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电梯井内井壁施工操作平台,结构包括钢管井架、踩踏板、一定数量的木方、定位管、支撑管、直角扣件、钢丝绳、槽钢、吊环、可调U型顶托、固定块和防坠环,钢管井架上还设有四根水平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合理,制作方便快捷,使用安全,周转效率高,使用材料少,损耗材料很少,可使用塔式起重机逐层整体提升,以实现电梯井壁模板与操作平台随着楼层的施工同步提升,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无需每层搭设扣件式脚手架而占用的大量脚手架等周转材料,且制作材料拆卸方便,可回收重复利用,绿色环保,节省拆卸平台所占用的人工和时间,节约人工费用,有效降低了施工成本。有效降低了施工成本。有效降低了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梯井内井壁施工操作平台
[0001]本技术涉及到建筑施工
,特别是一种电梯井内井壁施工操作平台。
技术介绍
[0002]城市建筑结构趋于高层化发展,建筑物中电梯井施工成为施工中必不可少的控制要点,现有的电梯井施工操作平台一般为井字脚手架从底层起逐层搭设,内部连接方式多为焊接为一个整体后搭接在两端固定于电梯井剪力墙内的承重杆上,整体拆装不方便且造成材料浪费,且施工操作平台与电梯井四周的墙壁有一段距离,施工人员站在施工操作平台进行工作时,施工操作平台整体会在承重杆上滑动,安全系数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井内井壁施工操作平台,结构简单,制作材料可回收利用,有效降低了施工成本,使用安全,可实现电梯井壁模板与操作平台随着楼层的施工同步提升,提高工作效率。
[0004]为达到以上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电梯井内井壁施工操作平台,安装于电梯井道内,结构包括钢管井架、踩踏板、一定数量的木方、定位管、支撑管、直角扣件、钢丝绳、槽钢、吊环、可调U型顶托、固定块和防坠环,所述槽钢有两根,两根槽钢平行并排固定安装于电梯井道内,所述支撑管有三根,间隔搭接于槽钢上方,且与槽钢长度方向垂直,所述定位管有四根,间隔设置于支撑管上方并通过直角扣件与支撑管固定连接,且位于外侧的两根定位管与位于外侧的两根支撑管交叉的节点处均通过三根钢丝绳固定连接于电梯井道的上方,每个所述定位管的两端均插接有一个可调U型顶托,每个所述可调U型顶托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一个固定块,且固定块的一侧与电梯井道的内侧面抵接,一定数量的所述木方间隔固定连接于定位管的上方且与定位管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踩踏板固定连接于木方上,所述钢管井架为长方体框架结构,从上至下依次穿过踩踏板、木方、和定位管之间的缝隙,其四脚底端与定位管固定连接,所述钢管井架上还设有四根水平杆,所述吊环有四个,分别设置于位于外侧的两根定位管与位于外侧的两根支撑管交叉的节点处,其从上至下依次穿过踩踏板、木方、定位管和支撑管之间的缝隙,并与支撑管固定连接,所述防坠环固定连接于电梯井道的上方。
[0006]优选地,所述踩踏板的面积小于电梯井道内的截面面积。
[0007]优选地,所述槽钢的长度大于电梯井两侧外壁的距离长度。
[0008]优选地,所述木方、定位管和支撑管的长度均小于电梯井两侧内壁之间的距离长度。
[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0]本技术结构简单合理,制作方便快捷,使用安全,周转效率高,使用材料少,损耗材料很少,可使用塔式起重机逐层整体提升,以实现电梯井壁模板与操作平台随着楼层的施工同步提升,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无需每层搭设扣件式脚手架而占用的大量脚手架
等周转材料,且制作材料拆卸方便,可回收重复利用,绿色环保,节省拆卸平台所占用的人工和时间,节约人工费用,有效降低了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透过踩踏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A
‑
A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本技术B
‑
B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所示附图标记为:1
‑
钢管井架,2
‑
踩踏板,3
‑
木方,4
‑
定位管,5
‑
支撑管,6
‑
槽钢,7
‑
吊环,8
‑
可调U型顶托,9
‑
固定块,10
‑
水平杆,11
‑
防坠环,12
‑
电梯井道结构梁,13
‑
电梯井道剪力墙,14
‑
直角扣件,15
‑
钢丝绳。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设计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0016]如图1~3所示,一种电梯井内井壁施工操作平台,安装于电梯井道内,结构包括钢管井架1、踩踏板2、一定数量的木方3、定位管4、支撑管5、直角扣件14、钢丝绳15、槽钢6、吊环7、可调U型顶托8、固定块9和防坠环11,槽钢6有两根,两根槽钢6平行并排固定安装于电梯井道剪力墙13上预留的两对对称设置的孔洞内,且槽钢6的长度大于电梯井两侧外壁的距离长度,支撑管5有三根,间隔搭接于槽钢6上方,且与槽钢6长度方向垂直,定位管4有四根,间隔设置于支撑管5上方并通过直角扣件14与支撑管5固定连接,且位于外侧的两根定位管4与位于外侧的两根支撑管5交叉的节点处均通过三根钢丝绳15固定连接于电梯井道结构梁12上,每个定位管4的两端均插接有一个可调U型顶托8,每个可调U型顶托8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一个固定块9,且固定块9的一侧与电梯井道的内侧面抵接,用于将操作平台相对电梯井道的固定,一定数量的木方3间隔固定连接于定位管4的上方且与定位管4的长度方向垂直,且木方3、定位管4和支撑管5的长度均小于电梯井两侧内壁之间的距离长度,踩踏板2固定连接于木方3上,且踩踏板2的面积小于电梯井道内的截面面积,钢管井架1为长方体框架结构,从上至下依次穿过踩踏板2、木方3、和定位管4之间的缝隙,其四脚底端与定位管4固定连接,使操作平台整体在向上提升时更加稳固,且可绑扎固定拆除的电梯井壁模板,钢管井架1上还设有四根水平杆10,用于施工人员安全绳的绑扎固定,吊环7有四个,用于操作平台整体在向上提升时与塔式起重机连接,分别设置于位于外侧的两根定位管4与位于外侧的两根支撑管5交叉的节点处,其从上至下依次穿过踩踏板2、木方3、定位管4和支撑管5之间的缝隙,并与支撑管5固定连接,防坠环11固定连接于电梯井道的上方,用于施工人员安全绳的绑扎固定。
[0017]实施例
[0018]如图1~3所示,在电梯井道剪力墙13上每侧预留两对对称的2个孔洞(高100mm,宽60mm)穿设2根10#槽钢6(槽钢6规格为100*48*5.3mm),两根槽钢6的外侧分别距离电梯井道剪力墙13边400mm,槽钢6上部标高低于本层施工结构楼层板面350mm,搭设操作平台的四根定位管4与三根支撑管5均采用用φ48
‑
3.6mm钢管使用直角扣件14固定连接,三根支撑管5之间的间距为750mm,且距离电梯井道四周内壁300mm,四根定位管4之间的间距为500mm,且距离电梯井道四周内壁300mm,每根定位管4两端分别插入可调U型顶托8,可调U型顶托8与
电梯井道内壁间用固定块9楔紧,方便操作施工,固定块9用8#铁丝绑扎到可调U型顶托8上,防止脱落,保证操作平台更加平稳,采用十根木方3用8#镀锌铁线与定位管4固定连接,木方3上部固定连接的踩踏板2采用15mm厚胶合板模板,踩踏板2顶面标高要低于本层施工结构楼层板面150mm,在操作平台的中部搭设长500mm,宽500mm,高1500mm钢管井架1,钢管井架1底部与定位管4使用旋转扣件固定,钢管井架1沿高度方向距离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井内井壁施工操作平台,安装于电梯井道内,其特征在于,结构包括钢管井架、踩踏板、一定数量的木方、定位管、支撑管、直角扣件、钢丝绳、槽钢、吊环、可调U型顶托、固定块和防坠环,所述槽钢有两根,两根槽钢平行并排固定安装于电梯井道内,所述支撑管有三根,间隔搭接于槽钢上方,且与槽钢长度方向垂直,所述定位管有四根,间隔设置于支撑管上方并通过直角扣件与支撑管固定连接,且位于外侧的两根定位管与位于外侧的两根支撑管交叉的节点处均通过三根钢丝绳固定连接于电梯井道的上方,每个所述定位管的两端均插接有一个可调U型顶托,每个所述可调U型顶托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一个固定块,且固定块的一侧与电梯井道的内侧面抵接,一定数量的所述木方间隔固定连接于定位管的上方且与定位管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踩踏板固定连接于木方上,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艳华,庄海冰,刘广学,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市第一建筑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