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实现自调整的智能话筒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9438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1 23: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实现触摸控制的音频电路,包括电源电路、触摸控制电路、MCU处理解码器、DAC输出电路和功放电路,电源模块与触摸控制电路、MCU处理解码器和功放电路电连接,MCU处理解码器通过DAC输出电路与功放电路电连接,MCU处理解码器通过触摸控制电路外接触摸显示屏,该可实现触摸控制的音频电路中,通过触屏图形控制,取代了按钮或推键操作,外观整洁,使整体的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种可实现自调整的智能话筒电路,包括MCU控制电路、语音识别模块、无线发射模块和电源电路,MCU控制电路与语音识别模块电连接,MCU控制电路与无线发射模块电连接,电源电路分别与MCU控制电路、语音识别模块和无线发射模块电连接;MCU控制电路与语音识别模块之间设有麦克风前级放大电路,该可实现自调整的智能话筒电路中,通过语音识别模块能够对语音信号进行识别,实现了对话筒的智能化控制;通过麦克风MIC前级放大电路,用于对音频信号放大处理,实现了音频信号的可靠传输,提高了该话筒电路的可靠性置更加简单,操作更简便。操作更简便。操作更简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实现自调整的智能话筒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话筒电路
,具体涉及一种可实现自调整的智能话筒电路。

技术介绍

[0002]话筒又称传声器,属于传声器,是一种声电转换的换能器,通过声波作用到电声元件上产生电压,再转为电能,用于各种扩音设备中。话筒种类繁多,电路简单;目前,对于市面上的话筒,由于其电路结构较为简单,在使用时抗干扰能力较差,从而会影响到话筒的正常使用,影响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为了克服上述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实现自调整的智能话筒电路。
[0004]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0005]一种可实现自调整的智能话筒电路,包括MCU控制电路、语音识别模块、无线发射模块和电源电路,MCU控制电路与语音识别模块电连接,MCU控制电路与无线发射模块电连接,电源电路分别与MCU控制电路、语音识别模块和无线发射模块电连接;
[0006]MCU控制电路与语音识别模块之间设有麦克风前级放大电路,麦克风前级放大电路包括运放、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第十三电阻、第十六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七电容、第十一电容、第十二电容、麦克风、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运放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第四电阻、第三电容和第六电阻组成的串联电路接地,麦克风的一端接地,麦克风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三电容和第六电阻连接,运放的接地端接地,运放的电源端通过第二电容接地且运放的电源端通过第二电阻外接3.3V直流电压电源,运放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第一电阻和第一电容组成的并联电路与运放的输出端连接,运放的输出端与第四电容和第五电阻组成的串联电路连接,运放的输出端通过第七电容和第十一电阻与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二二极管的阳极接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第十二电阻连接,第一二极管的阴极通过第十二电容接地,运放的同相输入端通过第七电阻和第十六电阻接地,第十一电容与第十六电阻并联,第十三电阻的一端外接3.3V直流电压电源,第十三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七电阻和第十六电阻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MCU控制电路电连接有USB升级接口。
[0008]优选的,所述MCU控制电路电连接有监听设备,监听设备电连接有监听功放电路,监听功放电路与电源电路电连接,MCU控制电路与监听设备之间设有DAC输出电路。
[0009]优选的,所述MCU控制电路电连接有按键和显示模块,按键和显示模块包括控制按键和显示屏,控制按键与MCU控制电路之间设有按键控制模块,显示屏与MCU控制电路之间设有显示控制模块。
[0010]优选的,所述运放的型号为SGN721。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可实现自调整的智能话筒电路中,
[0012]1、通过语音识别模块能够对语音信号进行识别,实现了对话筒的智能化控制;
[0013]2、通过麦克风MIC前级放大电路,用于对音频信号放大处理,实现了音频信号的可靠传输,提高了该话筒电路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14]本技术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0015]图1是本技术的系统原理图;
[0016]图2是本技术的麦克风前级放大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
[0018]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可实现自调整的智能话筒电路,包括MCU控制电路、语音识别模块、无线发射模块和电源电路,MCU控制电路与语音识别模块电连接,MCU控制电路与无线发射模块电连接,电源电路分别与MCU控制电路、语音识别模块和无线发射模块电连接;
[0019]MCU控制电路与语音识别模块之间设有麦克风MIC前级放大电路,麦克风MIC前级放大电路包括运放IC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三电阻R13、第十六电阻R16、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七电容C7、第十一电容C11、第十二电容C12、麦克风MIC、第一二极管D1和第二二极管D2,运放IC1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第四电阻R4、第三电容C3和第六电阻R6组成的串联电路接地,麦克风MIC的一端接地,麦克风MIC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三电容C3和第六电阻R6连接,运放IC1的接地端接地,运放IC1的电源端通过第二电容C2接地且运放IC1的电源端通过第二电阻R2外接3.3V直流电压电源,运放IC1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第一电阻R1和第一电容C1组成的并联电路与运放IC1的输出端连接,运放IC1的输出端与第四电容C4和第五电阻R5组成的串联电路连接,运放IC1的输出端通过第七电容C7和第十一电阻R11与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与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接地,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与第十二电阻R12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通过第十二电容C12接地,运放IC1的同相输入端通过第七电阻R7和第十六电阻R16接地,第十一电容C11与第十六电阻R16并联,第十三电阻R13的一端外接3.3V直流电压电源,第十三电阻R13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七电阻R7和第十六电阻R16连接。
[0020]具体的,所述MCU控制电路电连接有USB升级接口。
[0021]具体的,所述MCU控制电路电连接有监听设备,监听设备电连接有监听功放电路,监听功放电路与电源电路电连接,MCU控制电路与监听设备之间设有DAC输出电路。
[0022]具体的,所述MCU控制电路电连接有按键和显示模块,按键和显示模块包括控制按键和显示屏,控制按键与MCU控制电路之间设有按键控制模块,显示屏与MCU控制电路之间设有显示控制模块。
[0023]具体的,所述运放IC1的型号为SGN721。
[0024]语音识别模块用于对话筒传输来的音频信号进行接收,随后通过识别并产生识别
信号,然后把识别信号经过麦克风MIC前级放大电路信号放大以后,将放大信号传输给MCU控制电路,MCU控制电路根据识别的语音信号来对话筒进行控制或者发送控制信号给无线发射模块,无线发射模块将信号传输给外部设备并达到控制外部设备的目的。MCU控制电路对传输来的音频信号进行处理或传输。无线发射模块是功放后端无线接收此信号,实现音箱还原话筒效果;MCU控制电路用于接收传输来的模拟音频信号,将该模拟音频信号经处理成数字音频信号再通过无线发射模块进行传输,传输至放大电路和监听功放电路;放大电路用于对放大音频信号,监听功放电路用于监听设备监听。
[0025]上述依据本技术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技术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实现自调整的智能话筒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MCU控制电路、语音识别模块、无线发射模块和电源电路,MCU控制电路与语音识别模块电连接,MCU控制电路与无线发射模块电连接,电源电路分别与MCU控制电路、语音识别模块和无线发射模块电连接;MCU控制电路与语音识别模块之间设有麦克风前级放大电路,麦克风前级放大电路包括运放、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第十三电阻、第十六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七电容、第十一电容、第十二电容、麦克风、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运放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第四电阻、第三电容和第六电阻组成的串联电路接地,麦克风的一端接地,麦克风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三电容和第六电阻连接,运放的接地端接地,运放的电源端通过第二电容接地且运放的电源端通过第二电阻外接3.3V直流电压电源,运放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第一电阻和第一电容组成的并联电路与运放的输出端连接,运放的输出端与第四电容和第五电阻组成的串联电路连接,运放的输出端通过第七电容和第十一电阻与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涂明发侯滨斌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欧纳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