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与电动控制一体式双功能泵用卸载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9413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1 23: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械与电动控制一体式双功能泵用卸载阀,包括卸载主阀、机械先导阀及电磁先导阀,其在机械先导阀的阀体侧面增设液体流道孔,将电磁先导阀直接固定在机械先导阀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电动控制与机械控制并存以及实现空载启动与空载停泵,且电控卸载压力及电控卸载恢复压力都可以根据需要由控制台方便地设定;由于电磁先导阀与机械先导阀共用同一个进回液液体通道,电磁先导阀可放置在机械先导阀体侧面,缩小了阀的整体尺寸,降低了制造难度,维修方便;电磁先导阀独立于机械先导阀之外,互不影响各自的使用,也容易判断故障点;在电控卸载失灵或电控系统不带电时,机械卸载自动启用,不会影响到泵的正常使用及生产。用及生产。用及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机械与电动控制一体式双功能泵用卸载阀


[0001]本技术涉及机械工程液压
,具体涉及一种机械与电动控制一体式双功能泵用卸载阀。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国内外的乳泵生产厂家的乳泵用卸载阀大都采用单一的机械先导方式控制,这种结构的卸载阀,只能实现机械卸载,压力波动值较大,卸载反应不灵敏,且卸载造成的冲击力和噪音比较大;同时,该结构的卸载阀实现空载启动与空载停泵时,调整压力还需要人力控制。由于控制功能单一,一旦有损坏,即须停泵检修,不仅工人劳动强度大,而且还影响生产效率,不能满足煤炭机械向自动化、智能化、高产、高效等方向深入发展。
[0003]另外,市场上也有一些以电磁先导方式控制的乳泵用卸载阀,其在卸载主阀体上增设电磁先导阀的高压进液及卸载回液通道,卸载主阀体与电磁先导阀通过过渡连接板相连接。此种产品整体结构比较复杂,制造难度及空间占用较大,维修电磁先导阀也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机械先导方式与电磁先导方式卸载阀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机械与电动控制一体式双功能泵用卸载阀。
[0005]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机械与电动控制一体式双功能泵用卸载阀,包括卸载主阀、机械先导阀、电磁先导阀,所述电磁先导阀配有压力传感器与电磁铁;所述机械先导阀与所述卸载主阀之间设有工作腔高压流道、一号高压进液流道、一号泄压回液流道;所述机械先导阀通过所述工作腔高压流道内液压介质的压力,控制所述一号高压进液流道与所述一号泄压回液流道的通断;所述电磁先导阀与所述卸载主阀之间设有二号高压进液流道、二号泄压回液流道;所述电磁先导阀通过所述压力传感器的信号、所述电磁铁的动作,控制所述二号高压进液流道与所述二号泄压回液流道的通断。
[0006]优选的:所述二号高压进液流道设置在所述电磁先导阀与所述机械先导阀之间、并与所述一号高压进液流道连通;所述二号泄压回液流道设置在所述电磁先导阀与所述机械先导阀之间,并与所述一号高压进液流道连。
[0007]优选的:所述机械先导阀的阀体与所述卸载主阀的阀体安装为一体,所述电磁先导阀的阀体安装在所述机械先导阀的阀体的侧面。
[0008]优选的:所述电磁先导阀的卸载压力设定值小于所述机械先导阀的卸载压力设定值。
[0009]优选的:所述卸载主阀具有进液腔、工作腔、回液腔、卸载控制液腔;所述工作腔连通所述工作腔高压流道、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所述工作腔与所述进液腔之间设有朝向所述工作腔的单向阀座;所述回液腔连通所述一号泄压回液流道与所述二号泄压回液流道,所述回液腔与所述进液腔之间设有推力活塞;所述卸载控制液腔连通所述一号高压进液流
道与所述二号高压进液流道,所述卸载控制液腔内液压介质的压力控制所述推力活塞动作,用以控制所述进液腔与所述回液腔的通断。
[0010]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1]1. 实现了电动控制与机械控制并存以及实现空载启动与空载停泵,且电控卸载压力及电控卸载恢复压力都可以根据需要由控制台方便地设定;
[0012]2. 由于电磁先导阀与机械先导阀共用同一个进回液液体通道,电磁先导阀可直接放置在机械先导阀体侧面,缩小了阀的整体尺寸,降低了制造难度,也为维修带来了方便;
[0013]3. 由于电磁先导阀独立于机械先导阀之外,互不影响各自的使用,也容易判断故障是发生在电磁先导阀上还是发生在机械先导阀上;
[0014]4. 在电控卸载失灵或电控系统不带电时,机械卸载自动启用,不会影响到泵的正常使用及生产。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的主视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的侧视示意图。
[0017]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卸载主阀的示意图。
[0018]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机械先导阀的主视示意图。
[0019]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机械先导阀的侧视示意图。
[0020]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电磁先导阀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2]如图1~6所示,实施例中为一种机械与电动控制一体式双功能泵用卸载阀,主要包括卸载主阀Ⅰ、机械先导阀Ⅱ、电磁先导阀Ⅲ,电磁先导阀Ⅲ配有压力传感器Ⅳ与电磁铁

,另外还设有压力表

。卸载主阀Ⅰ的阀体上联接机械先导阀Ⅱ、连接体1、压力表

、压力传感器Ⅳ,机械先导阀Ⅱ侧面联接电磁先导阀Ⅲ,并由液体流道孔相互联通。电磁先导阀Ⅲ侧面联接电磁铁

,电磁铁

及连接体1上的压力传感器Ⅳ联通控制箱。
[0023]其中,机械先导阀Ⅱ与卸载主阀Ⅰ之间设有工作腔高压流道、一号高压进液流道、一号泄压回液流道;机械先导阀Ⅱ通过工作腔高压流道内液压介质的压力,控制一号高压进液流道与一号泄压回液流道的通断;电磁先导阀Ⅲ与卸载主阀Ⅰ之间设有二号高压进液流道、二号泄压回液流道;电磁先导阀3通过压力传感器Ⅳ的信号、电磁铁

的动作,控制二号高压进液流道与二号泄压回液流道的通断。特别的,二号高压进液流道设置在电磁先导阀Ⅲ与机械先导阀Ⅱ之间、并与一号高压进液流道连通;二号泄压回液流道设置在电磁先导阀Ⅲ与机械先导阀Ⅱ之间,并与一号高压进液流道连。
[0024]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各液压流道具体如下:
[0025](1)工作腔高压流道:连接体1、出液口3、工作腔5、一号液孔8、二号液孔54、上阀腔53相互联通;
[0026](2)一号高压进液流道:进液口2、进液腔6、三号液孔9、四号液孔52、中阀腔50、五
号液孔51、六号液孔10、卸载控制液腔12相互联通;
[0027](3)二号高压进液流道:中阀腔50、七号液孔59、八号液孔75、九号液孔77、电磁阀液腔87相互联通;
[0028](4)一号泄压回液流道:回液口4、回液腔7、十号液孔11、十一号液孔49、下阀腔48相互联通;
[0029](5)二号泄压回液流道:下阀腔48、十二号液孔60、十三号液孔61、十四号液孔70、十五号液孔71相互联通。
[0030]本实施例是一种制造简单、维修方便、占用空间较小以及具有机械与电动控制双功能的泵用卸载阀,其创新之处在于通过在机械先导阀Ⅱ的阀体侧面增设液体流道孔,将电磁先导阀Ⅲ直接固定在机械先导阀体Ⅱ上,使电磁先导阀Ⅲ的二号高压进液流道、二号泄压回液流道与机械先导阀Ⅱ的一号高压进液流道、一号泄压回液流道互通,但二者又相互独立,不影响各自的使用。现结合附图1~6,对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及流程进行详细说明。
[0031](一)机械与电动控制一体式双功能泵用卸载阀工作时的设置。
[0032]工作时,首先根据需要调定机械先导阀Ⅱ的卸载压力值,然后通过控制箱设定电磁先导阀Ⅲ的卸载压力值和卸载恢复压力值,再通过联通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械与电动控制一体式双功能泵用卸载阀,其特征在于:包括卸载主阀(Ⅰ)、机械先导阀(Ⅱ)、电磁先导阀(Ⅲ),所述电磁先导阀(Ⅲ)配有压力传感器(Ⅳ)与电磁铁(

);所述机械先导阀(Ⅱ)与所述卸载主阀(Ⅰ)之间设有工作腔高压流道、一号高压进液流道、一号泄压回液流道;所述机械先导阀(Ⅱ)通过所述工作腔高压流道内液压介质的压力,控制所述一号高压进液流道与所述一号泄压回液流道的通断;所述电磁先导阀(Ⅲ)与所述卸载主阀(Ⅰ)之间设有二号高压进液流道、二号泄压回液流道;所述电磁先导阀(3)通过所述压力传感器(Ⅳ)的信号、所述电磁铁(

)的动作,控制所述二号高压进液流道与所述二号泄压回液流道的通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与电动控制一体式双功能泵用卸载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号高压进液流道设置在所述电磁先导阀(Ⅲ)与所述机械先导阀(Ⅱ)之间、并与所述一号高压进液流道连通;所述二号泄压回液流道设置在所述电磁先导阀(Ⅲ)与所述机械先导阀(Ⅱ)之间,并与所述一号高压进液流道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械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红兵向虎孙鸿祥余勇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天信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