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57376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6 23:24
本申请提出一种取料装置,用于取放工件,包括旋转轴;第一夹爪,连接于旋转轴,包括第一夹持部及第一承压部;第二夹爪,连接于旋转轴,包括第二夹持部及第二承压部,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于旋转轴的同一侧相对设置并用于支撑工件的内壁,第一承压部和第二承压部于旋转轴的另一侧相对设置;驱动组件,包括压头以及用于驱动压头移动于第一承压部及第二承压部之间的驱动件。本申请可实现工件的自动取料和放料,并在取放料过程中不会对工件外表面造成损坏,提高工件装配质量。提高工件装配质量。提高工件装配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取料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小件取料
,尤其涉及一种取料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有时会涉及一些细小环类工件的取放,该类工件具有尺寸小及形状不规则的特点。
[0003]现有技术一般采用真空吸附或夹取外表面的方式进行取料。然而,采用真空吸附或夹取方式取料过程中容易掉落工件,且容易对工件外表面造成损坏,降低工件装配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出一种取料装置,以解决工件取料过程中容易掉落,容易造成工件表面损坏,及影响工件装配质量的技术问题。
[0005]本申请提供一种取料装置,用于取放工件,包括:
[0006]旋转轴;
[0007]第一夹爪,连接于所述旋转轴,包括第一夹持部和第一承压部;
[0008]第二夹爪,连接于所述旋转轴,包括第二夹持部和第二承压部第二承压部,所述第二夹持部与所述第一夹持部于所述旋转轴的同一侧相对设置并配合以内撑所述工件的内壁,所述第二承压部第二承压部与所述第一承压部于所述旋转轴的另一侧相对设置;
[0009]驱动组件,包括压头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压头移动于第一承压部及第二承压部之间以撑开所述第一承压部及第二承压部的驱动件。
[0010]如此,第一夹爪与第二夹爪通过旋转轴连接,以使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以旋转轴为基点进行转动,第一夹爪具有第一夹持部和第一承压部,第二夹爪具有第二夹持部和第二承压部第二承压部,其中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相对设置,第一承压部与第二承压部第二承压部相对设置,以实现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穿入工件后相互远离以内撑工件的内壁,将工件进行固定,将固定后的工件移至目标区域,将压头压入第一承压部和第二承压部第二承压部之间,第一承压部和第二承压部第二承压部相互远离,以将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收紧并使工件从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上脱离,以实现取料过程中内撑工件稳定,且内撑固定工件不会对工件外表面造成损坏,提高工件装配质量。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承压部和第二承压部相对位置各具有受力部,所述压头用于作用于两所述受力部,两所述受力部组成一开放的开口,沿着所述第一承压部至所述第一夹持部的方向,所述开口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受力部为斜面,所述压头呈柱状且所述压头与所述斜面接触的侧面为弧面。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取料装置还包括用于使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复位的回复元件,所述回复元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承压部和第二承压部的相对侧。
[0014]如此,通过在第一承压部和第二承压部第二承压部的相对侧设置回复元件件,压
头压入第一承压部和第二承压部时,回复元件伸长,并在压头远离第一承压部和第二承压部时,回复元件回复形变带动第一承压部和第二承压部回复初始位置,以便于取料装置的取料。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回复元件为拉伸弹簧或扭力弹簧。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头的最大截面宽度位于所述开口的最大截面宽度与最小截面宽度之间。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承压部上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承压部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相对设置,所述回复元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底和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底。
[0018]如此,通过设置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并将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相对设置,以将回复元件收容在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以实现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配合取放工件时,回复元件不会影响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对工件的取放,且能够适用不同大小工件的取放。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件还用于驱动所述压入块远离所述第一夹爪和所述第二夹爪,以使所述第二承压部和所述第一承压部相互靠近并使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相互远离以内撑固定所述工件。
[0020]如此,通过驱动件驱动压头远离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并在回复元件的回复形变下,带动第二承压部和第一承压部收紧,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相互远离,以使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配合将工件内撑固定,通过使用其他动力实现对工件的取料,以实现降低操作者取料时的劳动强度。
[002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爪包括第一内撑件,第二夹爪包括第二内撑件,所述第一内撑件连接于所述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二内撑件连接于所述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内撑件与所述第二内撑件相对设置。
[0022]如此,通过设置第一内撑件和第二内撑件,以实现在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的带动下,第一内撑件和第二内撑件相互配合实现对工件的取放。
[002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取料装置还包括支撑台,所述支撑台上开设有通孔,所述旋转轴设于所述通孔内。
[0024]如此,通过设置支撑台和支撑台上的通孔,并将旋转轴设在通孔内,以实现对旋转轴的承载和提供旋转轴的收容空间。
[002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承压部和所述第二承压部中的至少之一设有斜面,所述第一夹爪及第二夹爪之间具有经过所述旋转轴的一平面,所述第一夹爪及所述第二夹爪位于所述平面相对的两侧,所述斜面距离所述平面的距离沿朝向所述旋转轴的方向上逐渐减小。
[0026]如此,通过第一承压部和第二承压部中的至少之一设置斜面,并将斜面距离平面的距离沿朝向旋转轴的方向上逐渐减小,以实现压头压入第一承压部和第二承压部时,第一承压部和第二承压部缓慢相互远离,以提高工件放料时的稳定性。
[002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取料装置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连接于所述支撑台远离所述压头的一侧。
[0028]如此,通过设置的限位件,以将取料装置转移至目标区域后,限位件能够提供对准目标区域的参照,以实现取料装置的精确放料。
[0029]本技术提供的取料装置通过设置第一夹爪,第二夹爪及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包括压头及驱动件,在放料时,驱动件可以驱动压头进入第一夹爪上的第一承压部与第二夹爪上的第二承压部之间,以使得第一承压部及第二承压部撑开,同时第一夹爪上的第一夹持部及第二夹爪上的第二夹持部收紧以让工件脱离第一夹持部及第二夹持部;在取料时压头远离第一夹爪上的第一承压部与第二夹爪上的第二承压部之间的位置,第一夹爪上的第一夹持部及第二夹爪上的第二夹持部张开以让第一夹持部及第二夹持部撑开工件。通过内撑工件的内表面来实现工件的自动夹料或者放料,避免了对工件外表面的损坏。
附图说明
[0030]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取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2是图1所示的取料装置的分解结构主视示意图。
[0032]图3是图1所示的取料装置的第一手爪和第二手爪的结构示意图。
[0033]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34]取料装置
ꢀꢀꢀꢀꢀꢀꢀꢀꢀꢀꢀꢀꢀꢀꢀꢀꢀ
100
[0035]旋转轴
ꢀꢀꢀꢀꢀꢀꢀꢀꢀꢀꢀꢀꢀꢀꢀꢀꢀꢀꢀ
10
[0036]第一夹爪
ꢀꢀꢀꢀꢀꢀꢀꢀꢀꢀꢀꢀꢀꢀꢀꢀꢀ
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取料装置,用于取放具有内壁的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旋转轴;第一夹爪,连接于所述旋转轴,包括第一夹持部及第一承压部;第二夹爪,连接于所述旋转轴,包括第二夹持部及第二承压部,所述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于所述旋转轴的同一侧相对设置并用于支撑所述工件的内壁,所述第一承压部和第二承压部于所述旋转轴的另一侧相对设置;驱动组件,包括压头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压头移动于第一承压部及第二承压部之间以撑开所述第一承压部及第二承压部的驱动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压部和第二承压部相对位置各具有受力部,所述压头用于作用于两所述受力部,两所述受力部组成一开放的开口,沿着所述第一承压部至所述第一夹持部的方向,所述开口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部为斜面,所述压头呈柱状且所述压头与所述斜面接触的侧面为弧面。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使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复位的回复元件,所述回复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慧魏志刚向文学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裕展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