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程施工基坑内排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561793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6 22: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排水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施工基坑内排水系统,包括基坑本体,基坑本体由底架与支撑构架组成,支撑构架固定连接于底架的内部,支撑构架内侧的底部开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排水槽,两个排水槽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不锈钢滤网,支撑构架底部的内部开设有滤水腔,滤水腔连通排水槽,且滤水腔内部的底部铺设有石子层,石子层的顶部设置有垫沙裹布,垫沙裹布的顶部铺设有沙层,支撑构架底部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集水管,集水管的顶部连通有多根排水支管,多根排水支管的一端均连通滤水腔。本发明专利技术建筑工程施工基坑内排水系统,可有效防止管道堵塞,降低了管道维护成本,且智能化与自动化程度较高。自动化程度较高。自动化程度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工程施工基坑内排水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排水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工程施工基坑内排水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基坑是在基础设计位置按基底标高和基础平面尺寸所开挖的土坑,开挖前应根据地质水文资料,结合现场附近建筑物情况,决定开挖方案,并作好防水排水工作,开挖不深者可用放边坡的办法,使土坡稳定,其坡度大小按有关施工规定确定。
[0003]目前,由于基坑内的水较为浑浊,其内含有泥沙,直接排放容易堵塞管道,导致排水系统瘫痪,其次排水系统整体自动化与智能化程度较低,无法及时将水排出,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建筑工程施工基坑内排水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工程施工基坑内排水系统,包括基坑本体,所述基坑本体由底架与支撑构架组成,所述支撑构架固定连接于底架的内部,所述支撑构架内侧的底部开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排水槽,两个所述排水槽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不锈钢滤网,所述支撑构架底部的内部开设有滤水腔,所述滤水腔连通排水槽,且所述滤水腔内部的底部铺设有石子层,所述石子层的顶部设置有垫沙裹布,所述垫沙裹布的顶部铺设有沙层。
[000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构架底部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集水管,所述集水管的顶部连通有多根排水支管,多根排水支管的一端均连通滤水腔,且所述排水支管的管口直径需小于石子层所铺设石子的直径。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架的外侧固定设置有集水池,所述集水池内部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潜水泵,所述潜水泵的输入端连通有第一抽水管,所述第一抽水管的一端连通集水管。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抽水管靠近集水管的一端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连接环,且所述第一抽水管靠近集水管的一端的外侧连通有第一止回阀,所述连接环一端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分离式液位传感器,所述分离式液位传感器的输出端设置于集水管内部的顶部。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集水池内部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一端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超声波液位传感器,且所述连接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高压泵,所述高压泵的输入端连通有第二抽水管,且所述高压泵的输出端连通有主排水管。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集水池内部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座,且所述集水池的底面开设有插孔,所述插孔内部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插块,所述固定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膨胀销,所述膨胀销设置于插孔的内部,且所述插块卡接于膨胀销底部的内部。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筒,所述第二抽水管的一端固定连接于连接筒的内部,且所述第二抽水管靠近连接筒的一端的外侧连
通有第二止回阀,所述主排水管靠近高压泵的一端的外侧连通有第三止回阀。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筒筒体的表面开设有多个进水槽,多个所述进水槽均连通连接筒。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水位报警器,所述高压泵、潜水泵与水位报警器均通过导线电性连接控制器,所述分离式液位传感器与超声波液位传感器均通过无线信号无线连接控制器。
[00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一、该种建筑工程施工基坑内排水系统,通过设置的不锈钢滤网能够在排水时,首先对水中杂物进行拦截,随后通过设置的沙层、垫沙裹布与石子层能够对水中的泥沙进行拦截,使基坑内的水可经过滤水腔渗入集水管内,有效防止管道堵塞,降低了管道维护成本。
[0015]二、该种建筑工程施工基坑内排水系统,能够通过控制器上的UI界面预设监测水位,分离式液位传感器与超声波液位传感器根据指令实时监测集水管与集水池内的水位,并根据预设排出水位对控制器进行水位反馈,控制器会自动对潜水泵与自吸泵进行启停,自动化与智能化程度较高,可及时将水排出,且有效防止水泵干烧,延长水泵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6]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17]在附图中:
[0018]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建筑工程施工基坑内排水系统的结构图;
[0019]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建筑工程施工基坑内排水系统的A处结构放大图;
[0020]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建筑工程施工基坑内排水系统集水池的结构图;
[0021]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建筑工程施工基坑内排水系统连接筒的结构图;
[0022]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建筑工程施工基坑内排水系统的控制流程图。
[0023]图中:1、底架;2、支撑构架;3、排水槽;4、滤水腔;5、石子层;6、沙层;7、集水管;8、排水支管;9、集水池;10、控制器;11、水位报警器;12、不锈钢滤网;13、潜水泵;14、第一抽水管;15、分离式液位传感器;16、第一止回阀;17、连接板;18、高压泵;19、超声波液位传感器;20、第二抽水管;21、主排水管;22、第二止回阀;23、第三止回阀;24、固定座;25、连接筒;26、膨胀销;27、插孔;28、插块;29、进水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25]实施例:如图1与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建筑工程施工基坑内排水系统,包括基坑本体,其特征在于,基坑本体由底架1与支撑构架2组成,支撑构架2固定连接于底架1的内部,支撑构架2内侧的底部开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排水槽3,两个排水槽3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不锈钢滤网12,支撑构架2底部的内部开设有滤水腔4,滤水腔4连通排水槽3,且滤水腔4内部的底部铺设有石子层5,石子层5的顶部设置有垫沙裹布,垫沙裹布的顶部铺设有沙层6,
当排放基坑本体1内部的水时,水会经过不锈钢滤网12进入到排水槽3的内部,期间不锈钢滤网12会对水中杂物进行拦截,随后水经排水槽3进入到滤水腔4的内部,先被沙层6进行过滤,再渗透垫沙裹布与石子层5进入到排水支管8内,然后暂留于集水管7的内部,需注意垫沙裹布包裹于石子层5的外部,且垫沙裹布的外侧应贴合滤水腔4的外壁,能够有效防止沙层6被冲散流失,亦可起到过滤效果;
[0026]支撑构架2底部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集水管7,集水管7的顶部连通有多根排水支管8,多根排水支管8的一端均连通滤水腔4,且排水支管8的管口直径需小于石子层5所铺设石子的直径,避免石子直径太小,掉落到排水支管8的内部,造成排水支管8堵塞,底架1的外侧固定设置有集水池9,集水管7可暂存少量的水,当基坑本体内部的水较多时,则可将水抽至集水池9的内部,底架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控制器10,控制器10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水位报警器11。
[0027]如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建筑工程施工基坑内排水系统,集水池9内部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潜水泵13,潜水泵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工程施工基坑内排水系统,包括基坑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坑本体由底架(1)与支撑构架(2)组成,所述支撑构架(2)固定连接于底架(1)的内部,所述支撑构架(2)内侧的底部开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排水槽(3),两个所述排水槽(3)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不锈钢滤网(12),所述支撑构架(2)底部的内部开设有滤水腔(4),所述滤水腔(4)连通排水槽(3),且所述滤水腔(4)内部的底部铺设有石子层(5),所述石子层(5)的顶部设置有垫沙裹布,所述垫沙裹布的顶部铺设有沙层(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施工基坑内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构架(2)底部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集水管(7),所述集水管(7)的顶部连通有多根排水支管(8),多根排水支管(8)的一端均连通滤水腔(4),且所述排水支管(8)的管口直径需小于石子层(5)所铺设石子的直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施工基坑内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1)的外侧固定设置有集水池(9),所述集水池(9)内部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潜水泵(13),所述潜水泵(13)的输入端连通有第一抽水管(14),所述第一抽水管(14)的一端连通集水管(7)。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施工基坑内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抽水管(14)靠近集水管(7)的一端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连接环,且所述第一抽水管(14)靠近集水管(7)的一端的外侧连通有第一止回阀(16),所述连接环一端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分离式液位传感器(15),所述分离式液位传感器(15)的输出端设置于集水管(7)内部的顶部。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施工基坑内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池(9)内部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盛建伟余丽萍何惠明杨宜家
申请(专利权)人:博盛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