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封闭式运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59989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1 23: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封闭式运煤装置,包括传送带、若干接料斗,所述传送带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侧边板,所述若干接料斗固定设置有料框,所述料框之间铰链接,使所述若干接料斗之间形成环形结构,所述侧边板的里侧面具有环形滑槽,所述料框的两侧具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上分别转动设置有滑轮,并滑动设置于所述环形滑槽内,且所述接料斗的上开口朝向所述传送带,所述侧边板的端部之间设置有驱动装置,由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传送带对原煤进行传送,并由料斗驱动装置联动所述若干接料斗沿所述环形滑槽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抑尘效果好,有效提高抑尘范围,改善工作环境。改善工作环境。改善工作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封闭式运煤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火电厂的
,特别涉及一种封闭式运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电力行业中,运煤机输送的物料基本为原煤,因为现有的运煤机全部为敞开式,造成运煤机在承接或输送原煤时会产生大量的煤粉扬尘,污染大气,不利于环境保护,而现有的部分运煤机安装有其他除尘装置,如溜槽水雾喷雾除尘等,但只局限于运煤机的首端处,喷雾抑尘作用范围较窄,同时采用喷雾抑尘导致原煤潮湿,导致原煤在输送过程中容易粘附,容易出现物料堵塞,难清洗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封闭式运煤装置,其结构简单、抑尘效果好,实现原煤输送无煤粉扬尘,大大改善工作环境。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公开一种封闭式运煤装置,包括传送带、若干接料斗,所述传送带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侧边板,所述若干接料斗固定设置有料框,所述料框之间铰链接,使所述若干接料斗之间形成环形结构,所述侧边板的里侧面具有环形滑槽,所述料框的两侧具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上分别转动设置有滑轮,并滑动设置于所述环形滑槽内,且所述接料斗的上开口朝向所述传送带,所述侧边板的端部之间设置有驱动装置,由驱动装置驱动所述传送带对原煤进行传送,并由料斗驱动装置联动所述若干接料斗沿所述环形滑槽移动。
[0005]优选地,所述侧边板的末端之间转动设置有滚筒,所述滚筒的端部固定设置有第一转盘,所述传送带首端的传送辊端部分别转动设置有第二转盘,所述第一、第二转盘的外周沿周向设置有若干推爪,通过所述第一、第二转盘的若干推爪依次推动所述接料斗的固定轴。
[0006]优选地,所述滚筒上张紧有皮带,所述皮带的表面紧贴于接料斗的上开口。
[0007]优选地,所述侧边板的首端侧壁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上固定设置有进料通道,所述进料通道的出料口朝向所述传送带的首端上方。
[0008]优选地,所述侧边板的末端侧壁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上固定设置有排料通道,所述排料通道的进料口朝向所述传送带的末端下方。
[0009]优选地,所述传送带与所述滚筒之间的下方设置有卸料斗,所述卸料斗与所述排料通道相连连通。
[0010]优选地,所述传送带的表面具有网格纹理。
[0011]实施本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2]本技术通过采用若干接料斗并随传送带移动,能够承接原煤在送煤、卸煤过程中产生煤粉扬尘,从而防止煤粉扬尘暴露在外界,有效提高抑尘范围,大大改善工作环境,实现原煤的封闭式输送。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主视图;
[0014]图2为侧边板的整体结构主视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侧视图;
[0016]图4为示出图3中的A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5为滚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19]参照图1所示,一种封闭式运煤装置,包括传送带1、若干接料斗2,传送带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侧边板11,本实施例中传送带1由皮带以及若干传送辊组成,传送辊分别转动设置于侧边板11之间,侧边板11的端部设置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优选采用减速电机,其中一侧边板11的首端侧壁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上固定设置有进料通道3,进料通道3的出料口朝向传送带1的首端上方,使原煤通过进料通道3输入传送带1上,由驱动装置驱动传送带1对原煤进行传送。
[0020]其中一侧边板11的末端侧壁开设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上固定设置有排料通道41排料通道41的进料口朝向传送带1的末端下方,使原煤在传送带的传送下输入排料通道4内,由排料通道4将原煤导入指定的位置进行卸料。
[0021]参照图1-图4所示,若干接料斗2固定设置有料框21,料框21之间连接有相铰接,使若干接料斗2之间形成环形结构,侧边板11、12的里侧面具有环形滑槽111,料框21的两侧具有固定轴211,固定轴211上分别转动设置有滑轮212,并滑动设置于环形滑槽111内,且若干接料斗2的上开口朝向传送带1。
[0022]更优地是,侧身板11的末端之间转动设置有滚筒13,滚筒13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转盘14,传送带1首端的传送辊端部分别转动设置有第二转盘 15,第一、第二转盘14、15的外周沿周向设置有若干推爪141、151,其中一侧边板11的末端外侧设置有料斗驱动装置,料斗驱动装置优选采用减速电机,由料斗驱动装置驱动滚筒13旋转,第一转盘14的推爪141随之依次推动接料斗2 的固定轴211,使若干接料斗2沿环形滑槽111移动,同时第二转盘15配合第一转盘14联动若干接料斗,使若干接料斗沿环形滑槽111移动,使原煤输入传送带1时产生的煤粉扬尘在自重作用下落入接料斗2上,或者原煤从传送带1 掉落后落入接料斗2上,从而防止原煤在传送过程中产生大量煤粉扬尘。
[0023]同时,传送带1与滚筒13之间的下方设置有卸料斗4,卸料斗4与排料通道41相连通,滚筒13的表面上张紧有皮带131,皮带131的表面紧贴于接料斗 2的上开口,使若干接料斗2绕滚筒13自下向上翻转时,接料斗2内的煤渣滞留在内部,使接料斗2内的原煤在皮带131的导向作用下倒入卸料斗4内,使卸料斗4上的原煤通过排料通道41进行卸料,从而实现原料煤回收输送,减少原煤资源的浪费。
[0024]参照图3所示,传送带1的表面具有网格纹理,从而提高传送带表面的粗糙度,使传送带1在运煤过程中更加稳定。
[0025]当然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
技术的人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主要技术方案的精神实质所做的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封闭式运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传送带、若干接料斗,所述传送带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侧边板,所述若干接料斗固定设置有料框,所述料框之间铰链接,使所述若干接料斗之间形成环形结构,所述侧边板的里侧面具有环形滑槽,所述料框的两侧具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上分别转动设置有滑轮,并滑动设置于所述环形滑槽内,且所述接料斗的上开口朝向所述传送带,所述侧边板的端部之间设置有驱动装置,由驱动装置驱动所述传送带对原煤进行传送,并由料斗驱动装置联动所述若干接料斗沿所述环形滑槽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封闭式运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边板的末端之间转动设置有滚筒,所述滚筒的端部固定设置有第一转盘,所述传送带首端的传送辊端部分别转动设置有第二转盘,所述第一、第二转盘的外周沿周向设置有若干推爪,通过所述第一、第二转盘的若干推爪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安仓谢颖纨纪煜孙伟生杨略林少国陈鸿伟乔桂王浩光孙晓琪张文松徐浩渊江永
申请(专利权)人:华能广东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