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电路,包括:续流储能模块、开关控制模块和输出模块,所述续流储能模块的第一端连接电池正极、第二端连接电池负极、第三端连接所述开关控制模块的第一端、第四端连接所述开关控制模块的第二端,所述开关控制模块的第三端连接正母线、第四端连接负母线,所述输出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正母线、第二端连接所述负母线、第三端连接N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池电路相较于双管BOOST电路,克服了开关控制模块中的开关器件存在损坏导致整个电路崩溃的缺陷;相较于电池池化拓扑电路节省了分压电容,并且避免了开关器件不同步时过压损坏问题,因此稳定性高。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池电路相较于隔离的双向全桥拓扑电路,电路简单,成本低并且效率高。效率高。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池电路。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电池广泛应用在各种领域,包括不间断电源,储能装置,电动汽车,充电桩。而充放电器是电池工作的核心部件,其可靠性和性能决定着系统的可靠性和效率。常用的大功率双母线充放电电路有双管BOOST电路、电池池化拓扑电路以及隔离的双向全桥拓扑电路。
[0003]然而这些电路各有优缺点。双管BOOST电路的缺点在于,任一内管发生损坏,对于N线共通的并联系统,则通过母线电容构成无法切断的不控整流回路,对系统中其他并联在N及母线上的电容长期充电。电池池化拓扑电路的缺点在于,需要在输入端采用两电容进行分压,拓扑容易出现不平衡,而且为了降低内管压降,内管的耐压选择为总电压的一般,外管续流转内管时,内管不同时开通会导致单管过压。双向全桥拓扑电路的缺点在于器件过多、成本过高且控制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电路简单、成本低、效率高并且稳定性高的电池电路。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电池电路,包括:续流储能模块、开关控制模块和输出模块,所述续流储能模块的第一端连接电池正极、第二端连接电池负极、第三端连接所述开关控制模块的第一端、第四端连接所述开关控制模块的第二端,所述开关控制模块的第三端连接正母线、第四端连接负母线,所述输出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正母线、第二端连接所述负母线、第三端连接N线。
[0006]在本技术所述的电池电路中,所述电池电路为充放电电路,所述续流储能模块包括第一电感、第二电感和第一开关管,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池正极、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漏极、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池负极,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栅极接收控制信号。
[0007]在本技术所述的电池电路中,所述开关控制模块包括第二开关管和第三开关管,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漏极、漏极连接所述正母线、栅极接收所述控制信号,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源极、源极连接所述负母线、栅极接收所述控制信号。
[0008]在本技术所述的电池电路中,所述电池电路为充放电电路,所述续流储能模块包括第四开关管、第五开关管和第二电感,所述第四开关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电池正极、源极连接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一端、栅极接收所述控制信号,所述第五开关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电池负极、漏极连接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二端、栅极接收所述控制信号。
[0009]在本技术所述的电池电路中,所述开关控制模块包括第六开关管和第七开关
管,所述第六开关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五开关管的漏极、漏极连接所述正母线、栅极接收所述控制信号,所述第七开关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管的源极、源极连接所述负母线、栅极接收所述控制信号。
[0010]在本技术所述的电池电路中,所述电池电路为放电电路,所述续流储能模块包括第三电感、第四电感和第八开关管,所述第三电感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池正极、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八开关管的漏极、所述第八开关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四电感的第一端,所述第四电感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池负极,所述第八开关管的栅极接收控制信号。
[0011]在本技术所述的电池电路中,所述开关控制模块包括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八开关管的漏极、阴极连接所述正母线,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八开关管的源极、阳极连接所述负母线。
[0012]在本技术所述的电池电路中,所述电池电路为充电电路,所述续流储能模块包括第五电感、第六电感和第三二极管,所述第五电感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池正极、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六电感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池负极、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
[0013]在本技术所述的电池电路中,所述开关控制模块包括第九开关管和第十开关管,所述第九开关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漏极连接所述正母线、栅极接收所述控制信号,所述第十开关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源极连接所述负母线、栅极接收所述控制信号。
[0014]在本技术所述的电池电路中,所述输出模块包括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正母线、第二端连接所述N线和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负母线。
[0015]本技术的电池电路相较于双管BOOST电路,克服了开关控制模块中的开关器件存在损坏导致整个电路崩溃的缺陷;相较于电池池化拓扑电路节省了分压电容,并且避免了开关器件不同步时过压损坏问题,因此稳定性高。同时,本技术的电池电路相较于隔离的双向全桥拓扑电路,电路简单,成本低并且效率高。
附图说明
[0016]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0017]图1是本技术的电池电路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原理框图;
[0018]图2本技术的充放电电路的优选实施例的电路图;
[0019]图3是图2所示的充放电电路的放电拓扑示意图;
[0020]图4是图2所示的充放电电路的充电拓扑示意图;
[0021]图5是本技术的充放电电路的又一优选实施例的电路图;
[0022]图6本技术的放电电路的优选实施例的电路图;
[0023]图7本技术的充电电路的优选实施例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
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5]图1是本技术的电池电路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所述电池电路包括:续流储能模块100、开关控制模块200和输出模块300。所述续流储能模块100的第一端连接电池正极、第二端连接电池负极、第三端连接所述开关控制模块200的第一端、第四端连接所述开关控制模块200的第二端。所述开关控制模块200的第三端连接正母线、第四端连接负母线。所述输出模块300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正母线、第二端连接所述负母线、第三端连接N线。
[0026]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续流储能模块100可以采用任何适合的开关器件和续流电感构建,所述开关控制模块200可以采用任何适合的开关器件,例如开关管、二极管构建,而所述输出模块300可以采用任何适合的输出电容模块,输出电容电感模块等等构建。本技术的电池电路可以用作充电电路,放电电路以及充放电电路。
[0027]因此,在本技术的电池电路中,开关控制模块并不连接N线,而是输出模块连接N线,因此不存在开关控制模块中的开关器件与N线连接的情况,因此即使开关控制模块中的开关器件存在损坏,影响只在电池侧,采用电路保护装置如保险或断路器即可保护,不存在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续流储能模块、开关控制模块和输出模块,所述续流储能模块的第一端连接电池正极、第二端连接电池负极、第三端连接所述开关控制模块的第一端、第四端连接所述开关控制模块的第二端,所述开关控制模块的第三端连接正母线、第四端连接负母线,所述输出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正母线、第二端连接所述负母线、第三端连接N线;所述电池电路为充放电电路,所述续流储能模块包括第一电感、第二电感和第一开关管,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池正极、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漏极、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池负极,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栅极接收控制信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控制模块包括第二开关管和第三开关管,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漏极、漏极连接所述正母线、栅极接收所述控制信号,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源极、源极连接所述负母线、栅极接收所述控制信号。3.一种电池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续流储能模块、开关控制模块和输出模块,所述续流储能模块的第一端连接电池正极、第二端连接电池负极、第三端连接所述开关控制模块的第一端、第四端连接所述开关控制模块的第二端,所述开关控制模块的第三端连接正母线、第四端连接负母线,所述输出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正母线、第二端连接所述负母线、第三端连接N线;所述电池电路为充放电电路,所述续流储能模块包括第四开关管、第五开关管和第二电感,所述第四开关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电池正极、源极连接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一端、栅极接收控制信号,所述第五开关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电池负极、漏极连接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二端、栅极接收所述控制信号。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控制模块包括第六开关管和第七开关管,所述第六开关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五开关管的漏极、漏极连接所述正母线、栅极接收所述控制信号,所述第七开关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管的源极、源极连接所述负母线、栅极接收所述控制信号。5.一种电池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续流储能模块、开关控制模块和输出模块,所述续流储能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健,陈宗辉,霍陆昱,
申请(专利权)人:维谛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