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绵城市的道路施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5955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6 22:56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海绵城市的道路施工结构,其包括集水组件、储水箱以及种植槽,所述集水组件包括集水筒以及连接于集水桶顶端开口的漏水盖,所述集水筒埋设于地面中,所述集水筒的开口与外界连通,所述集水筒与所述储水箱之间连接有第一输水管,所述储水箱上连接有第二输水管,所述第二输水管上设置有循环泵,所述种植槽埋设于地面中且其顶端与地面齐平,所述第二输水管的开口端延伸至所述种植槽的上方,所述种植槽的底端连通有回流管,所述回流管背离所述种植槽的一端与所述储水箱连通。本申请具有对雨水合理再分配利用的效果。申请具有对雨水合理再分配利用的效果。申请具有对雨水合理再分配利用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绵城市的道路施工结构


[0001]本申请涉及城市道路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海绵城市的道路施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海绵城市,是一种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其含义是指当代城市能像海绵一样,在面对环境变化与雨水等带来的自然灾害时具有较好的生态弹性,因此海绵城市也被称为“水弹性城市”。海绵城市在下雨时对雨水进行回收、蓄集以及净化,在城市需要水时将储存的水份释放并加以利用,实现雨水在城市中的再分配以及自由迁移。
[0003]目前,常见的海绵城市施工结构是将雨水收集并输送至种植区为植被的生长提供水分。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目前的海绵结构施工结构在对雨水进行回收再利用的过程中,当遇到较大降雨量的环境情况时,植被同时接受到雨水与回收水的灌溉,导致植被根部受到浸泡,会导致植被烂根死亡。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提升海绵城市道路施工结构对雨水的合理利用、降低植被烂根的可能性,本申请提供一种海绵城市的道路施工结构。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海绵城市的道路施工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海绵城市的道路施工结构,包括集水组件、储水箱以及种植槽,所述集水组件包括集水筒以及连接于集水桶顶端开口的漏水盖,所述集水筒埋设于地面中,所述集水筒的开口与外界连通,所述集水筒与所述储水箱之间连接有第一输水管,所述储水箱上连接有第二输水管,所述第二输水管上设置有循环泵,所述种植槽埋设于地面中且其顶端与地面齐平,所述第二输水管的开口端延伸至所述种植槽的上方,所述种植槽的底端连通有回流管,所述回流管背离所述种植槽的一端与所述储水箱连通。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经过漏水盖进入集水筒中进行暂存,集水筒中的水经过第一输水管进入储水箱进行储存。在气候干旱缺水时,循环泵将储水箱中的水抽出,雨水经过第二输水管喷洒在种植槽中的植被上,为其提供生长所需的水份。在雨水较多时,循环泵停止抽水,直接淋入种植槽中的过量水分经过回流管直接进入储水箱进行储存,降低了由于雨水过多而造成植被根部缺氧死亡的可能性。通过集水组件、储水箱、种植槽、循环泵、第一输水管、第二输水管以及回流管的相互配合,具有对雨水合理再分配利用的效果。
[0009]可选的,所述集水筒上端边沿连接有集水斗,所述集水斗的顶端边沿与地面齐平。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集水斗的设置便于雨水流入集水筒中。
[0011]可选的,所述集水筒中设置有过滤篮,所述过滤篮的上边沿一体成型有搭接环,所述集水筒的内壁上连接有放置环,所述过滤篮通过所述搭接环放置于所述放置环上。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篮对流经集水筒的雨水进行初步的过滤,将雨水中的树叶、石子、垃圾等杂质拦截于过滤篮中;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过滤后,操作人员可以通
过打开漏水盖取出过滤篮对其中的杂质进行清理。
[0013]可选的,所述集水筒上连通有溢流管,所述溢流管与所述集水筒连通的位置位于所述过滤篮下方,所述溢流管背离所述集水筒的一端与所述种植槽连通。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雨水量过大时,集水筒中的雨水高度上涨至溢流管的高度,雨水经过溢流管流入种植槽,降低了由于降雨速度过快雨水溢出集水组件的可能性。
[0015]可选的,所述种植槽中连接有沥水板,所述沥水板上开设有若干沥水孔,所述沥水板与所述种植槽的内底壁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种植槽中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有吸水海绵层、砂石层以及土壤层,所述吸水海绵层与所述沥水板的上端面贴合设置。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植被进行灌溉时,多余的水份经过土壤层流经砂石层最后被吸水海绵层吸收,吸水海绵层的设置保证了种植槽中的土质始终保持湿润状态,有助于植被的生长。过多的水份经过沥水孔流至沥水板与种植槽底壁之间的间隙中,并经过回流管流入储水箱。
[0017]可选的,所述第一输水管上连接有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输水管连通的滤筒以及设置于所述滤筒中的滤芯。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集水筒中的雨水进入滤筒,滤芯对其中较为细小的杂质进行吸附与过滤,实现对雨水的净化。
[0019]可选的,所述种植槽的内底壁呈倾斜设置,所述回流管与所述种植槽内底壁较低的一端连通。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种植槽中多余的水分在重力的作用下流至种植槽内腔的较低处,并经过回流管流入储水箱。
[0021]可选的,所述第二输水管远离所述储水箱的一端连接有集管,所述集管上连通有若干分流管,所述分流管延伸至所述种植槽的上方,所述分流管的开口端连接有雾化头。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经过第二输水管进入集管,再由集管分流至若干分流管中,并经过雾化头喷洒在种植槽中的植被上,为其提供水份。
[0023]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4]1.通过集水组件、储水箱、种植槽、循环泵、第一输水管、第二输水管以及回流管的相互配合,具有对雨水合理再分配利用的效果;
[0025]2.过滤组件对雨水中较为细小的杂质进行吸附与过滤,实现对雨水的净化;
[0026]3.溢流管的设置降低了由于降雨速度过快雨水溢出集水组件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用于体现一种海绵城市的道路施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体现一种海绵城市的道路施工结构的左视图。
[0029]图3是图2中A

A向用于体现集水组件与过滤组件的剖视图。
[0030]图4是图2中A

A向用于体现种植槽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0031]附图标记说明:1、集水组件;101、集水筒;102、漏水盖;103、集水斗;104、放置环;105、过滤篮;106、搭接环;2、储水箱;3、种植槽;4、第一输水管;5、植被;6、回流管;7、第二输水管;8、循环泵;9、集管;10、分流管;11、雾化头;12、过滤组件;121、滤筒;122、滤芯;13、沥水板;131、沥水孔;14、吸水海绵层;15、砂石层;16、土壤层;17、溢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以下结合附图1

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海绵城市的道路施工结构,其具有对雨水合理再分配利用的效果。
[0033]参照图1

3,一种海绵城市的道路施工结构包括集水组件1、储水箱2以及种植槽3。集水组件1包括集水筒101以及连接于集水筒101顶端开口处的漏水盖102,漏水盖102上开设有若干供雨水通过的开口。集水筒101的上边沿固定连接有方便雨水流入的集水斗103,集水筒101埋设与地面中,集水斗103的上边沿与地面齐平。集水筒101的底端连通有第一输水管4,第一输水管4背离集水筒101的一端与储水箱2连通。
[0034]参照图1和图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绵城市的道路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水组件(1)、储水箱(2)以及种植槽(3),所述集水组件(1)包括集水筒(101)以及连接于集水桶顶端开口的漏水盖(102),所述集水筒(101)埋设于地面中,所述集水筒(101)的开口与外界连通,所述集水筒(101)与所述储水箱(2)之间连接有第一输水管(4),所述储水箱(2)上连接有第二输水管(7),所述第二输水管(7)上设置有循环泵(8),所述种植槽(3)埋设于地面中且其顶端与地面齐平,所述第二输水管(7)的开口端延伸至所述种植槽(3)的上方,所述种植槽(3)的底端连通有回流管(6),所述回流管(6)背离所述种植槽(3)的一端与所述储水箱(2)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的道路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筒(101)上端边沿连接有集水斗(103),所述集水斗(103)的顶端边沿与地面齐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的道路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筒(101)中设置有过滤篮(105),所述过滤篮(105)的上边沿一体成型有搭接环(106),所述集水筒(101)的内壁上连接有放置环(104),所述过滤篮(105)通过所述搭接环(106)放置于所述放置环(104)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的道路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筒(101)上连通有溢流管(1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成福甘华平张涛卞新顺陈兴林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精享裕建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