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闫朋超专利>正文

商品红薯收割装置及自走式收割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59653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1 2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商品红薯收割装置及自走式收割车,涉及红薯收割用装置的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旨在解决人工收割红薯费时费力且易伤红薯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铲刀、传送带以及挡板,所述挡板分设在所述传送带的两端,所述挡板上设置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挡板和所述铲刀铰接连接;所述传送带呈弯折结构,处于底端的所述传送带接收所述铲刀上的红薯;所述挡板上设置有输送带,所述输送带设置在所述传送带上方;本申请能够避免红薯表皮的损伤,提高红薯品质。提高红薯品质。提高红薯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商品红薯收割装置及自走式收割车


[0001]本技术涉及收割装置的
,具体是一种商品红薯收割装置及自走式收割车。

技术介绍

[0002]红薯在我国的种植面积很广泛,其对于土壤的适应性强,且耐酸碱性好,产量较大,同时红薯营养成分除脂肪外,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含量都比大米、面粉高,且红薯中蛋白质组成比较合理,必需氨基酸含量高,特别是粮谷类食品中比较缺乏的赖氨酸在红薯中含量较高。此外红薯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B1、B2、C),其淀粉也很容易被人体吸收,由此红薯深受人们喜爱。
[0003]在我国很多的地区都种植红薯,然而红薯深埋在土下,这给收获带来了一定的不便,现有种植地区通过人工进行收获,这浪费了很多人力,给红薯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制约因素,同时市场上贩卖的商品薯对于红薯的表皮具有极高要求,由此人工收割红薯时极为费时费力且易伤红薯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即人工收割红薯费时费力且易伤红薯皮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商品红薯收割装置,其包括铲刀、传送带以及挡板,所述挡板分设在所述传送带的两端,所述挡板上设置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挡板和所述铲刀铰接连接;
[0005]所述传送带呈弯折结构,处于底端的所述传送带接收所述铲刀上的红薯;
[0006]所述挡板上设置有输送带,所述输送带设置在所述传送带上方。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传送带的输送更加平稳,传送带的弯折端对红薯进行缓冲,输送带将红薯整体输送至收纳车进行收集,提高了红薯的品质且不损伤红薯皮。
[0008]上述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传送带通过传送轮传动,所述传送带包括若干间隔相连的辊子,所述传送轮呈齿轮状以带动所述传送带。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证传送带的传送稳定性且不易受土块影响。
[0010]上述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输送带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传送带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输送带的宽度小于所述传送带的宽度。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输送带能够输送收集完毕后的单个红薯,避免其损坏和破皮。
[0012]上述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铲刀的刀刃端伸入至地下的角度最大值为24度。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倾斜24度的切割当不会伤害红薯的表皮,相比于现有的收割机切割角度,切割后的红薯不会由于角度过大而滑落,本设置的红薯表皮保护程度更高,同时铲刀不易损坏。
[0014]上述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挡板上设置有压地轮,所述压地轮设置在所述铲刀背离所述传送带的一侧。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地轮使得收割装置的运行更加稳定。
[0016]上述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挡板上设置有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一端与所述挡板的底端铰接连接,所述工作台的另一端与所述挡板的顶端可拆卸式连接。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工作人员进行红薯的收集操作。
[0018]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自走式收割车,其包括车体、履带、操作台、电动机组以及商品红薯收割装置,所述车体呈框架式结构,所述商品红薯收割装置固定在所述车体上,所述操作台以及所述电动机组均固定在所述车体上。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台控制车体的移动方向,车体的结构使得其与红薯收割装置的组装更便捷。
[0020]上述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动机组设置在所述车体的顶端且位于所述输送带的上方。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免电动机组的电线对车体的运行产生干扰。
[0022]上述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车体采用链轨式底盘。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对车体的宽度进行调整,以适用于不同的场所要求。
[0024]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0025]1、铲刀通过液压杆控制角度,且角度的控制范围更利于保护红薯表皮,有效避免了成本的损失,提高了红薯的品质;
[0026]2、本申请的收割装置高度降低,重心更稳且结构紧凑,具有平稳运输不损伤红薯表皮的特点;
[0027]3、由于车体呈框架式结构,红薯收割装置和车体的拼接安装更便捷,且可调节车体宽度,适用于不同场所使用。
附图说明
[0028]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商品红薯收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2示出了本技术的商品红薯收割装置的传送带示意图。
[0030]图3示出了本技术的自走式收割车的结构示意图。
[0031]附图标记:1、传送带;2、输送带;3、挡板;4、铲刀;5、液压杆;6、履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33]实施例1
[0034]参见图1,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商品红薯收割装置,包括铲刀4、传送带1、挡板3以及压地轮,挡板3设置有两个并分设在传送带1的两个长度端上。传送带1通过若干传送轮进行传动,传送带1呈弯折型结构,传送带1包括弯折部和水平部,弯折部的一端能够接收铲刀4处切割完毕的红薯。
[0035]铲刀4设置在挡板3上且位于传送带1的弯折部底端,铲刀4为市场中常见的形状,铲刀4的端头与挡板3铰接连接,由此能够通过调节铲刀4的倾斜角度。
[0036]需要补充的是,挡板3上设置有液压杆5,液压杆5的伸缩端与铲刀4的宽度端上任意一处铰接连接,液压杆5的另一端与挡板3铰接连接,液压杆5与控制器电连接,通过液压杆5的伸缩能够带动铲刀4绕其端头处的铰接轴转动,实现铲刀4的角度调节。
[0037]本实施例中铲刀4的刀刃端伸入地下的角度最大值为24度,此角度下红薯不会由于角度过大而滑落,在具体操作时,红薯整齐排布在传送带1上。
[0038]如图2所示,传送带1包括若干间隔排布的辊子,传送轮呈齿轮状,进而辊子能够移动至传送轮的凹陷处,传送轮作用与辊子上以完成传送带1的转动,实现红薯的传递。传送轮转动后,弯折部接收铲刀4的红薯后带动红薯向上运输,并通过传送带1的弯折部传递至水平部。
[0039]两个挡板3的相背离端设置有工作台,工作台的一端与挡板3铰接连接,工作台的另一端与挡板3可拆卸链接,工作台上设置有若干工位以供工作人员选择。当无需进行作业时,可将工作台转动至竖直状态,当需要作业时,可将工作台转动至水平位置后,通过挂钩将工作台未铰接的一端与挡板3固定。
[0040]传送带1的上方设置有输送带2,输送带2通过保持架与挡板3固连,输送带2的长度方向与传送带1的长度方向一致,输送带2的宽度小于传送带1的宽度。
[0041]本实施例的商品红薯收割装置在使用时,首先转动工作台至适当位置,工作人员站立或者坐在工作台上,工作人员挑选传送带1水平部的红薯,并将收集的红薯放至输送带2上进行统一收集。
[0042]实施例2
[004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商品红薯收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铲刀(4)、传送带(1)以及挡板(3),所述挡板(3)分设在所述传送带(1)的两端,所述挡板(3)上设置有液压杆(5),所述液压杆(5)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挡板(3)和所述铲刀(4)铰接连接;所述传送带(1)呈弯折结构,处于底端的所述传送带(1)接收所述铲刀(4)上的红薯;所述挡板(3)上设置有输送带(2),所述输送带(2)设置在所述传送带(1)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商品红薯收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带(1)通过传送轮传动,所述传送带(1)包括若干间隔相连的辊子,所述传送轮呈齿轮状以带动所述传送带(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商品红薯收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2)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传送带(1)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输送带(2)的宽度小于所述传送带(1)的宽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商品红薯收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铲刀(4)的刀刃端伸入至地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朋超闫军
申请(专利权)人:闫朋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