900毫米、电机改为二极(2950转/分),其功率只需原先的等于或大于三分之一即25千瓦或30千瓦即可实现不改变原机机械性能的前提下的节约电能。本方法对制造企业来说与原机设计相比在基本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即可避免国家的电能资源、用户的电费的不必要的损失浪费,对现有用户来说是一次改造投资长久受益。本方法适用于多数非二极交流异步电动机原设计上不合理的机械设备的改造,并可强制执行于正在继续生产不合理用电设计的企业产品的改进。本方法用于60赫芝交流电路中其节电效果将会更显著。权利要求1.本发现涉及机械工程领域的《使用非二极异步电机的机械的节电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是运用物理学的杠杆三个力点中的中点按一定比例移动可增可减其力原理将有可能使用本方法的原非二极电动机改用为二极电动机,按原设计输出转数和扭矩重新计算主动轮和从动轮的转动比和电动机的改换功率,使原转动比和转递扭矩基本不发生变动。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非二极电机的机械的节电方法》其特征在于原设计为四极电动机的将电动机改换为原功率的等于或大于二分之一的二极电动机后再将该设备用皮带轮或齿轮降速为1∶2(主∶从);原设计为六极(980转/分)电动机的将电动机致换为原功率(等于或大于)三分之一的二极(2950转/分)电动机后再将该设备用皮带轮或齿轮减速为1∶3(主∶从);其它极数异步交流电动机的改造方法以此类推。全文摘要一种涉及机械工程领域的是改装原电动机驱动设备的不合理设计结构,是旨在运用杠杆可增力原理通过改变设备的转速比实现降低不必要的电能消耗,达到减少不应有的电费损失,从而可实现缓解缺电地域的电能紧张状态并可使采用本方法的企业增收节支的目的和效果。本方法适用于多数使用非二极交流异步电动机的机械设备。文档编号H02K7/116GK1734890SQ20051004697公开日2006年2月15日 申请日期2005年8月1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1日专利技术者崔云龙 申请人:崔云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本发现涉及机械工程领域的《使用非二极异步电机的机械的节电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是运用物理学的杠杆三个力点中的中点按一定比例移动可增可减其力原理将有可能使用本方法的原非二极电动机改用为二极电动机,按原设计输出转数和扭矩重新计算主动轮和从动轮的转动比和电动机的改换功率,使原转动比和转递扭矩基本不发生变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云龙
申请(专利权)人:崔云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21[中国|辽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