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稠油井注气及掺稀生产的一体化管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8898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7 00: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稠油井注气及掺稀生产的一体化管柱,涉及石油天然气开采技术领域,包括套管、油管和设在所述油管中的抽油泵,还包括封隔器和掺稀单流阀;所述掺稀单流阀设置在所述抽油泵的下方,所述封隔器环绕所述油管固定在所述油管和所述套管之间;所述油管的内表面均匀涂覆有一层耐腐蚀涂层;所述油管内设有抽油杆,所述抽油杆由从上至下固定连接的光杆和防腐蚀抽油杆组成;所述防腐蚀抽油杆的末端与所述抽油泵的柱塞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实现注气、掺稀等多项生产工作,同时实现了管杆柱和套管的耐腐蚀,提高使用寿命。命。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稠油井注气及掺稀生产的一体化管柱


[0001]本技术涉及石油天然气开采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稠油井注气及掺稀生产的一体化管柱。

技术介绍

[0002]塔河油田主力产层为奥陶系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其中八区、十区以稠油为主,采用掺稀油降粘方式开发。对于稠油井开采,常在通过掺稀工具向储油层内注入降黏剂来降低储油层内石油的粘度,以减小石油开采的难度。掺稀工具包括设置在套管内的管柱及滑套,使用时,在地面上向油管和套管之间的环空内注入降黏剂并加压,使滑套沿管体滑动,并且压缩弹簧,当滑套移动至通孔上部时,降黏剂可以经通孔流入到油管内,进而经油管流入到储油层内,以降低储油层内石油的粘度。
[0003]随着开发逐步深入,采油区块含水逐步抬升,储集体顶部存在大量“阁楼油”。针对“阁楼油”的开采,目前经过逐步试验,推广注氮气,通过重力分异作用,降低油水界面,开采“阁楼油”。但受限于制氮设备,目前注入氮气纯度只能达到99.2%,氧气浓度0.8%,平均单井注气70万方,在开采过程中,氧气含量可达到7000方。
[0004]专利号为ZL2020201650296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注气防垢抽稠泵,属于带封隔器保护套管的机抽管柱,满足稀油井的机抽、注气需求,但油管、抽油杆不具备防腐能力。在注氮气开采时,氧气含量达到一定程度,气液进入油管内部后,油管、抽油杆及外部的套管容易发生氧化与腐蚀,成为影响杆式泵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导致使用寿命下降,实际生产周期不足一年,作业较频繁,油管和抽油杆替换费用较高。同时,针对有下封隔器保护套管的稠油注气井,因稠油井生产需要掺入稀油,降低原油粘度,但现有管柱的结构,不能满足掺入稀油生产,导致这些稠油井不能实施注气,影响产能的发挥。
[0005]由于常规管柱不具备防腐条件,针对注氮气量超过300万方的稠油井,要想保护套管,必须设计封隔器,但常规带封隔器的管柱,不能满足掺稀生产,必须对现有管柱设计进行改进,使其既能达到防腐蚀氧化的作用,又能实现注气、掺稀等多种生产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稠油井注气及掺稀生产的一体化管柱,提高套管及管柱的寿命,达到不更换管柱,实现机抽、注气、掺稀、防垢和保护套管的目的。
[0007]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8]一种用于稠油井注气及掺稀生产的一体化管柱,包括套管、油管和设在所述油管中的抽油泵,所述套管同轴套在所述油管外侧且所述套管和所述油管之间形成油套环空,
[0009]还包括封隔器和掺稀单流阀;
[0010]所述掺稀单流阀设置在所述抽油泵的下方,所述封隔器设置在所述掺稀单流阀的下方,且所述封隔器环绕所述油管固定在所述油管和所述套管之间,所述封隔器将所述油
套环空封闭为环腔结构;
[0011]所述油管的内表面均匀涂覆有一层耐腐蚀涂层;所述油管内设有抽油杆,所述抽油杆由从上至下固定连接的光杆和防腐蚀抽油杆组成;所述防腐蚀抽油杆的末端与所述抽油泵的柱塞固定连接。
[0012]优选地,所述封隔器与所述油管之间、所述封隔器与所述套管之间均设有密封装置。
[0013]优选地,所述密封装置为密封圈。
[0014]优选地,所述掺稀单流阀侧壁均匀设置有多个单向掺稀孔,所述单向掺稀孔用于将稀油注入所述油管中。
[0015]优选地,所述油管末端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筛管和丝堵;所述筛管和所述丝堵均位于所述封隔器的下方。
[0016]优选地,所述防腐蚀抽油杆为环氧树脂抽油杆。
[0017]优选地,所述耐腐蚀涂层为石墨烯。
[0018]优选地,所述抽油泵为反馈式抽稠泵。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0]1.本技术的一体化管柱设有封隔器,封隔器可根据套管抗外挤强度要求设置坐封位置,实现油套环空的分隔和封闭,防止注气时气体从油管底部进入封隔器上部油套环空中,实现了保护套管的目的。
[0021]2、抽油杆由从上至下固定连接的光杆和防腐蚀抽油杆组成,油管内部均涂覆有一层耐腐蚀涂层,实现了管杆柱的耐腐蚀,提高使用寿命。
[0022]3、设计的掺稀单流阀具有单向流动的作用,气液只能从套管环空进入油管内部。一方面在注气时,气体从油管注入,气体不会进入套管,预防套管被腐蚀;另一方面在掺稀生产时,稀油从油管和套管之间的油套环空注入,通过掺稀单流阀进入油管,与地层原油混合,降低原油粘度,保障注气后稠油井正常生产。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稠油井注气及掺稀生产的一体化管柱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稠油井注气及掺稀生产的一体化管柱中的气液流动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
[0026]1‑
套管、2

油管、3

抽油杆、4

反馈式抽稠泵、5

掺稀单流阀、6

封隔器、7

筛管、8

丝堵。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和技术方案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8]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
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0029]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稠油井注气及掺稀生产的一体化管柱,包括套管1、油管2和设在所述油管2中的抽油泵4,所述套管1同轴套在所述油管2外侧且所述套管1和所述油管2之间形成油套环空。
[0030]该一体化管柱还包括封隔器6和掺稀单流阀5。
[0031]所述掺稀单流阀5设置在所述抽油泵4的下方,所述掺稀单流阀5侧壁均匀设置有多个单向掺稀孔,该单向掺稀孔用于将来自油套环空内部的稀油注入所述油管2中。掺稀单流阀5具有单向流动的作用,气液只能从油套环空进入油管2内部,而无法从油管2内部进入油套环空中,预防套管1被气体腐蚀。
[0032]所述封隔器6设置在所述掺稀单流阀5的下方,且所述封隔器6环绕所述油管2固定在所述油管2和所述套管1之间,所述封隔器6与所述油管2之间、所述封隔器6与所述套管1之间均设有密封装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密封装置为密封圈,除此之外还可以设置其他的密封装置。所述封隔器6将所述油套环空封闭为环腔结构;在掺稀生产时,稀油从油管2和套管1之间的油套环空注入,通过掺稀单流阀5进入油管2,与油管2中经抽油泵4抽吸上来的地层原油混合,降低原油粘度,保障注气后稠油井正常生产。
[0033]所述油管2的内表面均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稠油井注气及掺稀生产的一体化管柱,包括套管、油管和设在所述油管中的抽油泵,所述套管套在所述油管外侧,所述套管和所述油管同轴且之间形成油套环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封隔器和掺稀单流阀;所述掺稀单流阀设置在所述抽油泵的下方,所述封隔器设置在所述掺稀单流阀的下方,且所述封隔器环绕所述油管固定在所述油管和所述套管之间,所述封隔器将所述油套环空封闭为环腔结构;所述油管的内表面均匀涂覆有一层耐腐蚀涂层;所述油管内设有抽油杆,所述抽油杆由从上至下固定连接的光杆和防腐蚀抽油杆组成;所述防腐蚀抽油杆的末端与所述抽油泵的柱塞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稠油井注气及掺稀生产的一体化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隔器与所述油管之间、所述封隔器与所述套管之间均设有密封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稠油井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培亮甄建伟陈启龙刘燕平张川祁世文刘刚付小坤王照之冯绪宝张永禄郭强王莎郭文肖逄晓霞文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