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轮组,包括轴,所述轴的承重区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应力采集装置,所述应力采集装置被配置为能够采集所述轮组承受的重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前轮、后轮、控制组件和电源,所述前轮和所述后轮的至少一个包括如上所述的轮组,所述轮组与所述控制组件电连接,所述控制组件被配置为对所述轮组采集的应力信息进行分析并判断所述车辆是否超重,并在所述车辆超重时控制所述电源断电。无论用户使用何种方式造成车辆超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均能有效监测超重情形,并对超重的车辆进行断电处理,避免车辆超重运行。避免车辆超重运行。避免车辆超重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轮组及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轮组及使用该轮组的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用户在骑行两轮车出行时,不允许在车辆上载人。但是,仍有很多用户在骑行时载人,由此给骑行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0003]现有技术中,为了防止两轮车辆载人骑行,通过改造车辆,当判断车辆载人时,对车辆进行断电处理,以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目前,主要采用的技术手段为:在座垫上设置压力传感器,通过压力传感采样来判断是否存在多人骑行,如判断存在多人骑行,则进行断电处理。但是,这种方式仍然存在缺陷:对于没有坐在座垫上或者踏板载人载物的超重问题,该方式不能予以有效解决。
[0004]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轮组,无论用户使用何种方式造成车辆超重,该轮组均能有效监测超重情形,并对超重的车辆进行断电处理,避免车辆超重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轮组,包括轴,所述轴的承重区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应力采集装置。
[0006]进一步地,所述承重区包括所述轴与所述轮组的轴承接触的表面。
[0007]进一步地,所述轴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槽,所述应力采集装置设置在对应的所述槽内。
[0008]进一步地,所述槽的底面是平面,所述应力采集装置粘贴在所述平面上。
[0009]进一步地,所述应力采集装置为应变片。
[0010]进一步地,所述平槽上设置有进线孔,所述轴包括沿其径向延伸的轴心孔以及与所述轴心孔连通的出线孔,所述进线孔连通至所述轴心孔。
[0011]进一步地,所述槽是方形、圆形或跑道形。
[0012]进一步地,所述应变片被灌胶层覆盖。
[0013]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前轮、后轮、控制组件和电源,所述前轮和所述后轮的至少一个包括前述的轮组,所述轮组与所述控制组件电连接,所述控制组件被配置为对所述轮组采集的应力信息进行分析并判断所述车辆是否超重,并在所述车辆超重时控制所述电源断电。
[0014]进一步地,所述前轮和所述后轮均包括所述轮组。
[0015]本技术提供的轮组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0016]1、该轮组能够检测车辆的承重情况,并将重量数据传输给控制组件,由控制组件在判断车辆超重时对车辆进行断电处理,以避免用户在有安全隐患的情形下驾驶车辆。
[0017]2、该轮组能够对没有坐在座垫上或者踏板载人载物而导致的超重问题进行有效监测,扩大了适用范围,杜绝了安全死角。
[0018]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的轮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主视图;
[0020]图2是图1的分解示意图;
[0021]图3是图1中的A
‑
A截面示意图;
[0022]图4是图3中的B区域放大示意图;
[0023]图5是图4中的C区域放大示意图;
[0024]图6是轴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7是图6中的E
‑
E截面示意图;
[0026]图8是本技术的轮组超重检测的控制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8]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构想,遂图示中仅显示与本技术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0029]为了阐释的目的而描述了本技术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需要理解的是,本技术可通过附图中没有具体示出的其他方式来实现。
[0030]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轮组10,该轮组10包括轴20,轴2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应力采集装置,其中,应力采集装置设置在轴20的承重区。该轮组10包括但不限于电机轮。此外,轮组10还可以包括轮胎、轮圈、辐条、轴承、支撑组件、保护组件、紧固件等,这些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已有的结构,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应力采集装置与控制组件连接,能够采集轮组10所承受的重量,并将采集到的应力信号传输给控制组件,控制组件对应力信号进行分析后转换为车辆的承重量,并进一步分析车辆的承重量是否超重,如果得出车辆超重,则会发送一个信号给电源,控制电源断电,从而阻止用户骑行,达到保护用户、降低事故发生的效果。
[0031]轮组10在实际使用中,轴20上具有多个承重区域,例如,轴20与两侧的轴承40接触的区域。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见图4,在轴20的每个承重区域可以设置应力采集装置。此外,在每个承重区域内,沿着轴20的圆周方向可以设置至少一个应力采集装置,例如,沿着轴20的圆周方向均匀设置多个应力采集装置。总之,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在轴20的适当位置设置一个或多个应力采集装置。在承重区域设置的应力采集装置的数量越多,采样数值越准确。
[003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见图5和图6,应力采集装置为电阻应变片30。电阻应变片30可以是现有技术中已有的任意一种。电阻应变片30为一薄金属板,可以为任意形状的平面金属板片,对温度、电阻、形变具有很好的感应,其出线端通过导线与控制组件电连接。电阻应变片30是通过感应形变来检测应力的,一般设置在轴20的表面。为了方便地安装电阻应变片30,在轴20的表面沿轴20的径向开设具有一定深度的槽21,槽21的底面可以为一平面,然后将电阻应变片30设置在槽21内,电阻应变片30的厚度可以低于槽21的高度,以给灌胶层31留下空间。槽21的形状可以是方形、圆形、跑道形或者其他带圆弧的形状,可以根据需求设定;当设置为方形时,可以根据刀具尺寸设置圆角,以方便加工。槽21的形状与电阻应变片30的形状相匹配。为了便于将电阻应变片30的导线从轴20上引导至控制组件处,在轴20上还设置有导线引导结构。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引导结构为设置在轴20的中心处的轴心孔22,轴心孔22沿轴20的径向延伸。轴心孔22可以沿轴20的径向贯穿轴20的至少一个端部,从而在轴20的端部处形成出线孔24。轴心孔22也可以不贯穿轴20的端部,而是轴20的圆周表面的适当位置开设出线孔24。在槽21的底面设置有进线孔23,进线孔23与轴心孔22连通,将电阻应变片30的导线引导进入轴心孔22,并穿过轴心孔22后从出线孔24穿出。
[003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阻应变片30与槽21的底面接触的一面涂有胶水,从而将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轴(20),所述轴(20)的承重区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应力采集装置,所述应力采集装置被配置为能够采集所述轮组(10)承受的重量;所述轴(2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槽(21),所述应力采集装置设置在对应的所述槽(21)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区包括所述轴(20)与所述轮组(10)的轴承(40)接触的表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槽(21)的底面是平面,所述应力采集装置粘贴在所述平面上。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力采集装置为应变片(30)。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槽(21)上设置有进线孔(23),所述轴(20)包括沿其径向延伸的轴心孔(22)以及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磊,刘彦超,许杰,孙兆文,张如态,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钧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