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驱动涡轮冷却器的轴承预紧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6234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电机技术,涉及一种电驱动涡轮冷却器的轴承预紧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轴承预紧结构主要由波形弹簧、衬套、甩油盘与轴承、隔板、电机壳体等零件配合组成,能够为轴承提供合适的预紧力,保证产品正常工作。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波形弹簧、衬套、甩油盘等零件与轴承、壳体、隔板等零件配合,对角接触球轴承施加预紧力,使产品可以40000r/min的高转速下正常工作。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适用性强等特点,特别适用于采用液态润滑油润滑、采用油芯供油的高速电机产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机技术,涉及一种电驱动涡轮冷却器的轴承预紧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普通低速电机采用的轴承不需要预紧结构。从可收集到的资料 了解,国外设计的高速电机,有些支撑采用的是空气箔片轴承或电磁轴 承,这两种轴承都采用轴颈轴承与止推轴承分离方式,同样不需要预紧 结构。而采用角接触球轴承的高速电机, 一般采用油泵供油方式,预紧 结构与本专利技术不同。另外在角接触轴承预紧结构设计方面,传统的施加预紧力零件一般采用螺旋弹簧,存在轴向占用空间大的缺点,不适用于 电机内轴承的预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适用于高速 电驱动涡轮冷却器的轴承预紧结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左隔板 和右隔板分别连接在电机壳体的两端,左隔板与右隔板之间自左隔板起 依次联接波形弹簧、左外衬套、左轴承、左甩油盘、转子组件、右甩油 盘、右轴承和右外衬套。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针对电驱动涡轮冷却器的特点,采用波形弹簧、衬套、甩油 盘等零件与轴承、壳体、隔板等零件配合,对角接触球轴承施加预紧力,使产品可以40000r/min的高转速下正常工作。本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 重量轻、适用性强等特点,特别适用于采用液态润滑油润滑、采用油芯 供油的高速电机产品。 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产品的轴承预紧结构如图1所示,左隔板1和右隔板11连接在 电机壳体7的两端,构成产品的主承力结构,安装在左隔板l内的波形弹簧2由于被压縮产生沿转子轴向的力,力的大小由弹簧的压縮量控制。 弹簧产生的轴向力向左施加在左隔板1上,向右通过左外衬套3传递到左轴承4的外环,再通过左轴承4内钢球传递到左轴承4内环,然后依 次通过左甩油盘5、转子组件6、右甩油盘8向右传递到右轴承9的内 环,再通过右轴承9内钢球传递到右轴承9外环,外环的力通过右外衬 套10传递到右隔板11,最终波形弹簧2产生的力由左隔板1和右隔板 11承担,而左轴承4及右轴承9由于传递轴向力使左轴承1的内、外环 及右轴承9的内、外环得到预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驱动涡轮冷却器的轴承预紧结构,其特征是,左隔板(1)和右隔板(11)分别连接在电机壳体(7)的两端,左隔板(1)与右隔板(11)之间自左隔板(1)起依次联接波形弹簧(2)、左外衬套(3)、左轴承(4)、左甩油盘(5)、转子组件(6)、右甩油盘(8)、右轴承(9)和右外衬套(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驱动涡轮冷却器的轴承预紧结构,其特征是,左隔板(1)和右隔板(11)分别连接在电机壳体(7)的两端,左隔板(1)与右隔板(11)之间自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俊成朱刚秦元元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南京机电液压工程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