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冷驱动电机及其装配方法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3356054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6 22: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油冷驱动电机,包括壳体和设于所述壳体内的电机本体,内油套套设于所述电机本体外,所述内油套包括设于所述电机本体两端的油环和设于两所述油环之间的冷却部,所述油环包括第一油环和第二油环,所述第一油环与所述冷却部为一体件,所述第二油环与所述冷却部为装配件;所述内油套为塑料材质;所述冷却部设有镂空的冷却油路;所述油环上设有喷油区;所述喷油区与所述冷却油路之间通过连接油路连通;冷却油在所述冷却油路上沿所述电机本体的外表面轴向或周向流通以用于冷却所述电机本体,且通过所述连接油路进入所述喷油区,经所述喷油孔喷射至所述电机本体的两端。经所述喷油孔喷射至所述电机本体的两端。经所述喷油孔喷射至所述电机本体的两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冷驱动电机及其装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驱动电机
,尤其涉及一种油冷驱动电机及其装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当前,电机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当处于低速大扭矩时,电机的定子及转子会发出大量的热,电机的散热方式多为在电机机売内部开设螺旋水流道,通过水在机売内的循环流动,进而实现电机的冷却的效果,这种冷却方式存在电机定子绕组(线圈)、转子无法得到直接冷却,电机的主要发热源得不到有效的冷却,因此电机热负荷受限,进而导致电机体积受限。且部分水冷电机采用内外水套设计,但由于冷却水导电,不能与定转子接触和喷淋,因此内水套为封闭式设计。
[0003]现有技术中为了提升电机冷却效率,已出现了采用油冷式冷却的方式,由于冷却油不具导电性,因此其可直接与电机各发热源接触,电机各发热源得到有效冷却,在相同性能要求下,油冷电机相比传统的水冷电机,热负荷得到提高,电机体积可以减小,功率密度进而提高,冷却油可同时润滑冷却电机轴承,进而电机寿命也得到提高,但油路结构复杂、加工工艺繁琐,油路结构多采用螺钉紧固、焊接等加工工艺,各零部件结构复杂、加工成本高等问题。且油冷电机普遍采用一体式壳体设计,通过油管、铁芯开设油路、壳体开设油路等方式实现油液循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套结构来实现油冷却的油冷驱动电机及其装配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冷驱动电机,包括壳体和设于所述壳体内的电机本体,内油套套设于所述电机本体外,所述内油套包括设于所述电机本体两端的油环和设于两所述油环之间的冷却部,所述油环包括第一油环和第二油环,所述第一油环与所述冷却部为一体件,所述第二油环与所述冷却部为装配件;所述内油套为塑料材质;所述冷却部设有镂空的冷却油路,所述冷却油路沿所述电机本体的外表面轴向分布或周向分布;所述油环上设有喷油区,所述喷油区上设有若干个径向贯穿的喷油孔,用于向所述电机本体的两端喷射冷却油;所述喷油区与所述冷却油路之间通过连接油路连通;冷却油在所述冷却油路上沿所述电机本体的外表面轴向或周向流通以用于冷却所述电机本体,且通过所述连接油路进入所述喷油区,经所述喷油孔喷射至所述电机本体的两端。
[0006]优选的,所述冷却部与所述第二油环连接的一端设有开口,所述电机本体上设有轴向的第一凸部,所述第一凸部设于所述开口内;所述壳体上设有第二凸部,所述第二凸部套设于所述第一凸部外,螺钉设于所述第一凸部内,并连接所述第一凸部与所述第二凸部以固定所述电机与所述壳体。
[0007]优选的,两所述油环之间设有若干个轴向的隔断条,两隔断条之间形成所述冷却油路;每所述冷却油路与所述连接油路连通,所述冷却油路与所述连接油路形成沿所述电
机本体外表面的折流式的冷却通道;一个或多个所述连接油路与所述喷油区连通,用于向所述喷油区导通冷却油;所述隔断条上设有周向的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与所述电机本体之间存在间隙。
[0008]优选的,两所述油环之间设有周向螺旋式的隔断条,在所述电机本体的外表面形成周向螺旋式的冷却通道;两所述油环之间还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所述隔断条连接;所述支撑杆与所述电机本体之间存在间隙。
[0009]优选的,两所述油环之间设有周向的预留通道,所述预留通道与两所述油环之间分别设有若干个轴向的隔断条,两隔断条之间形成所述冷却油路;冷却油经所述预留通道同时流至两侧的所述冷却油路,并经所述连接油路分别流至两侧的所述油环。
[0010]优选的,所述预留通道的两侧设有阻挡条,以隔绝所述预留通道与所述冷却油路;所述阻挡条上设有开口,所述冷却油路通过所述开口与所述预留通道连通;所述预留通道的宽度小于所述阻挡条的宽度。
[0011]优选的,所述壳体上设有轴向的第一进油通道和径向的第二进油通道,所述第一进油通道一端连接壳体外部,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进油通道连接,所述第二进油通道与所述冷却油路连接;冷却油从外部依次经过所述第一进油通道、第二进油通道进入所述冷却油路。
[0012]优选的,两端的所述油环中的一个设有法兰,通过所述法兰将所述内油套与所述壳体螺栓连接。
[0013]优选的,两端的所述油环中的未设所述法兰的所述油环设有限位凸台,所述壳体上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凸台置于所述限位槽中,以限制所述内油套的周向移动。
[0014]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油冷驱动电机的装配方法,用于装配上述的油冷驱动电机,包括如下步骤:将所述内油套间隙装配至所述壳体内,并使得所述第一凸部置于所述第二凸部内,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凸部和所述第二凸部;再将内油套与所述电机本体间隙配合,并使得所述第一凸部置于所述开口内;将第二油环套设于所述电机本体外,并使得所述第二油环与所述冷却部连通;将端盖设于所述第二油环外,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端盖与所述壳体。
[0015]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6]1.所述内油套实现了冷却油与电机本体即定子的直接接触,提升了换热效率;通过将一端的所述油环设置为分体式,可实现内油套和电机本体的间隙配合,而不用经过热套工艺来装配电机本体和内油套,故可适用于塑料材料的内油套。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油冷驱动电机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油冷驱动电机的第一实施例的冷却油流通方向示意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油冷驱动电机的第一实施例的轴向截面图;
[0020]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油冷驱动电机的图3的圈出部分的放大结构图;
[0021]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油冷驱动电机的第一实施例的装配爆炸图;
[0022]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油冷驱动电机的内油环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7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油冷驱动电机的内油环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4]其中:1

冷却油路,2

喷油孔,3

连接油路,4

隔断条,5

凹槽,6

密封圈,7

第一加强筋,8

第一油环,9

第二油环,10

壳体,11

电机本体,12

内油套。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的优点。
[0026]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0027]在本公开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在本公开和所附权利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冷驱动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设于所述壳体内的电机本体,内油套套设于所述电机本体外,所述内油套包括设于所述电机本体两端的油环和设于两所述油环之间的冷却部,所述油环包括第一油环和第二油环,所述第一油环与所述冷却部为一体件,所述第二油环与所述冷却部为装配件;所述内油套为塑料材质;所述冷却部设有镂空的冷却油路,所述冷却油路沿所述电机本体的外表面轴向分布或周向分布;所述油环上设有喷油区,所述喷油区上设有若干个径向贯穿的喷油孔,用于向所述电机本体的两端喷射冷却油;所述喷油区与所述冷却油路之间通过连接油路连通;冷却油在所述冷却油路上沿所述电机本体的外表面轴向或周向流通以用于冷却所述电机本体,且通过所述连接油路进入所述喷油区,经所述喷油孔喷射至所述电机本体的两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冷驱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部与所述第二油环连接的一端设有开口,所述电机本体上设有轴向的第一凸部,所述第一凸部设于所述开口内;所述壳体上设有第二凸部,所述第二凸部套设于所述第一凸部外,螺钉设于所述第一凸部内,并连接所述第一凸部与所述第二凸部以固定所述电机与所述壳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冷驱动电机,其特征在于,两所述油环之间设有若干个轴向的隔断条,两隔断条之间形成所述冷却油路;每所述冷却油路与所述连接油路连通,所述冷却油路与所述连接油路形成沿所述电机本体外表面的折流式的冷却通道;一个或多个所述连接油路与所述喷油区连通,用于向所述喷油区导通冷却油;所述隔断条上设有周向的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与所述电机本体之间存在间隙。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冷驱动电机,其特征在于,两所述油环之间设有周向螺旋式的隔断条,在所述电机本体的外表面形成周向螺旋式的冷却通道;两所述油环之间还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所述隔断条连接;所述支撑杆与所述电机本体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宇澄庄浩钦陈晓滨
申请(专利权)人:臻驱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