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芪饮片的炮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56158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6 22: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制备红芪饮片包括蜜炙红芪饮片的炮制工艺,其在来源于产地的干燥药材接触水之前、切片后和使用炼蜜闷润后具有不少于三次的加热步骤,三次加热处理步骤之间产生了明显的协同作用,可以充分保留或增加炮制品的有效成分含量,通过优选炮制工艺参数,所述炮制工艺得到了高品质的红芪饮片。所述炮制工艺得到了高品质的红芪饮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红芪饮片的炮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中药红芪饮片包括蜜炙红芪饮片的炮制工艺,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优选的适合现代工业化生产的规范化的蜜炙红芪饮片的炮制工艺。

技术介绍

[0002]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中明确记载红芪为豆科植物多序岩黄芪Hedysarum polybotrys Hand.

Mazz.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根头,晒干。因其皮色红润,故称红芪,又称黑芪。红芪之名有人认为最早在《名医别录》的“黄芪”项下提及,也有人认为红芪始载于《本草经集注》,但经过多年的研究,通常中医药领域认为红芪与黄芪不是相同的药物(参见《黄芪和红芪比较研究进展》,张淑娟等,山西医科大学学报,51(5),2020),例如在历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红芪和黄芪都是作为单独条目收载。
[0003]在中医药领域,中药材通常是以饮片的形式使用的,从原药材经过特定的炮制方法制备得到饮片是中药发挥疗效的重要途经,炮制具有增效、减毒、改变药性等多种功效。红芪的炮制方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规定由两种,即红芪片:除去杂质,大小分开,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炙红芪:取红芪片,照蜜炙法炒至不粘手。而蜜炙方法的规定为蜜炙时,应先将炼蜜加适量沸水稀释后,加入待炮炙品中拌匀,闷透,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炒至规定程度时,取出 ,放凉。蜜炙时,用炼蜜。 除另有规定外,每100kg待炮炙品用炼蜜 25kg。药典中的蜜炙方法对于炼蜜加水量未做明确规定,无法进行标准化生产,导致蜜炙饮片质量不稳定。
[0004]两种不同饮片的性味归经和功能主治不同,具体如下:生红芪饮片,甘,微温。归肺、脾经。功能主治为: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痈疽难渍,久溃不敛。炙红芪饮片,甘,温。归肺、脾经。功能主治为:补中益气。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
[0005]红芪药材的加工方法通常有产地加工和饮片炮制两部分,产地加工是针对新鲜药材的,是在药材采收后,就地简单处理,通常为堆积,分大小等等,事实上属于农产品的范畴,缺乏监管、统一规范和标准化工艺和流程。而饮片炮制则是将产地加工后的干燥药材运送的饮片厂,按照炮制工艺要求,采用现代化炮制设备进行的药材饮片加工,药材饮片纳入药品监管,需要经过科学研究和规范。由于初加工和饮片炮制对原料、设备、监管和工艺的要求不同,产地加工和饮片炮制是需要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和生产条件下分开进行的。
[0006]针对产地初加工,现在技术文献中很少有研究红芪药材产地初加工的内容,考证类似药材黄芪可知,在古代黄芪的初加工方法参见《雷公炮炙论》,即“手劈令细”方法,也有部分书籍提及“去芦,蒸,用手擘”,但上述制备方法仅适合个人或小作坊生产。现代后,黄芪初加工方法进行了改进,初加工多为晒干自然干燥法,新鲜黄芪采收后先于晒场摊开,日晒夜露,通风杀水,待根条柔软后,堆起盖严,上压重物,自然发热,使其充分糖化,然后将糖化后的黄芪捆把反复揉搓以增加黄芪绵性,揉搓后晾晒至半干,剪去芦头及侧根捆把晒干,加
工后商品称条子。在1959年《药材资料汇编》也有记载了: 黄芪起土后,洗刷泥土,将原芪下沸水锅内略浸一两分钟,随即取出,置阴凉处,滋润其身,再削头,去尾,然后用绳捆把晒干,可使条干挺直,依品类分成不同的规格,但这种炮制方法由于工艺复杂需要场地和设备、或者水煮有可能导致有效成分流失等,已经不被采用。可见,黄芪的产地初加工,主要涉及去芦和侧根、糖化、晾干和按规格分类。特别是,上述炮制方法针对的均是黄芪,其是否适用于红芪值得怀疑。
[0007]通常在临床上多用红芪炮制品,目前对于红芪的药理作用、化学成分的研究也日益增多,但关于红芪的炮制方法研究较少且常沿用传统炮制方法,效率低下、缺乏创新。考证类似药材黄芪可知,到宋代黄芪炮制得到了发展,出现了蜜炙、涂蜜炙、蜜汤拌炒、蜜水浸蒸、盐蒸、盐水洗、盐汤浸、炒制、盐水拌炒、盐水浸火炙、无灰酒浸制或酒煮等;元朝时为盐蜜水涂炙;明代医家在此基础上增加白蜜和好酒煮如糊、酒拌炒、姜汁炙,米泔拌炒、桂汤蒸熟、九制黄芪等;直至清代新增盐酒炒等炮制方法。上述炮制工艺均较为笼统,如具体的蒸、炙、炒的时间、温度和火候等工艺细节均需要炮制人员自己摸索,需要采用师带徒式的保密传播,不利于现代化生产和使用,无法确保始终得到品质最优的红芪饮片。
[0008]有研究发现红芪蜜炙后部分药效成分发生变化,其苷类分解为游离苷元生成了2个新的成分,且通过药效学实验验证炙红芪对脾气虚大鼠的免疫和脾胃吸收消化功能的正向调节作用强于红芪;同时还发现炙红芪对于提高脾气虚大鼠的免疫能力强于红芪。红芪在蜜炙后可更好地发挥其药效学作用,达到增强疗效的目的。也有研究者采用传统炒制、烘制、微波制三种方法进行蜜炙红芪,通过比较不同蜜炙黄芪中芒柄花素和毛蕊异黄酮含量的差异,认为烘制炙法下药效成分含量最高且操作简便,是红芪蜜炙的最优方法。但是,专利技术人在研究中发现,仅仅通过蜜炙工艺本身增加红芪饮片质量是不够的,蜜炙红芪饮片的有效成分含量事实上还受到了炮制前处理、生红芪饮片制备等步骤工艺的显著影响。
[0009]现有技术CN105267288A公开一种黄芪饮片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洗润:将刚采收的新鲜黄芪用水清洗15~30min以除去泥沙,趁鲜切去芦头,去掉须根,将黄芪主根放入竹蒸笼内,摊开放置,每次放竹蒸笼5

10层,其中竹蒸笼最底层和最上层不放黄芪,蒸5~15min,取出后摊开,自然晾至常温;

切片:将黄芪主根在35

45℃的烘箱内烘5

10min,用中药材切片机切斜片或圆片,其厚度为1~3mm;

干燥:将切好的黄芪饮片在45~60℃的烘箱内烘至含水量12~14%;

包装与贮藏:采用双层包装材料包装的方式,内层包装抽真空加袋装脱氧剂,外层包装抽真空充氮,保存在

2℃~1℃的条件下。在步骤



之间还包括一个步骤:将纯净水和炼蜜按1:1~2的重量比混合均匀得到炼蜜水,所述炼蜜为嫩蜜,在30℃炼蜜水中加入其质量2/3的黄芪饮片,拌匀,加盖,用25~40kHz的超声波处理5~15min,继续焖制30

45min,投入预热至30℃的炒药机,不断翻炒至不黏手为度,取出,摊开,放凉。上述文献认为得到的饮片产品糖含量提高,延长了保质储藏时间。专利技术人经过深入研究后发现,上述过程将初加工和饮片炮制工艺统一进行,需要使用新鲜红芪作为原料,增加了产地、设备和药品监管的要求,要求饮片厂必须设置在产地,难以在实际生产中推广应用。上述蜜炙工艺中炼蜜使用量不合理,导致其相应的蜜炙工艺参数同样不合理。上述蒸制黄芪的工艺是为了替代常用的自然堆积发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够有效保存或增加有效成分含量的红芪饮片炮制工艺,其特征在于:在干燥药材接触水之前、切片后和使用炼蜜闷润后具有不少于三次的加热步骤,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取干燥红芪药材,净选,所述净选包括除去杂质,大小分开,但不包括洗净;将净选后的红芪使用高温蒸汽处理,得到高温蒸汽处理后的红芪;所述高温蒸汽处理的温度为110℃,时间为1min;2)将高温蒸汽处理后的红芪依次进行润药,将红芪切成1~5mm厚的红芪切片,和在60~70℃的温度条件下干燥,得到生红芪饮片;3)取炼蜜,每100kg药材用炼蜜25kg,将炼蜜和水按照质量比为1:0.4~1.5的比例混合均匀,在与水混合均匀的炼蜜中拌入生红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智陈信义杨明马志国曹晖徐葱茏付建武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景德中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