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重式气瓶搬运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606200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1 23: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配重式气瓶搬运工具,所属气体生产技术领域,包括:连接架、滚轮、支撑架、挡板、扶手、支撑板、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第一定位槽、第二定位槽、加固杆、运输盒、限位槽和隔板;相比于普通的两轮推车,该结构设置连接架和运输盒,大气瓶放在支撑板上,小气瓶放在运输盒中,同时运输两种气瓶。运输时四个滚轮同时对装置进行支撑,通过承载小气瓶,平衡支撑板和气瓶的重力,防止装置翻转,保证装置的稳定性,从而防止气瓶倾倒、损坏。四轮同时支撑无需手部施力将装置向上抬起,使用时更省力。通过四个滚轮同时对连接架进行支撑,确保使用者在搬运的过程中,只施加推力即可保证装置平稳行走,无需向上抬起,减少手臂受力。减少手臂受力。减少手臂受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配重式气瓶搬运工具


[0001]本技术属于气体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气瓶搬运工具。

技术介绍

[0002]二氧化碳是一种碳氧化合物,是空气中常见的化合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不助燃、不可燃。略溶于水中,形成碳酸,碳酸是一种弱酸,主要应用于冷藏易腐败的食品、作致冷剂、制造碳化软饮料和作均相反应的溶剂等。二氧化碳一般可由高温煅烧石灰石或由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得,产生的气体通过气瓶收集和盛放。
[0003]气瓶是指在正常环境下可重复充气使用的盛装永久性气体、液化气体或溶解气体的移动式压力容器。车间内,多通过普通的手推车来进行转运、运输。手推车为两轮结构,一次只能放置两个大气瓶,小气瓶和大气瓶的转运需要分开进行,工作效率低下。而且,两轮支撑在手推车行走的过程中,需要使用者手臂持续施力,将装置后端抬起,长此以往会造成手臂酸痛等问题,运输过程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手推车为两轮支撑支撑结构,在运输时需要使用者手臂持续施力,大小气瓶需分开转运,费时费力,使用感不佳,转运效率低下等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配重式气瓶搬运工具,通过承载小气瓶,连接架和运输盒作为配重,平衡支撑板和大气瓶的重力,防止装置翻转,保证装置的稳定性,无需手臂施力,达到节省人力物力的技术效果。其具体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配重式气瓶搬运工具,包括:连接架、滚轮、支撑架、挡板、扶手、支撑板、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第一定位槽、第二定位槽、加固杆、运输盒、限位槽和隔板;四个所述滚轮同时与所述连接架相连接;所述支撑架与所述连接架呈预定角度,且所述支撑架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架相连接;所述挡板与所述支撑架相连接;所述扶手平行于所述连接架,且两个所述扶手同时与所述支撑架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支撑板垂直于所述支撑架,且所述支撑板与所述连接架相连接;至少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板同时与所述支撑架相连接;至少两个所述第二限位板分别设置在至少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板的正下方;所述第一定位槽呈弧形,所述第一定位槽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板上;所述第二定位槽呈弧形,所述第二定位槽设置在所述第二限位板上,且所述第二定位槽与所述第一定位槽的轴线重合;两个所述加固杆的一端同时与所述连接架相连接,两个所述加固杆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支撑架相连接;所述运输盒的顶部设置有开口,所述运输盒位于两个所述加固杆之间,且所述运输盒与所述连接架相连接;若干个所述限位槽设置在所述运输盒底板的顶面上;若干个所述隔板交叉设置在所述运输盒内。
[0006]另外,本技术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种配重式气瓶搬运工具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000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支撑架与所述连接架之间的夹角为45~60度。
[000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连接架包括:框体和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嵌入所述框体内,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同时与所述框体相连接。
[000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配重式气瓶搬运工具还包括:减震垫;所述减震垫为弹性体,所述减震垫与所述支撑板的顶面相连接。
[001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减震垫为橡胶垫。
[00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配重式气瓶搬运工具还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扶手相连接。
[001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运输盒的高度为气瓶高度的0.15~0.25倍。
[001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限位槽呈圆形。
[001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限位槽的直径为气瓶直径的1.05~1.1倍。
[0015]本技术的一种配重式气瓶搬运工具,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为:相比于普通的两轮推车,该结构设置连接架和运输盒,大气瓶放在支撑板上,小气瓶放在运输盒中,同时运输两种气瓶。运输时四个滚轮同时对装置进行支撑,通过承载小气瓶,连接架和运输盒作为配重,平衡支撑板和大气瓶的重力,防止装置翻转,保证装置的稳定性,从而防止气瓶倾倒、损坏。四轮同时支撑无需手部施力将装置向上抬起,使用时更省力。
[0016]一、通过四个滚轮同时对连接架进行支撑,确保使用者在搬运的过程中,只施加推力即可保证装置平稳行走,无需向上抬起,减少手臂受力,降低疲劳程度,操作简单、省力。
[0017]二、支撑板上设置有减震垫,既能防止大气瓶与支撑板产生滑动,又能在运输中起到减震的作用,保证大气瓶运输的稳定性,运输更安全。
[0018]三、运输盒可盛放小气瓶,运输盒内设置有限位槽和隔板,减少气瓶的晃动,防止气瓶倾倒,从而减少运输时小气瓶之间的碰撞、撞击,保证气瓶运输的安全性,避免气瓶爆炸。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配重式气瓶搬运工具的正视图;
[002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配重式气瓶搬运工具的正剖视图;
[0021]图3为图2的A处放大图;
[0022]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配重式气瓶搬运工具的第一限位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配重式气瓶搬运工具的运输盒的结构示意图;
[0024]其中,图1至图5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0025]10、连接架;101、框体;102、支撑杆;12、滚轮;14、支撑架;16、挡板;18、扶手;20、支撑板;22、第一限位板;24、第二限位板;26、第一定位槽;28、第二定位槽;30、加固杆;32、运输盒;34、限位槽;36、隔板;38、减震垫;40、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案例和附图1

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本技术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0027]实施例1
[0028]一种配重式气瓶搬运工具,如图1

5所示,包括:连接架10、滚轮12、支撑架14、挡板16、扶手18、支撑板20、第一限位板22、第二限位板24、第一定位槽26、第二定位槽28、加固杆30、运输盒32、限位槽34和隔板36;四个滚轮12同时与连接架10相连接;支撑架14与连接架10呈预定角度,且支撑架14的一端与连接架10相连接;挡板16与支撑架14相连接;扶手18平行于连接架10,且两个扶手18同时与支撑架14的另一端相连接;支撑板20垂直于支撑架14,且支撑板20与连接架10相连接;至少两个第一限位板22同时与支撑架14相连接;至少两个第二限位板24分别设置在至少两个第一限位板22的正下方;第一定位槽26呈弧形,第一定位槽26设置在第一限位板22上;第二定位槽28呈弧形,第二定位槽28设置在第二限位板24上,且第二定位槽28与第一定位槽26的轴线重合;两个加固杆30的一端同时与连接架10相连接,两个加固杆30的另一端同时与支撑架14相连接;运输盒32的顶部设置有开口,运输盒32位于两个加固杆30之间,且运输盒32与连接架10相连接;若干个限位槽34设置在运输盒3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配重式气瓶搬运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式气瓶搬运工具包括:连接架(10);滚轮(12),四个所述滚轮(12)同时与所述连接架(10)相连接;支撑架(14),所述支撑架(14)与所述连接架(10)呈预定角度,且所述支撑架(14)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架(10)相连接;挡板(16),所述挡板(16)与所述支撑架(14)相连接;扶手(18),所述扶手(18)平行于所述连接架(10),且两个所述扶手(18)同时与所述支撑架(14)的另一端相连接;支撑板(20),所述支撑板(20)垂直于所述支撑架(14),且所述支撑板(20)与所述连接架(10)相连接;第一限位板(22),至少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板(22)同时与所述支撑架(14)相连接;第二限位板(24),至少两个所述第二限位板(24)分别设置在至少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板(22)的正下方;第一定位槽(26),所述第一定位槽(26)呈弧形,所述第一定位槽(26)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板(22)上;第二定位槽(28),所述第二定位槽(28)呈弧形,所述第二定位槽(28)设置在所述第二限位板(24)上,且所述第二定位槽(28)与所述第一定位槽(26)的轴线重合;加固杆(30),两个所述加固杆(30)的一端同时与所述连接架(10)相连接,两个所述加固杆(30)的另一端同时与所述支撑架(14)相连接;运输盒(32),所述运输盒(32)的顶部设置有开口,所述运输盒(32)位于两个所述加固杆(30)之间,且所述运输盒(32)与所述连接架(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亮勋刘璧
申请(专利权)人:艾佩科上海气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