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菌悬液培养及其吸光度测定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580343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6 23:40
一种适用于菌悬液培养及其吸光度测定的装置,涉及微生物检验技术领域。该适用于菌悬液培养及其吸光度测定的装置包括培养检测容器,培养检测容器包括一端具有开口的试管以及一端具有开口的培养皿,试管的开口与培养皿的开口呈相对设置,试管与培养皿可拆卸连接,以使试管的开口与培养皿的开口相互连通。该适用于菌悬液培养及其吸光度测定的装置在菌悬液培养及其吸光度检测过程中始终处于密闭状态,能够降低污染风险,检测操作更加安全方便。检测操作更加安全方便。检测操作更加安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菌悬液培养及其吸光度测定的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微生物检验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适用于菌悬液培养及其吸光度测定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对于食品安全的要求也不断提高,食品检验的快检方法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在食品微生物检验方面,由于增菌时间的限制,导致快检方法难以实施,检验结果一般都存在滞后性。因此,对于微生物快速检验方法的研究尤为重要,其中,增菌时间的缩短才能有效提高检测效率。在这方面的研究中,菌悬液的吸光度值能直接反应细菌的增菌情况,进而明确细菌的增菌时间,以达到缩短增菌时间的效果。
[0003]目前,在菌悬液的吸光度测定试验中,首先要使用玻璃试管进行菌悬液的培养,培养结束后,再用菌悬液预洗比色皿2

3 次,然后倒入3毫升左右的菌悬液,放入分光光度计测定槽内进行检测,并且比色皿始终保持敞口状态。一方面,在整个检测过程中,从玻璃试管中倒出菌悬液,倾倒过程会产生细菌的气溶胶,散布到空气中,影响检测环境,甚至会影响检测人员的身体健康。另一方面,在检测菌悬液吸光度时,由于倾倒过程中活菌有一定的活动性,在检测前为了数据稳定,菌悬液倒入比色皿后需要放置一定时间,等待其稳定后才能测定数据,该过程中菌悬液暴露在空气中,存在一定的被污染风险,影响数据准确性。因此,现有的检测技术不能安全有效地满足菌悬液的吸光度检测。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菌悬液培养及其吸光度测定的装置,在菌悬液培养及其吸光度检测过程中始终处于密闭状态,能够降低污染风险,检测操作更加安全方便。
[0005]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000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适用于菌悬液培养及其吸光度测定的装置,包括培养检测容器,所述培养检测容器包括一端具有开口的试管以及一端具有开口的培养皿,所述试管的开口与所述培养皿的开口呈相对设置,所述试管与所述培养皿可拆卸连接,以使所述试管的开口与所述培养皿的开口相互连通。该适用于菌悬液培养及其吸光度测定的装置在菌悬液培养及其吸光度检测过程中始终处于密闭状态,能够降低污染风险,检测操作更加安全方便。
[0007]可选地,所述试管的开口处设置有具有第一螺纹的第一连接部,所述培养皿的开口处设置有具有第二螺纹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螺纹与所述第二螺纹相互配合,以使所述试管的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培养皿的第二连接部螺纹连接。
[0008]可选地,所述培养检测容器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置于所述试管的开口处或所述培养皿的开口处,所述试管与所述培养皿可拆卸连接,所述密封圈夹持于所述试管与所述培养皿之间。
[0009]可选地,还包括底座以及与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的培养架,所述培养检测容器安装固定于所述培养架内。
[0010]可选地,所述培养架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架体,所述架体上设置有多个固定孔,所述培养检测容器穿过所述固定孔安装固定于所述架体上。
[0011]可选地,所述壳体呈筒状结构,所述试管呈桶状结构,所述培养皿呈方形结构,所述试管的直径、所述固定孔的孔径以及所述培养皿的横截面的边长依次减小,所述试管设置于靠近所述底座的一侧,所述试管的外壁面与所述固定孔的内壁面相互抵持,所述培养皿穿过所述固定孔朝向远离所述底座的一侧延伸。
[0012]可选地,所述底座包括底板以及分别与所述底板的不同侧边固定连接的围壁,所述底板的边缘设置有卡接槽,所述围壁套设于所述壳体外,所述壳体卡设于所述卡接槽内,以使所述培养架与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
[0013]可选地,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多个固定槽,所述固定槽与所述固定孔呈一一对应设置,所述试管远离所述培养皿的一端安装固定于所述固定槽内。
[0014]可选地,所述壳体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卡接孔,所述架体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卡接块,所述卡接块容置于所述卡接孔内,以使所述架体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
[0015]可选地,所述壳体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提手,所述提手位于远离所述底座的一侧,两个所述提手形成的平面与所述壳体的端面共面。
[0016]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
[0017]该装置包括培养检测容器,培养检测容器包括一端具有开口的试管以及一端具有开口的培养皿,试管的开口与培养皿的开口呈相对设置,试管与培养皿可拆卸连接,以使试管的开口与培养皿的开口相互连通。在使用该装置进行菌悬液培养及其吸光度测定时,可以先将培养液通过试管的开口通入试管内,待接种细菌以后,再将试管的开口与培养皿的开口呈相对设置,并将试管与培养皿可拆卸连接,以使试管的开口与培养皿的开口相互连通,此时,该培养检测容器整体处于密闭状态,不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污染,然后再将该培养检测容器以试管在下、培养皿在上的放置方式放置于培养箱内进行培养,即可实现菌悬液的培养。待培养结束以后,可以先将该培养检测容器从培养箱内取出,并将该培养检测容器以试管在上、培养皿在下的放置方式放置于桌面等平面上,此时,试管内形成的菌悬液能够通过试管的开口和培养皿的开口流入培养皿内,不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污染,待菌悬液稳定以后,再将该培养检测容器继续以试管在上、培养皿在下的放置方式放置于分光光度计中进行测定,即可测得菌悬液的吸光度值。在上述菌悬液培养及其吸光度测定过程中,由于试管的开口与培养皿的开口呈相对设置,试管与培养皿可拆卸连接,以使试管的开口与培养皿的开口相互连通,从而使得该培养检测容器始终处于密闭状态,而无需像现有技术中将菌悬液从处于敞口状态的玻璃试管中倾倒至处于敞口状态的比色皿内,从而避免倾倒过程中产生的细菌气溶胶引起的环境污染和检测安全性,还能避免菌悬液在静置过程中暴露在外部环境内引起的样品污染和检测准确性,检测操作更加安全方便。此外,在上述菌悬液培养及其吸光度测定过程中,无需像现有技术中用菌悬液预洗比色皿2

3次,因此,还能够有效提高检测效率。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菌悬液培养及其吸光度测定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002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菌悬液培养及其吸光度测定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002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菌悬液培养及其吸光度测定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0022]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菌悬液培养及其吸光度测定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0023]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菌悬液培养及其吸光度测定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五;
[0024]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菌悬液培养及其吸光度测定的装置的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菌悬液培养及其吸光度测定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培养检测容器,所述培养检测容器包括一端具有开口的试管以及一端具有开口的培养皿,所述试管的开口与所述培养皿的开口呈相对设置,所述试管与所述培养皿可拆卸连接,以使所述试管的开口与所述培养皿的开口相互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菌悬液培养及其吸光度测定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试管的开口处设置有具有第一螺纹的第一连接部,所述培养皿的开口处设置有具有第二螺纹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螺纹与所述第二螺纹相互配合,以使所述试管的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培养皿的第二连接部螺纹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菌悬液培养及其吸光度测定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检测容器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置于所述试管的开口处或所述培养皿的开口处,所述试管与所述培养皿可拆卸连接,所述密封圈夹持于所述试管与所述培养皿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适用于菌悬液培养及其吸光度测定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以及与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的培养架,所述培养检测容器安装固定于所述培养架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适用于菌悬液培养及其吸光度测定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架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架体,所述架体上设置有多个固定孔,所述培养检测容器穿过所述固定孔安装固定于所述架体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艳玲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市食品药品与产品质量检验检测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