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氮磷配施提高云南松苗木萌蘖能力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56331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6 23: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氮磷配施提高云南松苗木萌蘖能力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采集种子;采集云南松球果,晾晒、风干,待球果开裂取出球果中的种子;2)播种、移栽;用点播方式播种于苗床,等种子萌发结束后移栽,以营养盆作为盆栽容器;3)施肥;肥料为氮肥和磷肥,其中氮肥为尿素,含氮量为46%;磷肥为过磷酸钙,含P2O5为12%,施用量为氮为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氮磷配施提高云南松苗木萌蘖能力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苗木种质培育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氮磷配施提高云南松苗木萌蘖能力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云南松是松科松属的常绿植物,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造林树种和生态树种,对分布区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的逆向选择导致优良种质资源匮乏,遗传改良工作引起研究者的高度重视。但过去以有性改良途径为主,存在生长周期长、后代分化大等局限性,而有性创造与无性利用相结合的遗传改良途径可加速云南松遗传改良的进程,目前云南松无性利用方面存在技术瓶颈,其中高产、优质穗条的生产是实现无性利用的关键所在。本专利技术以云南松苗木作为研究材料,采用不同氮磷添加施肥研究,为提高云南松苗木去顶萌蘖穗条的数量和质量提供解决途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提高云南松苗木萌蘖能力的培育方法,以云南松苗木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氮磷配方施肥研究,提高了云南松苗木的萌蘖能力,为提高云南松苗木去顶萌蘖穗条的数量和质量提供解决途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导致的上述多项缺陷。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氮磷配施提高云南松苗木萌蘖能力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5]1)采集种子;采集云南松球果,晾晒、风干,待球果开裂取出球果中的种子;
[0006]2)播种、移栽;用点播方式播种于苗床,等种子萌发结束后移栽,以营养盆作为盆栽容器;
[0007]3)施肥;肥料为氮肥和磷肥,其中氮肥为尿素,含氮量为46%;磷肥为过磷酸钙,含P2O5为12%,施用量为氮为0

0.8g/株,磷为0

1.6g/ 株,按试验设计将肥料配成水溶液。
[0008]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栽培基质用腐殖质土与苗圃土按2:1的比例进行配置。
[0009]优选的,所述步骤2)之后,选择一年生云南松盆栽苗进行去顶促萌。
[0010]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将肥料配成水溶液,去顶后,每7天喷 1次喷洒在盆栽容器土壤中,共喷5次。
[0011]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氮磷配方施肥,提高了云南松苗木的萌蘖能力,提高云南松苗木去顶萌蘖穗条的数量和质量。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
[0013]先采集云南松球果,晾晒、风干,待球果开裂取出球果中的种子,用点播方式播种于苗床,等种子萌发结束后选择个体大小基本一致的幼苗移栽,以营养盆作为盆栽容器,栽
培基质用腐殖质土与苗圃土按 2:1的比例进行配置。苗期管理同常规的育苗管理,选择生长较为一致的一年生云南松盆栽苗进行试验研究。
[0014]对一年苗木,试验所用的肥料为氮肥和磷肥。其中氮肥为尿素(含氮量为46%),磷肥为过磷酸钙(含P2O5为12%),施用量为氮为0

0.8g/ 株,磷为0

1.6g/株,按试验设计将肥料配成水溶液,去顶后,每7天喷1次喷洒在盆栽容器土壤中,共喷5次。
[0015]表1外源性氮磷添加根系施肥试验组合
[0016][0017]选取萌条累计数量进行回归分析,构建苗木萌条累计数量与肥料用量的二元二次回归方程(表2)。在实验实施后对苗木进行跟踪测定评价效果,出现不同时间段的测定数据,如30天时,对表1中所提到 9个处理的所有苗木进行测定,这样每株苗木的萌蘖数量Y、对应的施用的N、P,将所有植株的对应的数据采用二元二次方程进行分析,分析出来就能得到Y相对于N、P的二元二次方程,方程的效果就由R、F、 P来判断,这个在方程拟合中是比较常见的判定。
[0018]结果表明:各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均较大,拟合程度较高,可以用来预测不同氮、磷施肥量下的云南松苗木的各项生长指标的产量。
[0019]表2不同时间的萌条累计数量曲面方程
[0020][0021]方程里面的Y就代表的是我们关心的目标性状,也就是萌调的累计数量;方程里面的N和P,就代表我们比较关心的两个施加的因素,就是氮和磷;每一条横过来,比如说第30天的时候,这个方程它拟合的R值以及F值,其中R为决定系数,F是数学里F检验值,P为显著性水平,R越大拟合效果越好,相应的F值也大,P值小,反之亦然。最终我们主要看的是最后那个P值,通常P值小于0.05的时候,说明这个方程的拟合效果比较好。
[0022]根据回归方程作云南松松苗木各生长指标与氮肥和磷肥的响应曲面,通过求导计算最佳N、P肥施用量以及各指标的最高理论产量。结果表明,施肥30d后云南松苗木萌条累计数量先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多,达到最大值以后,其萌条累计数量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减少;但磷肥用量对该时期的萌条累计数量影响不大。同样,施肥60d后的萌条累计数量也先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达到最大值以后,其萌条累计数量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减少;不同之处在于磷肥开始对萌条累计数量产生影响,且萌条累计数量随磷肥用量的增加不断增加。施肥90d后,萌条累计数量随氮、磷用量的不断增大而增加。施肥180d 和270d后氮、磷肥同样会对云南松苗木的萌蘖能力产生影响,其萌条累计数量均先随氮肥用量的不断增大而增加,达到最大值之后,其萌条累计数量则氮肥用量的增大而减少;而萌条累计数量则随磷肥用量不断增加而增多。
[0023]以当年生年底的萌条长度进行分析,将所萌蘖的萌条进行分级, (见表3)其中萌条长度大于2.5cm但小于5cm的萌条称为潜在萌条,而长度大于5cm的称为有效萌条,然后分析氮、磷配施对潜在萌条和有效萌条的影响。氮磷配施对不同等级萌条的占比有所影响。就潜在萌条而言,处理3的潜在萌条所占的比例较高,达65.82%,其次是处理6,其潜在萌条所占的比例为62.73%,潜在萌条所占比例最小的是处理4,仅为45.39%。而从有效萌条的占比来看,处理5有效萌条所占的比例最高,为22.92%;其次是处理4,有效萌条的占比为20.54%;有效萌条占比最低的是处理8,仅为3.92%。综合来看,处理3、处理 6和处理9苗木中潜在萌条所占的比例均较高,说明高磷处理有利于潜在萌条的生长;且以单施1.6g/株磷肥更佳。而对有效萌条的生长而言,0.4g/株氮肥与0.8g/株磷肥配合施用效果更好,说明中
等浓度的氮、磷配施更有利于有效萌条的生长。
[0024]表3不同长度萌条数所占的比例
[0025][0026]以上所述的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氮磷配施提高云南松苗木萌蘖能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采集种子;采集云南松球果,晾晒、风干,待球果开裂取出球果中的种子;2)播种、移栽;用点播方式播种于苗床,等种子萌发结束后移栽,以营养盆作为盆栽容器;3)施肥;肥料为氮肥和磷肥,其中氮肥为尿素,含氮量为46%;磷肥为过磷酸钙,含P2O5为12%,施用量为氮为0

0.8g/株,磷为0

1.6g/株,按试验设计将肥料配成水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玉兰汪梦婷唐军荣蔡年辉陈诗陈林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林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