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模块化生产易拆卸维修的新材料车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9936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1 23: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可模块化生产易拆卸维修的新材料车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横纵梁模组、侧/前端板模组、顶/底板模组、顶轨模组、侧/前底轨模组、门框模组,两两侧/前端板模组之间设有第一拼插结构,侧/前端板模组与门框模组采用第一拼插结构连接;两两顶/底板模组之间设有第二拼插结构,顶/底板模组与顶轨模组、门框模组采用螺栓连接,顶/底板模组与横纵梁模组采用螺栓连接。该车厢结构能实现各部分拼接,且能单独更换,整体强度高。整体强度高。整体强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模块化生产易拆卸维修的新材料车厢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物流车车厢,具体涉及一种可模块化生产易拆卸维修的新材料车厢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物流车厢,是用于装载物品,便于运输工具运输的一种工具。现有的物流车厢已经大量使用复合材料,实现整体的轻质、强度适合等目的。
[0003]但是,现有的车厢仍有以下缺陷:
[0004]1、现有复合材料车厢面板材质仍然以PP蜂窝夹芯板为主,底板以竹胶板钢板等为主。未能全面协调复合材料各工艺优势在成本控制及生产效率中的优势,及复合材料的“多层复合”特性,产生一些独特的功能。
[0005]2、因各整车厂需求不同,在目标客户未能确定产品尺寸之前难以进行物料准备,因而大幅度延长备货周期,而备货周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订单数额及客户满意度。
[0006]3、因复合材料维修较为困难,在出现难以掩盖的破坏时通常会引起较高的维修费用甚至整箱报废。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提出一种可模块化生产易拆卸维修的新材料车厢结构,其能改善上述缺点。
[000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种可模块化生产易拆卸维修的新材料车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横纵梁模组、侧/前端板模组、顶/底板模组、顶轨模组、侧/前底轨模组、门框模组,两两所述侧/前端板模组之间设有第一拼插结构,所述侧/前端板模组与门框模组采用第一拼插结构连接;两两所述顶/底板模组之间设有第二拼插结构,所述顶/底板模组与顶轨模组、门框模组采用螺栓连接,所述顶/底板模组与横纵梁模组采用螺栓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侧/前端板模组包括横向截面形状为矩形框的中间部分、以及连接在所述中间部分相对两侧表面上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拼插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上的波浪形卡槽,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有与波浪形卡槽形状卡合匹配的波浪形卡头。
[0010]进一步地,所述顶/底板模组包括纵向截面形状为矩形框的表面部分、以及连接在所述表面部分相对两侧表面上的第一卡部和第二卡部,所述第二插接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一卡部上的弧形槽,所述第二卡部上设有与弧形槽形状卡合匹配的弧形头。
[0011]进一步地,所述顶/底板模组包括顶板和底板,所述顶板处于底板的上侧,所述顶板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包括PP

玻璃纤维层、SMC层、轻木层、PP

玻璃纤维层,所述底板从上至下依次包括PP

玻璃纤维层、SMC层、轻质泡沫层、PP

玻璃纤维层,所述顶板和底板均为模压成型。
[0012]进一步地,所述门框模组包括上门框、下门框、门框立柱和门板,所述门板的纵向
截面从上至下包括PP

玻璃纤维层、PP蜂窝层、PP

玻璃纤维层,所述PP

玻璃纤维层、PP蜂窝层、PP

玻璃纤维层通过模压成型形成门板。
[0013]进一步地,所述顶轨模组包括前顶轨,所述前顶轨由两个纵向截面形状相同的连接部、和一个弧形部组成,所述连接部呈矩形,且两个所述连接部组成“L”形,所述弧形部连接在两个所述连接部的拐角位置,并与两个所述连接部一体成型,两个所述连接部分别与顶/底板模组以及侧/前端板模组插接,所述连接部通过螺栓与顶/底板模组以及侧/前端板模组固定;所述底轨模组包括侧底轨和前底轨;侧底轨包括截面呈“F”形的第一安装部、截面呈“T”形的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与顶/底板模组插接,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横纵梁模组插接,并通过螺栓固定;所述前底轨包括截面呈“T”字形的第三安装部、和截面呈“T”字形的第四安装部,所述第三安装部与侧/前端板模组插接,并通过螺栓固定,所述第四安装部与顶/底板模组插接,并通过螺栓固定。
[0014]进一步地,所述侧/前端板模组、顶/底板模组的连接位置处设有前立柱、加强板,所述前立柱与前顶轨的结构相同,两个所述加强板与侧/前端板模组插接,并用结构胶粘接,所述前立柱与加强板插接,并通过螺栓固定,所述侧/前端板模组、顶/底板模组的连接位置处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两个所述加强板通过螺栓固定。
[0015]进一步地,所述上门框包括纵向截面形状为矩形的第一上门框部和第二上门框部、凸出部,所述第一上门框部和第二上门框部组合成“L”形,所述上门框通过第一上门框部与顶/底板模组插接,并通过螺栓连接;所述下门框包括纵向截面形状为矩形的第一下门框部和第二下门框部,所述第一下门框部与顶/底板模组插接,并通过螺栓连接;所述门框立柱通过第一连接部与顶/底板模组插接,并通过螺栓固定,所述门板通过合页连接在门框立柱上。
[0016]有益效果:1、整体采用横纵梁模组、侧/前端板模组、顶/底板模组、顶轨模组、侧/前底轨模组、门框模组相互拼接,任何一个部分损坏,均可以更换,不会整体报废造成车厢结构浪费。
[0017]2、侧/前端板模组、顶/底板模组均是采用相同的结构相互拼接形成,根据拼接时各个相同结构的数量的不同,来实现拼接后的车厢整体的长度大小均不同,可以提前预备材料,通过后期组合的方式来满足需要不同大小车厢的客户。
[0018]3.顶/底板模组、门框模组采用了PP

玻璃纤维层来提高耐磨度、SMC层使各个层之间容易连接,轻质泡沫层或者轻木层使车厢的抗压能力更强。
附图说明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写和阐述。
[0020]图1是本技术首选实施方式的隐藏了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0021]图2是上门框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前顶轨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是前底轨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是下门框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6是侧底轨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7是上底板或者上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8是前板或者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9是加强板与侧板和前板的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10是门框立柱的中部剖断后的结构示意图。
[0030]附图标记:1、纵梁;2、横梁;3、侧板;4、前板;5、顶板;6、底板;7、前顶轨;8、前底轨;9、侧底轨;10、上门框;11、下门框;12、门框立柱;13、门板; 16、第一卡部;17、第二卡部;18、表面部分;19、中间部分;20、第一连接部;21、第二连接部;22、第一上门框部;23、第二上门框部;24、凸出部;25、连接部;26、弧形部;27、连接件;28、前立柱;29、第三安装部;30、第四安装部;31、第一下门框部;32、第二下门框部;33、加强板;34、第一安装部;35、第二安装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将结合附图、通过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描述,更加清楚、完整地阐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0032]如图1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模块化生产易拆卸维修的新材料车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横纵梁模组、侧/前端板模组、顶/底板模组、顶轨模组、侧/前底轨模组、门框模组,两两所述侧/前端板模组之间设有第一拼插结构,所述侧/前端板模组与门框模组采用第一拼插结构连接;两两所述顶/底板模组之间设有第二拼插结构,所述顶/底板模组与顶轨模组、门框模组采用螺栓连接,所述顶/底板模组与横纵梁模组采用螺栓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模块化生产易拆卸维修的新材料车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前端板模组包括横向截面形状为矩形框的中间部分、以及连接在所述中间部分相对两侧表面上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拼插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上的波浪形卡槽,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有与波浪形卡槽形状卡合匹配的波浪形卡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模块化生产易拆卸维修的新材料车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底板模组包括纵向截面形状为矩形框的表面部分、以及连接在所述表面部分相对两侧表面上的第一卡部和第二卡部,所述第二拼插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一卡部上的弧形槽,所述第二卡部上设有与弧形槽形状卡合匹配的弧形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模块化生产易拆卸维修的新材料车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底板模组包括顶板和底板,所述顶板处于底板的上侧,所述顶板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包括PP

玻璃纤维层、SMC层、轻木层、PP

玻璃纤维层,所述底板从上至下依次包括PP

玻璃纤维层、SMC层、轻质泡沫层、PP

玻璃纤维层,所述顶板和底板均为模压成型。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模块化生产易拆卸维修的新材料车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框模组包括上门框、下门框、门框立柱和门板,所述门板的纵向截面从上至下包括PP

玻璃纤维层、PP蜂窝层、PP

玻璃纤维层,所述PP

玻璃纤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晓燕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奥创先进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