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家用电梯使用的散热通风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7412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6 23: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家用电梯使用的散热通风机构,包括固定框的顶端与电梯本体固定连接,透风口开设于电梯本体内壁的顶端,通风机构位于固定框的内部,通风机构包括两个固定板、两个转动杆和多个扇叶,固定板的一侧与固定框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转动杆位于固定板上,扇叶的一端与转动杆固定连接,两个转动杆之间设置有同步带,电梯本体的上方设置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和转动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利用固定框、固定板、转动杆、扇叶、同步轮、同步带、转动轴和电机的相互配合,两个转动杆在同步带的作用下进行转动,使扇叶进行转动,进而有利于对电梯本体的内部进行吹动,便于对电梯本体内部进行散热和通风。电梯本体内部进行散热和通风。电梯本体内部进行散热和通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家用电梯使用的散热通风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通风机构领域,特别涉及基于家用电梯使用的散热通风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家用电梯是指安装在私人住宅中,仅供单一家庭成员使用的电梯,它也可以安装在非单一家庭使用的建筑物内,作为单一家庭进入其住所的工具,但是建筑物内的公众或其他居住者无法进入和使用,家用电梯额定速度是特定的,主要分为曳引电梯、螺杆电梯和液压电梯几种结构。
[0003]当在夏季使用家用电梯时,一般情况下的家用电梯的内部不便于进行通风,由于室内的温度较高,进而会使家用电梯的内部较热,同时空气不流通,会使使用者出现压抑感,使人体感到不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家用电梯使用的散热通风机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基于家用电梯使用的散热通风机构,包括所述固定框的顶端与电梯本体固定连接,所述透风口开设于电梯本体内壁的顶端,所述通风机构位于固定框的内部;
[0006]所述通风机构包括两个固定板、两个转动杆和多个扇叶,所述固定板的一侧与固定框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杆位于固定板上,所述扇叶的一端与转动杆固定连接,两个转动杆之间设置有同步带,所述电梯本体的上方设置有驱动机构。
[0007]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和转动轴,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转动轴传动连接,所述转动轴的一端与其中一个转动杆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位于其中一个透风口的内部。
[0008]优选的,所述转动杆的外壁与固定板转动穿插连接,所述转动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同步轮,所述同步带位于两个同步轮之间,所述转动杆的外壁固定穿插连接有限位环。
[0009]优选的,所述电梯本体顶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框,所述电机位于电机框的内部,所述电机框内壁的顶端开设有散热槽,所述散热槽的内部嵌设有第一防尘网。
[0010]优选的,其中另一个所述透风口的内部嵌设有第二防尘网。
[0011]优选的,所述固定框内壁底端的两侧均开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的内腔嵌设有遮挡网。
[0012]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3](1)本技术通过利用固定框、固定板、转动杆、扇叶、同步轮、同步带、转动轴和电机的相互配合,两个转动杆在同步带的作用下进行转动,使扇叶进行转动,进而有利于对电梯本体的内部进行吹动,便于对电梯本体内部进行散热和通风;
[0014](2)本技术通过利用第一防尘网、第二防尘网、透风口和进风口的相互配合,第一防尘网和第二防尘网有利于对外界灰尘进行遮挡,避免灰尘进入到电梯本体的内部,
透风口和进风口使电梯本体的空气与外界相流通,便于对电梯本体的内部进行通风。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电梯本体;2、固定框;3、固定板;4、转动杆;5、扇叶;6、同步轮;7、同步带;8、转动轴;9、电机;10、电机框;11、第一防尘网;12、遮挡网;13、第二防尘网;14、透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

3所示的基于家用电梯使用的散热通风机构,包括电梯本体1、固定框2、两个透风口14和通风机构,固定框2的底端有利于对灯具进行安装,进而不会影响到电梯本体1的正常使用,透风口14有利于使电梯本体1内部与外界相通,进而便于对电梯本体1的内部进行通风散热,固定框2的顶端与电梯本体1固定连接,透风口14开设于电梯本体1内壁的顶端,通风机构位于固定框2的内部。
[0021]通风机构包括两个固定板3、两个转动杆4和多个扇叶5,固定板3有利于转动杆4在其上进行转动,转动杆4有利于带动扇叶5进行转动,进而便于产生风向下吹动,便于对电梯本体1的内部进行散热,固定板3的一侧与固定框2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转动杆4位于固定板3上,扇叶5的一端与转动杆4固定连接,两个转动杆4之间设置有同步带7,同步带7有利于使两个转动杆4同时进行转动,进而便于带动扇叶5进行转动,电梯本体1的上方设置有驱动机构。
[0022]驱动机构包括电机9和转动轴8,电机9通过外接的电机开关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电机9有利于带动转动轴8进行转动,转动轴8带动其中一个同步轮6进行转动,便于使转动杆4进行转动,电机9的输出端与转动轴8传动连接,转动轴8的一端与其中一个转动杆4固定连接,转动轴8位于其中一个透风口14的内部。
[0023]转动杆4的外壁与固定板3转动穿插连接,转动杆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同步轮6,有利于带动转动杆4进行转动,同时便于使两个转动杆4进行同时转动,便于带动扇叶5进行和转动,同步带7位于两个同步轮6之间,转动杆4的外壁固定穿插连接有限位环,有利于增加转动杆4转动时的稳定性。
[0024]电梯本体1顶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框10,电机9位于电机框10的内部,电机框10内壁的顶端开设有散热槽,有利于使电机9与外界相通,便于对电机9进行散热,散热槽的内部嵌设有第一防尘网11,有利于对外界灰尘进行遮挡,避免灰尘进入到电梯本体1的内部。
[0025]其中另一个透风口14的内部嵌设有第二防尘网13,有利于对外界灰尘进行遮挡,避免灰尘进入到电梯本体1的内部。
[0026]固定框2内壁底端的两侧均开设有进风口,进风口的内腔嵌设有遮挡网12,有利于对扇叶5进行遮挡,避免手部误碰扇叶5。
[0027]本技术工作原理:
[0028]当电梯本体1在使用时,电机9处于被打开状态,此时的电机9带动转动轴8进行转动,然后带动其中一个同步轮6进行转动,使转动杆4在固定板3上进行转动,然后其中一个同步轮6带动同步带7进行传动,进而带动其中另一个同步轮6进行转动,进而使扇叶5跟随转动杆4的转动而转动,进而扇叶5由于旋转向下吹风,然后使风进入到进风口的内腔,然后进入到电梯本体1的内部,进而对电梯本体1的内部进行散热,电梯本体1在下降时,气压气流进入到散热口的内部,然后对电梯本体1的内部进行换气,进而便于对电梯本体1内部进行散热通风。
[002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家用电梯使用的散热通风机构,包括电梯本体(1)、固定框(2)、两个透风口(14)和通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2)的顶端与电梯本体(1)固定连接,所述透风口(14)开设于电梯本体(1)内壁的顶端,所述通风机构位于固定框(2)的内部;所述通风机构包括两个固定板(3)、两个转动杆(4)和多个扇叶(5),所述固定板(3)的一侧与固定框(2)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杆(4)位于固定板(3)上,所述扇叶(5)的一端与转动杆(4)固定连接,两个转动杆(4)之间设置有同步带(7),所述电梯本体(1)的上方设置有驱动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家用电梯使用的散热通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9)和转动轴(8),所述电机(9)的输出端与转动轴(8)传动连接,所述转动轴(8)的一端与其中一个转动杆(4)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8)位于其中一个透风口(14)的内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华朱春新沈冬英
申请(专利权)人:易达通电梯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