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沙地容器造林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55918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6 22: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干旱沙地容器造林方法,涉及沙地造林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栽植坑内使用定植盘栽植营养杯苗木,使栽植坑形成大垵套小垵的结构,并在定植盘上覆盖杂草,提高了土壤保水率,从而提高了造林成活率。从而提高了造林成活率。从而提高了造林成活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干旱沙地容器造林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沙地造林
,尤其涉及一种干旱沙地容器造林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众所周知,干旱沙地降水量小,保水能力差,土壤含水量低,从而降低干旱沙地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并且幼林生长缓慢。目前为了提高沙地保水性,大多采用覆膜技术、覆膜操作偏复杂,种植效果也不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干旱沙地容器造林方法,提高造林成活率。
[0004]为实现此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方案:干旱沙地容器造林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步骤一、培育适地苗木:选择适合干旱沙地类型的两年生营养杯苗木,进行适地性栽培1~2年;适地性栽培是指选用待植沙地内的一小块沙地作为育苗地块,使育苗地块的湿度、温度与待植沙地的环境湿度、温度保持一致;步骤二、深栽:在待种植的沙地表面挖深度60~90cm的栽植坑,将定植盘放入栽植坑内,定植盘高度为30~40cm,直径40~60cm;步骤三、定植盘栽植:将步骤一栽培好的营养杯苗木放入定植盘内,使营养杯苗木的原土印低于定植盘上表面8~12cm,营养杯四周的定植盘空腔使用客土填满;定植盘外侧用栽植坑挖出的沙土填满并踩实,使定植盘上表面位于地面下30~50cm位置,形成大垵套小垵模式;步骤四、覆草:定植盘上方的栽植坑覆盖干燥的杂草,使填满后的栽植坑上表面与地面平齐;步骤五、依据土壤干旱程度定期浇水。
[000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将定植盘放入栽植坑中,营养杯放入定植盘中形成大垵套小垵的结构,降低了栽植深度;在定植盘的周围覆盖杂草,既能避免太阳直射减少水分蒸发,提高抗旱能力,又提高了透气性和渗水率,解决深栽苗木烂根问题,杂草腐烂后,增加土壤肥力;利用本方法提高了土壤墒情,提高成活率,一次造林成活率由原来的30%左右提高到80%左右,一次补植造林成活率达到95%以上。
[0006]进一步地,步骤一中营养杯的尺寸在直径12cm
×
高度15cm以上,营养杯底面和侧壁开设有9个以上孔(地面开设3个孔,在低于营养杯二分之一高度的营养杯侧壁环向开设6个以上孔),用于苗木生根扎根。营养杯采用可降解材料制作,降解期为3~4年。
[0007]定植盘为圆筒形结构,直径40~60cm,高度30~40cm;定植盘采用可降解材料制作,降解期在2~3年。苗木高于2米时,采用直径60cm、高40cm的定植盘;苗木高度在1.5~2米时,采用直径40~59cm、高度30~39cm的定植盘。
[0008]步骤三中客土包括黏土、沙土和有机肥,黏土、沙土、有机肥按质量比6:3:1混合,其中黏土的粒度<2μm。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营养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栽植后苗木位置图;图3为对比例中栽植后苗木位置图;图中标号为:1、营养杯;2、定植盘;3、客土;4、原土;5、杂草。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为充分了解本专利技术之目的、特征及功效,借由下述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并不仅仅限于此。
[0011]实施例1在张家口市怀来县瑞云乡山地沙土使用本专利技术方法进行沙地造林栽培,按如下步骤进行:步骤一、培育适地苗木:春末夏初,在横岭村大西沟山脚沙地上,选择2年生12cm
×
高15cm营养杯1侧柏苗木进行适地性栽培。营养杯1结构如图1所示。在栽种时和栽后10日分别浇水一次,每次以浇透为准。栽种后1年再次浇水1次,以浇透为准。
[0012]步骤二、两年后春末夏初季节,在该村大西沟100亩山地沙土上深栽上述苗木1.1万株,此时苗高1.2米左右。栽植坑深度70~80cm,直径50cm,株行距2
×
3米。
[0013]步骤三、定植盘栽植:在栽植坑内放入直径45cm、高35cm可降解定植盘,将适地栽培的营养杯侧柏苗木放入定植盘2内,定植盘2剩余空间填装客土3踩实,定植盘外侧使用栽植坑内挖出的原土4回填并踩实,踩实后营养杯1上表面位于定植盘2上表面以下10cm位置处。
[0014]步骤四、使用干杂草5覆盖填装定植盘上方的栽植坑的剩余空间,厚度35~45cm,使栽植坑的上表面与地面平齐。结构参阅图2。
[0015]步骤五、覆草完成后每株浇水10kg,栽后10~15日浇水一次,每株10kg水量,总计浇水两次,每株耗水量20kg。
[0016]对比例1采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土地进行传统沙地造林,按如下步骤进行:在大西沙沟100亩山地沙土上用来自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培育的3年生直径12cm
×
高15cm营养杯1侧柏苗木1.1万株,苗高1.3米,株行距2
×
3米,坑深40~50cm,直径30cm。用挖出原土4回填,栽植踩实后苗木营养杯1上表面的土壤面位于地面下10cm处,结构参阅图3。栽后和栽后10日、20日、30日分别浇水,每次浇水15kg,总计浇水次数4次,每株耗水量60kg。
[0017]实施例1的栽植当年苗木成活率为85%,栽植一年后保存率80%,对比例1的栽植当年苗木成活率为40%,栽植一年后保存率为35%。实施例1的浇水次数明显少于对比例1,浇水量减少70%左右。
[0018]实施例2在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东荒峪镇九山村50亩山脚沙地上使用本专利技术方法进行沙
地造林栽培,按如下步骤进行:步骤一、培育适地苗木:春末夏初,在九山村山脚沙地上,选择2年生直径12cm
×
高15cm营养杯1侧柏苗木进行适地性栽培。在栽种时和栽后10日分别浇水一次,每次以浇透为准。栽种后1年再次浇水1次,以浇透为准。
[0019]步骤二、两年后在东荒峪镇九山村50亩山地沙地上深栽步骤一得到的苗木5500株,此时苗高1.3米。栽植坑深度70~80cm,直径50cm,株行距2
×
3米。
[0020]步骤三、定植盘栽植:在栽植坑内放入直径50cm、高40cm可降解定植盘,将营养杯1侧柏苗木放入定植盘2内,定植盘2剩余空间填装客土3踩实,定植盘外侧用栽植坑挖出的原土4回填并踩实,踩实后营养杯1上表面位于定植盘2上表面以下10cm位置处。
[0021]步骤四、使用干杂草5(杂草大小、植物品种无要求)覆盖填装定植盘上方的栽植坑剩余空间,厚度30~40cm,使栽植坑的上表面与地面平齐。
[0022]步骤五、覆草完成后每株浇水10kg,栽后15日浇水一次,每株约10kg,总计浇水2次,每株耗水量约20kg。
[0023]对比例2采用与实施例2相同的山地沙土进行传统沙地造林,按如下步骤进行:在东荒峪镇九山村50亩山地沙土上用本地3年生12cm
×
高15cm营养杯侧柏苗木5500株,苗高1.4米,株行距2
×
3米,坑深45~50cm,直径40cm。用挖出的原土4回填,栽植踩实后苗木营养杯1上表面的土壤面位于地面下10cm处。栽后和栽后10日、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干旱沙地容器造林方法,其特征在于,按如下步骤进行:步骤一、培育适地苗木:选择适合干旱沙地类型的两年生营养杯苗木,进行适地性栽培1~2年;步骤二、在待种植的沙地表面挖深度60~90cm的栽植坑;步骤三、定植盘栽植:将定植盘放入栽植坑内,定植盘高度为30~40cm,直径为40~60cm,将步骤一栽培好的营养杯苗木放入定植盘内,使营养杯苗木的原土印低于定植盘上表面8~12cm,营养杯四周的定植盘空腔使用客土填满,定植盘外侧用栽植坑挖出的原土填满并踩实;步骤四、深栽:定植盘上方的栽植坑覆盖干燥的杂草,使填满后的栽植坑上表面与地面平齐;步骤五、依据土壤干旱程度定期浇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旱沙地容器造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营养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洋于志远于建华刘英帅于得志
申请(专利权)人:唐山山杉园林绿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