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机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9854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机模块。通过插头(200)和插孔(108)之间的啮合结构,电动机的电源电缆(150)经由触头(124)电连接至接线板(120)的内部导体(125)。作为柔性构件的柔性母线(140)与经过涂漆处理的电动机绕组(116)的末端紧密接触。通过将电动机绕组(116)经由具有高柔性的柔性母线(140)电连接至内部导体(125),电源电缆(150)和电动机绕组(116)电连接。部件公差由柔性母线(140)的形变来吸收,并且电动机模块可以毫无问题地固定至接线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机模块,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电动机绕组经过涂漆处理的电动机模块。
技术介绍
一般地,为了确保诸如电动机绕组之类的导线表面的绝缘,进行“涂漆处理”,其中涂覆被称为漆的透明表面涂层。例如树脂状材料溶解在溶剂中的溶液用作这样的漆。尽管这样的涂漆处理对于确保绝缘来说是必要的,但是随着漆固化导线变硬。由此,公开了用于防止漆通过毛细现象渗入到导线中的技术(例如,日本专利早期公开No.2002-78301),作为防止由于涂漆处理引起的电动机导线变硬的一种方法。在车载电动机模块的组装中,需要用于吸收在与电动机模块的每个部件的尺寸、垂直度、安装位置等相关的公差(以下称作“部件公差”)范围内的误差的机构。一般来说,可以通过连接较长的电动机绕组以允许松弛来吸收部件公差。但是,当涂漆处理提供至电动机绕组用于确保绝缘时,即使在采用了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方法后,因为电动机绕组自身的柔性很小,故线路的自由度仍然很小。由此,当电动机模块安装在狭窄的空间中时,因为电动机模块的定子和接线板之间的距离很小,所以电动机绕组的自由度很小,并且很难由电动机绕组来吸收部件公差。如果电动机模块在部件公差没有被完全吸收的状态下连接到接线板,则应力可能施加到已经通过涂漆处理确保绝缘的电动机绕组,并且可能引起被确保的绝缘的诸如损失之类的失效。另一方面,如果仅严格地设定每个部件公差以更好地组装电动机模块至接线板,则可能增加成本。此外,因为电动机绕组自身的自由度很小,所以可能降低组装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电动机绕组已经经过涂漆处理的电动机模块中,在组装过程中吸收部件公差并提高组装的效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动机模块是从外部接线提供电能的电动机模块,并且其包括已经经过涂漆处理的电动机绕组、和电连接电动机绕组至外部接线的接线板。接线板包括电连接内部导体和外部接线的第一触头、和电连接内部导体和电动机绕组的第二触头。电动机绕组经由柔性构件连接至内部导体,该柔性构件是导电性的并且其柔性高于电动机绕组的柔性。对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动机模块,涂漆处理的电动机绕组经由柔性构件连接至接线板的内部导体。由此,柔性构件的形变吸收了部件公差,使得电动机模块非强迫地紧固至接线板,并且因此提高了组装的工作效率。优选地,在本专利技术的电动机模块中,柔性构件由编织线形成。在电动机模块中,漆通过毛细现象的渗入可以通过利用编织线形成柔性构件来抑制,其中线之间具有很大的间隔,并且因此可以提高柔性构件的柔性。可替换地,优选地,在本专利技术的电动机模块中,柔性构件由具有弹性变形部分的板状导体形成。在电动机模块中,因为柔性构件利用具有弹性变形部分的板状导体来形成,所以柔性构件不会由于对电动机绕组的涂漆处理而变硬。由此,可以提高柔性构件的柔性。进一步优选地,在本专利技术的电动机模块中,第一触头具有允许内部导体和外部接线在与电动机的转轴垂直的方向上互相配合的结构,并且电动机绕组在电动机的转轴方向上附装到第二触头。在电动机模块中,通过使用转子沿电动机转轴方向插入的固定结构,即使当要求在与电动机转轴方向垂直的方向(竖直方向)上的布置极限时,电动机模块可以在吸收了各个部件公差的状态下组装到接线板。具体在这样的结构中,第二触头具有附装到柔性构件末端的板状端子、和将端子与内部导体互相紧固在一起并由此将它们电连接的固定构件。端子在柔性构件形变使得端子沿垂直方向定位的状态下通过固定构件紧固至内部导体。在电动机模块中,通过在端子沿与电动机转轴方向垂直的方向定位时紧固内部导体和端子,电动机模块可以在吸收了各个部件公差的状态下组装到接线板,而不增大沿电动机转轴方向的方向上的尺寸。附图说明图1是示意性结构图,示出示作包含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动机模块的示例的混和动力车辆的构造。图2是概念性示意图,示出图1中所示的后置电动机的布置区域。图3是外观示意图,示出储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动机模块的壳体。图4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动机模块的剖视图。图5详细描述了图4中所示的连接构件的构造。图6示出图5所示的柔性构件的另一个构造示例。图7是示意性结构图,示出FR(前置电动机后轮驱动)型混和动力车辆的构造,其示作包含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动机模块的另一个示例。图8是沿图7中的VIII-VIII的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考附图,将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相同的参考字符表示附图中的相同或相应的部件,并且不重复其描述。图1是示意性结构图,示出示作包含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动机模块的示例的混和动力车辆的构造。参考图1,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混和动力车辆5包括电池10、PCU(动力控制单元)20、动力输出设备30、DG(差动齿轮)40、前轮50L和50R、后轮60L和60R、前座70L和70R、后座80以及后置电动机85。电池10例如由诸如镍氢金属电池或锂离子电池之类的蓄电池组形成,并且其供应直流电压至PCU20并通过来自PCU20的直流电压充电。电池10布置在后座80之后。动力输出设备30布置在仪表板90前方的引擎室中,并包括发动机和用于驱动前轮50L和50R的电动机。DG40将来自动力输出设备30的动力传输至前轮50L和50R,并将前轮50L和50R的转动力传输至动力输出设备30。这样,动力输出设备30将来自发动机和或/电动发电机的动力经由DG40传输至前轮50L和50R,并且因此驱动前轮50L和50R。此外,动力输出设备30通过前轮50L和50R的转动力产生电能,并供应产生的电能至PCU20。设置后置电动机85用于驱动后轮60L和60R,并根据需要经由未示出的离合器紧固到用于后轮驱动的轴。通过扣紧离合器,可以在条件恶劣的道路(具有低摩擦系数的道路)上行驶过程中或者在突然加速的过程中实现所谓的四轮驱动(4WD)行驶。PCU20升高来自电池10的直流电压,并将该升高的直流电压转换成交变电压以在动力输出设备30中产生前轮驱动电动机和后置电动机85的驱动电能。此外,在前轮驱动电动机和后置电动机85的可再生制动操作中,PCU20将产生的交变电压转换成直流电压为电池10充电。如图2所示,PCU20和后置电动机85布置在底盘下的区域95处。因为后置电动机85布置在这样有限的区域中,所以其安装空间在上下方向H上的布置受到极大地限制。此外,因为其与PCU20分享区域95,所以在水平方向上占据的空间也需要很小。对于如上所述要求布置上的限制并且安装空间很小的后置电动机85,可以应用以下将详细描述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动机模块。参考图3,容纳根据此实施例的电动机模块(未示出)的壳体100包括连接器槽106。电动机模块相对于壳体100在沿着发动机转轴的方向上插入并且因此被组装。图4示出电动机模块的剖视图,其示出沿图3中的IV-IV′的剖视图。如图4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电动机模块的壳体100容纳旋转电机的定子105、轴承114和122、以及接线板120。定子105由线圈110和定子芯112来构造。与“外部接线”相对应的电源电缆150附装到壳体100的连接器槽106。包含触头204的插头200设置到电源电缆150的端部。插头200形成为当配合时与壳体100相配的形状。由此,当插头200与连接器槽106侧配合时,防止电缆在电动机模块的径向方向上突出或者防止连接器从壳体突出。由此,即使在狭窄的空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从外部接线(150)供有电能的电动机模块,包括:已经经过涂漆处理的电动机绕组(116);和电连接所述电动机绕组至所述外部接线的接线板(120),所述接线板包括:电连接内部导体(125)和所述外部接线的第一 触头(124),以及电连接所述内部导体和所述电动机绕组的第二触头(130);其中所述电动机绕组经由柔性构件(140,140#)连接至所述内部导体,所述柔性构件是导电性的并且其柔性高于所述电动机绕组。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塚岛浩幸竹内孝昌近田一元宫崎正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爱信艾达株式会社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住友电装株式会社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