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现直流电源供电产品的EMC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0672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1 23: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实现直流电源供电产品的EMC电路,采用全新电路结构设计,通过两级共模电感L1、两级共模电感L2分别抑制高频共模噪声和低频共模噪声,以及应用电容C12与电容C20分别滤除电源线正负两级上的共模噪声;同时,引入LC电路滤波特性,由电感L3与极性电容C16、极性电容C17构成LC差模滤波电路,并结合预留电容C13、电容C14、电容C15,抑制板上的开关电源频率等差模噪声;最后加入双向TVS二极管D5,获得吸收浪涌和静电保护的作用;实际应用中,所设计EMC电路能够有效抑制噪声,拥有稳定的电路保护作用。定的电路保护作用。定的电路保护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实现直流电源供电产品的EMC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实现直流电源供电产品的EMC电路,属于EMC电路


技术介绍

[0002]EMC是Electro MagneTIc CompaTIbility的缩写,中文翻译为电磁兼容性,是指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符合要求运行,并且不对其环境中的任何设备产生无法忍受的电磁干扰的能力。因此,EMC包括EMI(interference)和EMS(suscepTIbility),也就是电磁干扰和电磁抗干扰
[0003]目前现有技术产品未进行充分的EMC电路设计,在EMC方面表现较差,电源的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均不符合相关产品的EMC标准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实现直流电源供电产品的EMC电路,采用全新电路结构设计,能够有效抑制噪声,拥有稳定的电路保护作用。
[0005]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设计了一种实现直流电源供电产品的EMC电路,包括保险丝F1、两级共模电感L1、两级共模电感L2、LC差模滤波电路、电容C12、电容C18、电容C19、电容C20;
[0006]其中,保险丝F1的其中一端构成电路输入端,电路输入端用于外接电压;保险丝F1的另一端、电容C12的其中一端、两级共模电感L1对应输入侧的正极端三者相连接;电容C12的另一端与电容C20的其中一端相连接,且该相连接位置外接机壳;电容C20的另一端与两级共模电感L1对应输入侧的负极端相接,且该相连接位置接地
[0007]两级共模电感L1对应输出侧的正极端对接两级共模电感L2对应输入侧的正极端,两级共模电感L1对应输出侧的负极端对接两级共模电感L2对应输入侧的负极端;两级共模电感L2对应输出侧的正极端与LC差模滤波电路对应输入侧的正极端相连接,两级共模电感L2对应输出侧的负极端与LC差模滤波电路对应输入侧的负极端相连接;
[0008]LC差模滤波电路对应输出侧的正极端、电容C18的其中一端、电容C19的其中一端三者相连接,且该相连接位置构成电路输出端,用于对外输出电压;LC差模滤波电路对应输出侧的负极端、电容C18的另一端、电容C19的另一端三者相连接,且该相连接位置接地。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电容C13、电容C14、电容C15,所述两级共模电感L1对应输入侧的正极端分别对接电容C13的其中一端、电容C14的其中一端,两级共模电感L1对应输入侧的负极端分别对接电容C13的另一端、电容C14的另一端,两级共模电感L1对应输出侧的正极端对接电容C15的其中一端,两级共模电感L1对应输出侧的负极端对接电容C15的另一端。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双向TVS二极管D5,所述两级共模电感L1对应输出侧的正极端对接双向TVS二极管D5的正极端,所述两级共模电感L1对应输出侧的负极端对接双向TVS二极管D5的负极端。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LC差模滤波电路包括电感L3、极性电容C16、极性电容C17;其中,电感L3的其中一端与极性电容C16的正极端相连接,且该相连接位置构成LC差模滤波电路对应输入侧的正极端;极性电容C16的负极端构成LC差模滤波电路对应输入侧的负极端;电感L3的另一端与极性电容C17的正极端相连接,且该相连接位置构成LC差模滤波电路对应输出侧的正极端;极性电容C16的负极端与极性电容C17的负极端相连接,且该相连接位置接地;极性电容C17的负极端构成LC差模滤波电路对应输出侧的负极端。
[00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PNP型三极管A1为型号为BC856的PNP型三极管。
[0013]本技术所述一种实现直流电源供电产品的EMC电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0014]本技术所设计实现直流电源供电产品的EMC电路,采用全新电路结构设计,通过两级共模电感L1、两级共模电感L2分别抑制高频共模噪声和低频共模噪声,以及应用电容C12与电容C20分别滤除电源线正负两级上的共模噪声;同时,引入LC电路滤波特性,由电感L3与极性电容C16、极性电容C17构成LC差模滤波电路,并结合预留电容C13、电容C14、电容C15,抑制板上的开关电源频率等差模噪声;最后加入双向TVS二极管D5,获得吸收浪涌和静电保护的作用;实际应用中,所设计EMC电路能够有效抑制噪声,拥有稳定的电路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所设计实现直流电源供电产品的EMC电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7]本技术设计了一种实现直流电源供电产品的EMC电路,实际应用当中,如图1所示,包括保险丝F1、两级共模电感L1、两级共模电感L2、LC差模滤波电路、电容C12、电容C18、电容C19、电容C20。
[0018]其中,保险丝F1的其中一端构成电路输入端,电路输入端用于外接电压VCC_IN;保险丝F1的另一端、电容C12的其中一端、两级共模电感L1对应输入侧的正极端三者相连接;电容C12的另一端与电容C20的其中一端相连接,且该相连接位置外接机壳;电容C20的另一端与两级共模电感L1对应输入侧的负极端相接,且该相连接位置接地。
[0019]两级共模电感L1对应输出侧的正极端对接两级共模电感L2对应输入侧的正极端,两级共模电感L1对应输出侧的负极端对接两级共模电感L2对应输入侧的负极端;两级共模电感L2对应输出侧的正极端与LC差模滤波电路对应输入侧的正极端相连接,两级共模电感L2对应输出侧的负极端与LC差模滤波电路对应输入侧的负极端相连接。
[0020]LC差模滤波电路对应输出侧的正极端、电容C18的其中一端、电容C19的其中一端三者相连接,且该相连接位置构成电路输出端,用于对外输出电压VCC_OUT;LC差模滤波电路对应输出侧的负极端、电容C18的另一端、电容C19的另一端三者相连接,且该相连接位置接地。
[0021]实际应用当中,通过两级共模电感L1、两级共模电感L2分别抑制高频共模噪声和低频共模噪声,以及应用电容C12与电容C20分别滤除电源线正负两级上的共模噪声。
[0022]基于上述所设计实现直流电源供电产品的EMC电路的技术方案之上,本技术进一步设计了如下优选技术方案:针对其中所应用的LC差模滤波电路,具体设计包括电感L3、极性电容C16、极性电容C17;其中,电感L3的其中一端与极性电容C16的正极端相连接,且该相连接位置构成LC差模滤波电路对应输入侧的正极端;极性电容C16的负极端构成LC差模滤波电路对应输入侧的负极端;电感L3的另一端与极性电容C17的正极端相连接,且该相连接位置构成LC差模滤波电路对应输出侧的正极端;极性电容C16的负极端与极性电容C17的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现直流电源供电产品的EMC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保险丝F1、两级共模电感L1、两级共模电感L2、LC差模滤波电路、电容C12、电容C18、电容C19、电容C20;其中,保险丝F1的其中一端构成电路输入端,电路输入端用于外接电压;保险丝F1的另一端、电容C12的其中一端、两级共模电感L1对应输入侧的正极端三者相连接;电容C12的另一端与电容C20的其中一端相连接,且该相连接位置外接机壳;电容C20的另一端与两级共模电感L1对应输入侧的负极端相接,且该相连接位置接地;两级共模电感L1对应输出侧的正极端对接两级共模电感L2对应输入侧的正极端,两级共模电感L1对应输出侧的负极端对接两级共模电感L2对应输入侧的负极端;两级共模电感L2对应输出侧的正极端与LC差模滤波电路对应输入侧的正极端相连接,两级共模电感L2对应输出侧的负极端与LC差模滤波电路对应输入侧的负极端相连接;LC差模滤波电路对应输出侧的正极端、电容C18的其中一端、电容C19的其中一端三者相连接,且该相连接位置构成电路输出端,用于对外输出电压;LC差模滤波电路对应输出侧的负极端、电容C18的另一端、电容C19的另一端三者相连接,且该相连接位置接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实现直流电源供电产品的EMC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容C13、电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挺唐薇薇张山梁晨唐国盛
申请(专利权)人:盐城格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