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装配方便的食物烹饪设备,包括外壳,底座支架,锅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底座支架的底部具有支撑底板,支撑底板上设有向上延伸的锅内架,锅内架内部形成有容纳锅体组件的空腔,锅内架的顶部具有上开口,锅内架的侧壁具有侧开口,上开口和侧开口均与空腔连通;外壳包括顶部以及围绕顶部设置的侧壁,锅内架罩设在外壳内;外壳的侧壁设有与锅内架的侧开口相对应的入口,侧开口与入口连接,锅体组件自外壳的入口及锅内架的从开口抽拉式进出锅内架内部的空腔;支撑底板面积大于锅内架底部面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底座支架的支撑底板可起支撑整机的作用,整机减少了底座部件,外壳与底座支架装配更加方便快捷。装配更加方便快捷。装配更加方便快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方便的食物烹饪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装配方便的食物烹饪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如空气炸锅和空气炸类烤箱等食物烹饪设备均是通过引导热气流快速流过食物表面,从而使食物表面形成酥脆的表层,锁住食物内部的水分,使烹饪达到类似于油炸食物的口感,其做出的食品比传统电炸锅相比可降低80%油脂,在日常使用中易于清洁,既安全又经济,备受人们所青睐。
[0003]现有的食物烹饪设备一般具有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上方的外壳,设置在外壳顶部的顶盖,底座内设有底座内架,外壳内设有锅体支架,设置在锅体支架内的锅体组件,与锅体支架连接的锅体手柄组件,其结构比较复杂,零部件较多,装配困难,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装配方便的食物烹饪设备。
[0005]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装配方便的食物烹饪设备,包括外壳,底座支架,锅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支架的底部具有支撑底板,支撑底板上设有向上延伸设置的、用于放置锅体的锅内架,所述锅内架内部形成有容纳锅体组件的空腔,锅内架的顶部具有上开口,锅内架的侧壁具有侧开口,上开口和侧开口均与空腔连通;所述外壳包括顶部以及围绕顶部设置的侧壁,所述锅内架罩设在外壳内;所述外壳的侧壁设有与所述锅内架的侧开口相对应的入口,所述侧开口与入口连接,所述锅体组件自所述外壳的入口及锅内架的从开口抽拉式进出所述锅内架内部的空腔;所述支撑底板面积大于锅内架底部面积。
[0006]作为改进,所述锅内架包括框式型侧壁和连接在框式型侧壁上部的上端环框式侧壁的下端设置在支撑底板上。
[0007]所述底座支架的支撑底板和锅内架一体成型,且支撑底板在锅内架的外缘侧预留有一圈台阶,所述外壳的侧壁底部安装在支撑底板的台阶上。
[0008]再改进,所述支撑底板的台阶靠近边缘的位置设有若干限位孔,所述外壳的底部设有若干定位筋,定位筋的下端面低于外壳的下端面,所述外壳安装时,外壳的底面放置在支撑底板的台阶上,外壳底部的定位筋一一对应插入支撑底板的台阶上的限位孔内。
[0009]再改进,所述支撑底板的台阶靠近边缘的位置设有若干通孔,所述外壳底部内侧设有若干螺柱,所述外壳安装时,外壳的底面放置在支撑底板的台阶上,外壳底部的螺柱一一对应插入支撑底板的台阶上的通孔内,定位螺丝从支撑底板底部通过通孔打入螺柱以固定外壳。
[0010]再改进,所述锅内架的外侧壁与所述外壳的内侧壁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形成冷风通道;所述支撑底板的台阶表面设有若干与冷风通道连通的散热孔。
[0011]再改进,所述支撑底板的外缘向下设有一圈竖筋,且这圈竖筋的两对称侧形成有内凹形扣手。
[0012]再改进,所述支撑底板的底部设有若干脚粒柱,脚粒柱内安装橡胶脚粒,脚粒柱的长度大于等于所述支撑底板外缘的竖筋高度。
[0013]再改进,所述外壳顶部和侧壁一体成型,顶部上设有若干通风孔
[0014]再改进,所述锅体组件包括锅体和与所述锅体固定连接的锅体支架,所述锅体支架上一体形成有手柄体和锅体面板。
[0015]再改进,所述外壳内设有位于锅内架上方的发热管、热风扇、导风盘、冷风扇、电机架和电机,导风盘位于锅内架上方,并且导风盘边缘与锅内架上部固定连接,电机架固定放置在导风盘的上部;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电机架上,所述冷风扇位于导风盘和电机架之间,热风扇位于导风盘下方,发热管位于热风扇下方,热风扇和冷风扇均匀所述电机轴连接;所述电机架上部设有用来固定电机的电机安装孔,电机架上部的中心位置还设有电机轴穿过的通孔,电机架的一侧一体成型有出风管,出风管的端部设有出风口。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底座支架的支撑底板替代现有技术中的底座,可起支撑整机的作用,整机减少了底座部件,外壳与底座支架装配更加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食物烹饪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底座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底座支架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外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锅体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电机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中底座支架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0024]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底座支架的立体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6]实施例一
[0027]如图1所示的食物烹饪设备,包括外壳1、底座支架2、锅体组件3、发热管4、热风扇5、导风盘6、冷风扇7、电机架8和电机9。
[0028]其中所述底座支架2的底部具有支撑底板21,支撑底板21上设有向上延伸设置的、用于放置锅体的锅内架22,锅内架22包括框式型侧壁22a和连接在框式型侧壁上部的上端环22b,框式侧壁22a的下端设置在支撑底板21上,支撑底板21面积大于锅内架底部22面积,且支撑底板21在锅内架22的外缘侧预留有一圈台阶211,所述外壳1 的底部安装在支撑底板21的台阶211上,而锅内架22则伸入所述外壳1内部;所述锅内架22内部形成有容纳锅体组件的空腔221,锅内架22的顶部具有上开口222,锅内架的侧壁具有侧开口223,上开口222和侧开口223均与空腔221连通,所述壳体1的一侧设有与所述锅内架22的侧开口223相对应的入口11,所述锅体组件3自所述外壳 1的入口11及锅内架22的侧开口223抽拉式进出所述
锅内架22内部的空腔221。
[0029]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支架2的支撑底板21和锅内架22一体成型,即框式型侧壁 22a、上端环22b和支撑底板21一体成型,参见图2、3所示。支撑底板21的台阶211 靠近边缘的位置设有若干限位孔212,所述外壳1的底部设有若干定位筋12,定位筋12 的下端面低于外壳1的下端面,支撑底板21的台阶211靠近边缘的位置设有若干通孔 213,所述外壳1底部内侧设有若干螺柱13,所述外壳1安装时,外壳1的底面放置在支撑底板21的台阶211上,外壳1底部的定位筋12一一对应插入支撑底板的台阶上的限位孔212内,外壳底部的螺柱13一一对应插入支撑底板的台阶上的通孔213内,定位螺丝从支撑底板底部通过通孔打入螺柱以固定外壳。
[0030]锅内架22的外侧壁与所述外壳1的内侧壁之间具有间隙14,该间隙14形成冷风通道;所述支撑底板21的台阶211表面设有若干与冷风通道连通的散热孔214。支撑底板 21的外缘向下设有一圈竖筋215,且这圈竖筋215的两对称侧形成有内凹形扣手215a。支撑底板21的底部设有若干脚粒柱216,脚粒柱216内安装橡胶脚粒,脚粒柱21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方便的食物烹饪设备,包括外壳,底座支架,锅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支架的底部具有支撑底板,支撑底板上设有向上延伸设置的、用于放置锅体的锅内架,所述锅内架内部形成有容纳锅体组件的空腔,锅内架的顶部具有上开口,锅内架的侧壁具有侧开口,上开口和侧开口均与空腔连通;所述外壳包括顶部以及围绕顶部设置的侧壁,所述锅内架罩设在外壳内;所述外壳的侧壁设有与所述锅内架的侧开口相对应的入口,所述侧开口与入口连接,所述锅体组件自所述外壳的入口及锅内架的从开口抽拉式进出所述锅内架内部的空腔;所述支撑底板面积大于锅内架底部面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方便的食物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锅内架包括框式型侧壁和连接在框式型侧壁上部的上端环框式侧壁的下端设置在支撑底板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配方便的食物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支架的支撑底板和锅内架一体成型,且支撑底板在锅内架的外缘侧预留有一圈台阶,所述外壳的侧壁底部安装在支撑底板的台阶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方便的食物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底板的台阶靠近边缘的位置设有若干限位孔,所述外壳的底部设有若干定位筋,定位筋的下端面低于外壳的下端面,所述外壳安装时,外壳的底面放置在支撑底板的台阶上,外壳底部的定位筋一一对应插入支撑底板的台阶上的限位孔内。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方便的食物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底板的台阶靠近边缘的位置设有若干通孔,所述外壳底部内侧设有若干螺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军营,郭鑫,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聚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