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囊滑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60518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1 23: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囊滑降装置,包括保护气囊、缓冲气囊、浮空气囊,保护气囊为筒形结构,操作人员蹲立在筒形保护气囊中间内侧底部,保护气囊外侧底部设置缓冲气囊,保护气囊顶部四周设置可向下折叠的浮空气囊,浮空气囊为伞状全扇面结构,保护气囊顶部开口外侧四周设置圆形固定环,浮空气囊下表面一周设置向外辐射的辐射条,辐射条的根部固定在圆形固定环外侧并可带动浮空气囊整体向下旋转,辐射条尖部设置与保护气囊底部外侧固定的连接的安全绳,浮空气囊上表面靠近圆心根部向上设置三组吊挂绳,吊挂绳上端与挂钩采用可手动拉开的活动结构。动结构。动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囊滑降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大型高空作业滑降
,特别是一种用于工作平台或高楼层使用人员在故障时使用的气囊滑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大飞机制造或维修中的工艺装备涉及10米以上的高空工作平台,也存在更高的空调、集控等设备设施的维修,一旦发生危险状况如结构可能坍塌、地震、结构晃动幅度过大、身体不舒适产生危险等情况,急需人员向地面撤离时,由于距离地面比较高,人员撤离时间较长。
[0003]目前的高空降落装置主要是缓降绳,缓降绳对手部力气较大控制较好的人员较好,但是由于其太长之后人员下降过程中容易产生晃动,有恐高症之类的人员承受难度较大,同时,高空作业越往下越稳定,滑降绳一般固定在滑降初始位置,滑降过程也需要一定量的时间,该位置是在滑降过程中结构容易遭到破坏,所以,普通高空操作人员采用滑降绳的并不多。另外,还存在用降落伞或滑翔伞进行滑降的方式,降落伞高度要求和操作难度都比较高,滑翔伞则操作难度太大,一般高度或普通操作人员很难实施。
[0004]综合来说,目前的对于普通人的高空滑降装置选择较少,适应范围较窄,迫切需要基于高空操作故障的安全滑降,提供更多的滑降装置方式如封闭式或接近封闭式的安全滑降装置,以便更好的保障大型高空工作平台或楼层使用人员在故障时的安全滑降。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囊滑降装置,该方法适合大型高空工作平台或楼层使用人员在故障时的安全滑降。
[0006]为达到以上目的,本申请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7]一种气囊滑降装置,包括保护气囊、缓冲气囊、浮空气囊,保护气囊为筒形结构,操作人员蹲立在筒形保护气囊中间内侧底部,保护气囊外侧底部设置缓冲气囊,保护气囊顶部四周设置可向下折叠的浮空气囊,浮空气囊为伞状全扇面结构,保护气囊顶部开口外侧四周设置圆形固定环,浮空气囊下表面一周设置向外辐射的辐射条,辐射条的根部固定在圆形固定环外侧并可带动浮空气囊整体向下旋转,辐射条尖部设置与保护气囊底部外侧固定的连接的安全绳,浮空气囊上表面靠近圆心根部向上设置三组吊挂绳,吊挂绳上端与挂钩采用可手动拉开的活动结构。
[0008]保护气囊和缓冲气囊在使用前填充氦气;浮空气囊采用叠氮化钠NaN3化学反应在使用时由吊挂绳在人进入保护气囊后承重触发产生氮气。
[0009]安全绳长度以辐射条打开至与保护气囊中心成85
°
夹角时进行设置。
[0010]浮空气囊中心设置通过孔尺寸应大于保护气囊1内径。
[0011]使用前,浮空气囊折叠在保护气囊外侧,整个气囊滑降装置通过挂钩固定在平台固定结构上;使用时,操作人员进入保护气囊中心并用绑带绑定在保护气囊底部,然后来开
吊挂绳活动结构,操作人员随气囊下坠,浮空气囊受空气动力向上展开;落地时,缓冲气囊先接触地面爆炸,保护气囊进行二次缓冲后操作人员撤离气囊滑降装置。
[0012]本申请的优点在于通过充气气囊与爆炸气囊相结合,对人员的安全保护相对较好,结构形式简单成本较低易实施,对大型高空工作平台或高楼层使用人员在故障时的即时浮空滑降具有普遍适用性。
[0013]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0014]图1一种气囊滑降装置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一种气囊滑降装置轴侧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编号说明:1、保护气囊;2、缓冲气囊;3、浮空气囊;4、操作人员; 5、圆形固定环;6、辐射条;7、安全绳;8、吊挂绳;9、挂钩;10、平台固定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参见图1~图2,一种气囊滑降装置,包括保护气囊1、缓冲气囊2、浮空气囊3,保护气囊1为筒形结构,操作人员4蹲立在筒形保护气囊1中间内侧底部,保护气囊1外侧底部设置缓冲气囊2,保护气囊1顶部四周设置可向下折叠的浮空气囊3,浮空气囊3为伞状全扇面结构,保护气囊1顶部3开口外侧四周设置圆形固定环5,浮空气囊3下表面一周设置向外辐射的辐射条6,辐射条6的根部固定在圆形固定环5外侧并可带动浮空气囊3整体向下旋转,辐射条6尖部设置与保护气囊1底部外侧固定的连接的安全绳7,浮空气囊3上表面靠近圆心根部向上设置三组吊挂绳8,吊挂绳8上端与挂钩9采用可手动拉开的活动结构。
[0018]保护气囊1和缓冲气囊2在使用前填充氦气;所述的浮空气囊3采用叠氮化钠NaN3化学反应在使用时由吊挂绳8在操作人员4进入保护气囊1后承重触发产生氮气。
[0019]安全绳7长度以辐射条6打开至与保护气囊1中心成85
°
夹角时进行设置。
[0020]浮空气囊3中心设置通过孔尺寸应大于保护气囊1内径。
[0021]使用前,浮空气囊3折叠在保护气囊1外侧,整个气囊滑降装置通过挂钩9固定在平台固定结构10上;使用时,操作人员4进入保护气囊1中心并用绑带绑定在保护气囊1底部,然后来开吊挂绳8活动结构,操作人员4随气囊滑降装置下坠,浮空气囊3受空气动力向上展开;落地时,缓冲气囊2先接触地面爆炸,保护气囊1进行二次缓冲后操作人员4撤离气囊滑降装置。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囊滑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护气囊、缓冲气囊、浮空气囊,保护气囊为筒形结构,操作人员蹲立在筒形保护气囊中间内侧底部,保护气囊外侧底部设置缓冲气囊,保护气囊顶部四周设置可向下折叠的浮空气囊,浮空气囊为伞状全扇面结构,保护气囊顶部开口外侧四周设置圆形固定环,浮空气囊下表面一周设置向外辐射的辐射条,辐射条的根部固定在圆形固定环外侧并可带动浮空气囊整体向下旋转,辐射条尖部设置与保护气囊底部外侧固定的连接的安全绳,浮空气囊上表面靠近圆心根部向上设置三组吊挂绳,吊挂绳上端与挂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守川杨若愚刘航
申请(专利权)人:中航西安飞机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