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固定式气流反射格栅阵列的冲击波衰减装置,包括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通风口的外框和固定在外框内的气流反射格栅,两个通风口之间设置有多排气流反射格栅阵列;每排气流反射格栅阵列包括多列均匀排布的承压构件,相邻的承压构件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承压构件包括一侧具有开口的第一承压构件和设置在气流反射格栅阵列两端的第二承压构件,所述第一承压构件的开口朝向通风口,所述第一承压构件和所述第二承压构件的排布使两个通风口之间形成非直通的空气流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通过多排气流反射格栅阵列,主动引导冲击波撞向承压构件,使冲击波大部分被反射回,仅少部分透过气流反射格栅,该装置结构简单,抗爆效果明显,性价比高。性价比高。性价比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固定式气流反射格栅阵列的冲击波衰减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抗爆阀
,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基于固定式气流反射格栅阵列的冲击波衰减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场上应用于爆炸防护行业的抗爆风口通常使用抗爆阀,包括阵列式阀块式、活动百叶型的阀门以及圆形抗爆阀等。这类抗爆阀正常时段可通风,当爆炸发生时阀叶在冲击波压力作用下可完全关闭,阻断冲击波,当冲击波消失后又能自动打开或通过手动操作打开,恢复通风。这类产品具有通风量大,阻断冲击波压力高的特点,但同时价格昂贵,对于很多对通风量要求不高,允许安全压力透过的抗爆需求,无法提供高性价比的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固定式气流反射格栅阵列的冲击波衰减装置,通过多排气流反射格栅阵列,主动引导冲击波撞向承压构件,使冲击波大部分被反射回,仅少部分透过气流反射格栅,从而大幅降低通过冲击波衰减装置的冲击波冲击压力。
[0004]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基于固定式气流反射格栅阵列的冲击波衰减装置,包括外框和固定在外框内的气流反射格栅,所述外框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通风口,两个通风口之间设置有多排气流反射格栅阵列;每排气流反射格栅阵列包括多列均匀排布的承压构件,每排气流反射格栅阵列和每列气流反射格栅阵列垂直排布,相邻的承压构件之间具有间隙;
[0006]所述承压构件包括第一承压构件和第二承压构件,所述第一承压构件的一侧具有开口;所述第二承压构件为第一承压构件的一部分,所述第二承压构件设置在气流反射格栅阵列的两端,所述第二承压构件远离第一承压构件的一端连接在外框上;所述第一承压构件和所述第二承压构件的延伸方向与列的排布方向垂直,所述第一承压构件的开口朝向通风口,所述第一承压构件和所述第二承压构件的排布使两个通风口之间形成非直通的空气流道。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承压构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承压部,所述第二承压构件为第一承压构件的一个承压部的一部分或全部,优选的,所述第二承压构件为一个承压部。
[0008]进一步的,每排气流反射格栅阵列包括多个第一承压构件和两个第二承压构件,每列承压构件对齐排布,所述第一承压构件的截面形状为V型,相邻的两个第一承压构件的开口方向相反;所述第二承压构件与相邻的承压部平行。
[0009]进一步的,每排气流反射格栅阵列包括多个第一承压构件,所述第二承压构件隔排设置在气流反射格栅阵列的两端,所述第二承压构件与一个承压部平行或者与相邻的承压部相背设置;相邻列的第一承压构件错位排布。
[0010]进一步的,同一排第一承压构件的开口方向都相同。
[0011]进一步的,同一排相邻的第一承压构件的开口方向相反。
[0012]进一步的,相邻列的第一承压构件的开口方向相同或者相反。
[0013]进一步的,所述气流反射格栅阵列隔排相同排布。
[0014]进一步的,所述承压构件的截面形状为回转型截面,优选的,为V型、C型、半圆形或者具有一侧开口的回形,可以增加承压构件阻滞、反射冲击波的面积,同时引导透过的冲击波撞向下一排承压构件。
[0015]进一步的,所述气流反射格栅阵列为两排、三排或者四排,相邻排气流反射格栅阵列之间具有间隙。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7]1、利用冲击波具有高速且有一定方向性的特点,通过多排气流反射格栅阵列,主动引导冲击波撞向承压构件,使冲击波大部分被反射回,仅少部分透过气流反射格栅,从而大幅降低通过冲击波衰减装置的冲击波冲击压力,保护建筑内部。
[0018]2、承压构件采用易于阻滞并反射冲击气体的V型、C型、半圆形或者具有一侧开口的回形等回转型截面,能有效阻滞和反射冲击波,使冲击波衰减,同时引导透过的冲击波撞向下一排承压构件。
[0019]3、该冲击波衰减装置结构简单,抗爆效果明显,性价比高,弥补了活动型抗爆阀的不足。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基于固定式气流反射格栅阵列的冲击波衰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A
‑
A截面的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A
‑
A截面的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A
‑
A截面的第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技术A
‑
A截面的第四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技术A
‑
A截面的第五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26]图7为本技术A
‑
A截面的第六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27]图8为本技术第一承压构件的另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28]图中:(1)第一承压构件;(11)承压部;(2)第二承压构件;(3)外框;(31) 通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30]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固定式气流反射格栅阵列的冲击波衰减装置,参考图1
‑
图7所示,包括外框3和固定在外框3内的气流反射格栅,所述外框3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通风口31,两个通风口31之间设置有多排气流反射格栅阵列;每排气流反射格栅阵列包括多列均匀排布的承压构件,每排气流反射格栅阵列和每列气流反射格栅阵列垂直排布,相邻的承压构件之间具有间隙,如图2
‑
图7中曲线箭头所示,在没有冲击波时,该冲击
波装置能够正常通风,气流从承压构件之间的间隙处由一个通风口31流向另一个通风口31。当出现冲击波时,如黑色箭头所示,冲击波直接撞向承压构件或者由承压构件之间的间隙处撞向后排承压构件,如白色箭头所示,承压构件将大部分冲击波阻滞、反射,并引导透过的冲击波撞向下一排承压构件,再被下一排承压构件阻滞、反射,仅少部分透过气流反射格栅,由另一个通风口31排出,从而大幅降低通过冲击波衰减装置的冲击波冲击压力,保护建筑内部。
[0031]所述承压构件包括第一承压构件1和第二承压构件2,所述第一承压构件1的一侧具有开口;所述第二承压构件2为第一承压构件1的一部分,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承压构件1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承压部11,可以有效阻滞、反射冲击波,所述第二承压构件2为第一承压构件1的一个承压部11的一部分或全部,优选的,所述第二承压构件2为一个承压部11。所述第二承压构件2设置在气流反射格栅阵列的两端,所述外框3具有四个侧壁,所述第二承压构件2远离第一承压构件 1的一端连接在外框3的一个侧壁上,使第二承压构件2和与其相连的外框3侧壁之间形成封闭的空气流道。所述第一承压构件1和所述第二承压构件2的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固定式气流反射格栅阵列的冲击波衰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框和固定在外框内的气流反射格栅,所述外框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通风口,两个通风口之间设置有多排气流反射格栅阵列;每排气流反射格栅阵列包括多列均匀排布的承压构件,每排气流反射格栅阵列和每列气流反射格栅阵列垂直排布,相邻的承压构件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承压构件包括第一承压构件和第二承压构件,所述第一承压构件的一侧具有开口;所述第二承压构件为第一承压构件的一部分,所述第二承压构件设置在气流反射格栅阵列的两端,所述第二承压构件远离第一承压构件的一端连接在外框上;所述第一承压构件和所述第二承压构件的延伸方向与列的排布方向垂直,所述第一承压构件的开口朝向通风口,所述第一承压构件和所述第二承压构件的排布使两个通风口之间形成非直通的空气流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波衰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压构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承压部,所述第二承压构件为第一承压构件的一个承压部的一部分或全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击波衰减装置,其特征在于,每排气流反射格栅阵列包括多个第一承压构件和两个第二承压构件,每列承压构件对齐排布,所述第一承压构件的截面形状为V型,相邻的两个第一承压构件的开口方向相反;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军,祝文超,许慧玲,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斐冠工业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