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本申请涉及上电测试的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上电测试工装,其中,上电测试工装包括:基座组件,基座组件上设置有第一接线结构;第一刺穿组件,第一刺穿组件可移动地安装在基座组件上,第一刺穿组件包括第一针刺,第一接线结构与第一刺穿组件的第一针刺相导通;限位组件,限位组件与第一刺穿组件之间具有间隙;第一针刺具有相靠近限位组件的第一刺穿位置和远离限位组件的第一待刺穿位置,测试时待测试件可驱动刺针位于第一刺穿位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采用人工进行电器检测的自动化程度较低,且测试的可靠性和一致性较低的问题。可靠性和一致性较低的问题。可靠性和一致性较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上电测试工装
[0001]本申请涉及电器测试的
,尤其涉及一种上电测试工装。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以及制造业的迅速发展,电器产品的种类以及数量越来越多,电路的复杂程度也越来越高,在加工水平提高的基础上,配合的硬件设计也越来越复杂。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是越来越严格。
[0003]在现有技术中,电器类产品的质量把控一般在于针对成品的检测,在较为复杂的电路设计以及复杂的硬件结构中,直接针对电器测试是十分困难的,所以产品设计的同时会预留有专门用于测试的线路以检测产品的线路连接以及各硬件的运转是否正常,以此把控产品的质量,以及为电器产品维修的提供方便。但是目前的电器检测仍需要人工操作,首先,人工将预留的检测线路的保护套剪开,再将U型端子与检测线路进行电连接,之后再通电运行一段时间,电器运转稳定之后,最后再输出测试电进行测试。当电器较为复杂时,整个检测线路也会很复杂,需要分别接线上电。整个环节完全由人工操作,需要分清线路再进行线路连接,整套工序复杂繁琐,容易出错导致电器受损,产生残次品,甚至产生危险。检测线路的接线过程自动化程度较低,并且人工测试效率低下,因此产生的问题还会影响整体产品的质量判断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可靠性也没有保障,不同的人工检测完的电器后的检测线路上的开口也存在不统一性,对于售后服务的工程师来说会带来较多的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上电测试工装,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采用人工进行电器检测的自动化程度较低,且测试的可靠性和一致性较低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上电测试工装,包括:基座组件,基座组件上设置有第一接线结构;第一刺穿组件,第一刺穿组件可移动地安装在基座组件上,第一刺穿组件包括第一针刺,第一接线结构与第一刺穿组件的第一针刺相导通;限位组件,限位组件与第一刺穿组件之间具有间隙;第一针刺具有相靠近限位组件的第一刺穿位置和远离限位组件的第一待刺穿位置,测试时待测试件可驱动刺针位于第一刺穿位置。
[0006]进一步地,第一刺穿组件还包括滚轮,滚轮可转动地安装在基座组件上,第一针刺安装在滚轮的周向外壁。
[0007]进一步地,第一针刺为多个。
[0008]进一步地,上电测试工装还包括第二刺穿组件,第二刺穿组件包括第二针刺,第二针刺可移动地设置在基座组件上,第二针刺具有靠近第一刺穿组件的第二刺穿位置和第二待刺穿位置。
[0009]进一步地,第二刺穿组件还包括滑移座,滑移座可移动地设置在基座组件上,第二针刺设置在滑移座的朝向第一刺穿组件的一侧。
[0010]进一步地,滑移座包括座体和第二针刺安装块,第二针刺安装块连接在座体的朝
向第一刺穿组件的一侧,第二针刺安装在第二针刺安装块上。
[0011]进一步地,限位组件位于座体和第二刺穿组件之间,限位组件具有过孔,滑移座穿设在过孔内。
[0012]进一步地,滑移座还包括弹性件,弹性件位于限位组件和座体之间,且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顶在限位组件和座体上。
[0013]进一步地,滑移座还包括连杆,弹性件为弹簧,连杆位于座体和第二针刺安装块之间,连杆的两端分别与座体和第二针刺安装块相连,弹簧套设在连杆的周向外侧。
[0014]进一步地,座体与基座主体之间设置有相互配合的滑轨结构。
[0015]进一步地,座体上设置有第二接线结构,第二接线结构与第二针刺相导通。
[0016]进一步地,第二刺穿组件还包括凸轮结构,凸轮结构可转动地连接在基座组件上,凸轮结构设置在滑移座的远离第一刺穿组件的一侧,凸轮结构具有推动滑移座的靠近第二刺穿组件的推动位置。
[0017]进一步地,凸轮结构包括操作手柄和与操作手柄相连的偏心凸轮以及凸轮轴。
[0018]进一步地,基座组件包括底板和立板结构,立板结构包括第一立板组和第二立板组,第一刺穿组件通过枢转轴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一立板组上。
[0019]进一步地,第一刺穿组件为多个,多个第一刺穿组件沿枢转轴的轴线方向依次排布。
[0020]进一步地,基座组件还包括连接导体,连接导体设置在立板和对应地第一刺穿组件之间。
[0021]进一步地,第二刺穿组件为与第一刺穿组件一一对应地设置地多个。
[0022]进一步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座和限位块,限位座安装在基座组件上,限位块可拆卸地安装在限位座上。
[002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0024]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上电测试装置包括基座组件、第一刺穿组件和限位组件,其中,基座组件还包括第一接线结构,第一刺穿组件还包括第一针刺,第一接线结构与第一针刺电联接。基座组件用于安装上电测试工装中的零部件,以及连接其他装置。第一刺穿组件用于初步针刺待测试件,第一针刺可根据需要进行位置变换,即设置第一刺穿位置和第一待刺穿位置。第一刺穿组件与限位组件之间具有间隙,使用时将待测试件装入限位组件与第一刺穿组件之间的间隙中,第一刺穿组件与限位组件之间具有间隙尺寸小于待测试件的尺寸,待测试件与第一针刺接触并带动第一针刺从第一待刺穿位置移动到第一刺穿位置,刺穿待测试件,完成刺穿任务。整个刺穿过程只需要人工将待测试件从限位组件与第一刺穿组件的间隙中插入,插入过程中第一刺穿组件同时进行刺穿任务,刺穿任务结束后,进行上电测试,不需要剪开保护套、分清线路等操作,提高连接效率的同时,避免人工测试接线,增加测试的可靠性。本申请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采用人工进行电器检测自动化程度较低,且测试的可靠性和一致性较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5]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
[00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7]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上电测试工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29]10、基座组件;11、底板;12、立板结构;121、第一立板组;122、第二立板组;13、枢转轴;14、连接导体;20、第一刺穿组件;21、第一针刺;22、滚轮;30、限位组件;31、限位座;32、限位块;40、第二刺穿组件;41、滑移座;411、座体;412、第二针刺安装块;413、弹性件;42、凸轮结构;421、操作手柄;422、偏心凸轮;423、凸轮轴;50、滑轨结构;51、滑动座;52、滑轨。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电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组件(10),所述基座组件(10)上设置有第一接线结构;第一刺穿组件(20),所述第一刺穿组件(20)可移动地安装在所述基座组件(10)上,所述第一刺穿组件(20)包括第一针刺(21),所述第一接线结构与所述第一刺穿组件(20)的第一针刺(21)相导通;限位组件(30),所述限位组件(30)与所述第一刺穿组件(20)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一针刺(21)具有相靠近所述限位组件(30)的第一刺穿位置和远离所述限位组件(30)的第一待刺穿位置,测试时待测试件可驱动所述第一针刺位于所述第一刺穿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电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刺穿组件(20)还包括滚轮(22),所述滚轮(22)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基座组件(10)上,所述第一针刺(21)安装在所述滚轮(22)的周向外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电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针刺(21)为多个。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上电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电测试工装还包括第二刺穿组件(40),所述第二刺穿组件(40)包括第二针刺,所述第二针刺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基座组件(10)上,所述第二针刺具有靠近所述第一刺穿组件(20)的第二刺穿位置和第二待刺穿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上电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刺穿组件(40)还包括滑移座(41),所述滑移座(41)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基座组件(10)上,所述第二针刺设置在所述滑移座(41)的朝向所述第一刺穿组件(20)的一侧。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上电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移座(41)包括座体(411)和第二针刺安装块(412),所述第二针刺安装块(412)连接在所述座体(411)的朝向所述第一刺穿组件(20)的一侧,所述第二针刺安装在所述第二针刺安装块(412)上。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上电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30)位于所述座体(411)和所述第二刺穿组件(40)之间,所述限位组件(30)具有过孔,所述滑移座(41)穿设在所述过孔内。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上电测试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移座(41)还包括弹性件(413),所述弹性件(413)位于所述限位组件(30)和所述座体(411)之间,且所述弹性件(413)的两端分别抵顶在所述限位组件(30)和所述座体(4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志伟,黄纯青,梁景洲,李振东,蔡小洪,李致亮,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