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隧道施工中顶部不稳定出露溶洞防塌装置用篷布,篷布包括内层和外层,内层和外层之间形成气腔,外层的外部固设有柔性的保护板;内层与外层之间设有自密封组件;自密封组件包括密封座,密封座的内侧还设有环形的安装盘,安装盘的内侧设有挤压板,挤压板为弹性材质;密封座上贯穿设有充气管,充气管的两侧均设有充气支管,两个充气支管均贯穿安装盘;挤压板与密封座之间设有第一密封板,第一密封板的底部安装有第一密封垫,第一密封垫的底部固设有推杆,推杆的底部固设有第二密封板,第二密封板位于充气管内,第一密封板与密封座之间还设有限位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既能使防塌装置与溶洞的顶面紧密贴合,还能够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到一定的支撑作用。到一定的支撑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施工中顶部不稳定出露溶洞防塌装置用篷布
[0001]本技术涉及隧道支护
,尤其涉及一种隧道施工中顶部不稳定出露溶洞防塌装置用篷布。
技术介绍
[0002]十九世纪是桥的时代,二十世纪是高层建筑的时代,二十一世纪是地下空间的时代,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在不断提高,公路隧道的修建大大提高了西部山岭地区交通运输的便利。目前,我国已跻身世界上隧道修建规模、技术和难度最大的国家之列。同时,随着西部大开发的逐步实施,公路、铁路工程建设的重心逐渐转向岩溶高度发育的西部山区,将会给地质勘测、施工安全、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挑战。
[0003]岩溶是地球上十分常见的地质现象,从高山到地壳几千米深的岩石均有发育。我国地域辽阔,东西地形、地貌差别大,区域地质情况非常复杂,岩溶地质是其中典型的复杂地质情况之一。我国是世界上岩溶地质分布最广的国家之一,在全国960万km2国土面积上,可溶岩层分布面积约344.3万km2,占国土面积的1/3。岩溶地质分布遍及我国各省、市和自治区,尤其以我国西南的云、贵、桂地区为甚,另外山西、广东、台湾、湖南、浙江、鄂西、四川、陕南以及华北地区亦有大量分布。根据目前西部己建和在建铁路隧道的不完全统计,位于岩溶地区的隧道约占50%,据建于岩溶区的7座公路、铁路长隧道统计资料,在建设中几乎都不同程度地遇到了岩溶坍塌和涌水等灾害,发生过较大岩溶灾害的有10座之多,占38.64%;而在西南、中南地区17座岩溶中长隧道(2km
‑ꢀ
3km)中,近50%发生过较大岩溶灾害。
[0004]因此,如何从各影响因素多方面综合判定岩溶隧道施工开挖的稳定性,如何掌握岩溶隧道开挖过程中地质灾害的处理时机和处理方案,已成为当下岩溶隧道开挖亟需解决的问题。
[0005]在隧道开挖过程中,会遇到溶洞,现有支护主要采用砼挡土墙或喷锚支护技术,其支护能力在这种复杂地质条件下无法达到预期支护效果,主要是由于支护结构与溶洞没有紧密结合,不能共同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隧道施工中顶部不稳定出露溶洞防塌装置用篷布,既能使防塌装置与溶洞的顶面紧密贴合,还能够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一种隧道施工中顶部不稳定出露溶洞防塌装置用篷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篷布包括内层和外层,所述内层和所述外层之间形成气腔,所述外层的外部固设有柔性的保护板;所述内层与所述外层之间设有自密封组件。
[0009]进一步的,所述自密封组件包括密封座,所述密封座位于所述内层与所述外层之间,所述密封座的内侧还设有环形的安装盘,所述安装盘的内侧设有挤压板,所述挤压板为
弹性材质;
[0010]所述密封座上贯穿设有充气管,所述充气管位于所述篷布内的部分左右两侧均设有充气支管,两个所述充气支管均贯穿所述安装盘;所述挤压板与所述密封座之间设有第一密封板,所述第一密封板的底部安装有第一密封垫,所述第一密封垫位于所述充气管的顶部,且所述第一密封垫的直径大于所述充气管的外径;所述第一密封垫的底部固设有推杆,所述推杆的底部固设有第二密封板,所述第二密封板位于所述充气管内,且所述第二密封板与所述充气管的内侧壁滑动密封连接;所述第一密封板与所述密封座之间还设有限位组件。
[0011]进一步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固设在所述第一密封板底部的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底部贯穿所述密封座,所述限位杆位于所述密封座外侧的部分螺纹连接有限位螺母;所述第一密封板与所述充气支管之间还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套设在所述限位杆外。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改进之处在于,
[0013]1、本技术的篷布为两层结构,在篷布的内层和外层之间形成气腔,通过充气可使篷布与溶洞的顶部密切贴合,配合其他支护结构可起到更好的支护效果。
[0014]2、本技术在篷布的充气口处设置有自密封组件,在通过充气口向篷布内部充气时,随着气腔内气体体积的增加,会推动挤压板向下挤压第一密封板,第一密封板随之推动第二密封板在充气管内移动;带第一密封垫对充气管的顶部进行密封时,第二密封板移动至充气管内位于充气支管的下方,第一密封板和第二密封板分别对充气管的顶部和充气支管进行密封,气体无法进入充气篷布内,且能够对充气篷布的充气口进行密封,实现充气篷布的自密封效果;第一密封板在向下移动的过程中会带动限位杆向下移动,待第一密封板将充气管顶部密封时,使用限位螺母对限位杆进行固定,可以第一密封板松动影响密封效果。本技术的自密封组件操作简单,密封性能好。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篷布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自密封组件未密封状态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自密封组件密封状态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安装盘和挤压板结构俯视图。
[0019]其中:101
‑
内层,102
‑
外层,103
‑
气腔,104
‑
保护板,2
‑
密封座, 3
‑
安装盘,4
‑
挤压板,5
‑
充气管,6
‑
充气支管,7
‑
第一密封板,8
‑
第一密封垫,9
‑
推杆,10
‑
第二密封板,11
‑
限位杆,12
‑
限位螺母,13
‑
第二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更好的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描述。
[0021]参照附图1
‑
4所示的一种隧道施工中顶部不稳定出露溶洞防塌装置用篷布,所述篷布包括内层101和外层102,所述内层101和所述外层 102之间形成气腔103,所述外层102的外部固设有柔性的保护板104,可以避免外层102被溶洞顶面高低不平的地方破坏,所述自密封组件位于所述内层101与所述外层102之间;
[0022]所述自密封组件包括密封座2,所述密封座2位于所述内层101与所述外层102之间,需要说明的是,密封座2所在的位置也即篷布的充气口,除该处以后的其他部分全部为闭合结构。所述密封座2的内侧还设有环形的安装盘3,所述安装盘3的内侧设有挤压板4,所述挤压板4为弹性材质;所述安装盘3和挤压板4将篷布分隔成两部分,一部分为密封座2所在的空间,另一部分为气腔103部分,在对篷布进行充气时,实际上是对安装盘3内侧的气腔103部分进行充气。
[0023]所述密封座2上贯穿设有充气管5,所述充气管5的一端位于密封座 2的内侧,另一端位于密封座2的外部,可与外界的充气管和充气设备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施工中顶部不稳定出露溶洞防塌装置用篷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篷布包括内层(101)和外层(102),所述内层(101)和所述外层(102)之间形成气腔(103),所述外层(102)的外部固设有柔性的保护板(104);所述内层(101)与所述外层(102)之间设有自密封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施工中顶部不稳定出露溶洞防塌装置用篷布,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密封组件包括密封座(2),所述密封座(2)位于所述内层(101)与所述外层(102)之间,所述密封座(2)的内侧还设有环形的安装盘(3),所述安装盘(3)的内侧设有挤压板(4),所述挤压板(4)为弹性材质;所述密封座(2)上贯穿设有充气管(5),所述充气管(5)位于所述篷布内的部分左右两侧均设有充气支管(6),两个所述充气支管(6)均贯穿所述安装盘(3);所述挤压板(4)与所述密封座(2)之间设有第一密封板(7),所述第一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林,卿伟宸,皮嘉伟,徐磊磊,许王亮,潘红伟,张行道,李永春,刘鹏,周关学,曾诚,鲍猛,雷路路,邵明圆,田国庆,王勇峰,刘振国,刘奇,宋战平,王双院,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