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光与单色光交叉通过的流通池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5873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6 22: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复合光与单色光交叉通过的流通池组件,包括流通池和组件本体,所述组件本体固定于流通池的内部,所述流通池的侧壁上设有进光狭缝,所述组件本体上设有通光孔,所述通光孔的两侧孔口处分别设有第一外围隔热密封层和第二外围隔热密封层,所述组件本体顶端的侧壁上设有参比通光孔、入射狭缝,出射狭缝和微量流通池。本流通池组件上设有通光孔,即可以通过复合光又可以通过单色光,同时起到避免两种光束相互干扰的效果,光线的聚光点聚焦产生的热量,外围隔热密封层将为其提供保护,不影响流通池组件的正常工作和可拆卸,并且本流通池组件组件采用组件本体和固定底座组合结构和顶端定位销定位,可以通过手动拆卸。卸。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复合光与单色光交叉通过的流通池组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荧光检测设备
,具体为复合光与单色光交叉通过的流通池组件。

技术介绍

[0002]荧光检测器是常用的色谱检测设备,荧光检测器是需要强大的复合光源进入激发单色器,通过光栅分光之后,变成单色光,入射到微量流通池的进光面来激发内部通过流动相的荧光,并再次发射到发射单色器的光栅上,并通过分光方法将荧光分辨出来.再由光电倍增管来进行光电转换。参比光束进入参比通光孔后面的参比检测器.
[0003]一般常规设计的流通池组件,由于整机大多采用较多的昂贵的非球面元件,通过非球面元件来保证光学参数和保证组件仅在流通池部分接受单色光,并且缩短光路焦距,复合光不会通过可以拆卸的流通池组件,以避免复合光与单色光的干扰和高能复合光对流通池组件的影响,但此种设计,非球面器件较多,器件成本昂贵,光学设计参数复杂,安装和调试复杂.将来整机的制造成本无法降低,并且很多特殊非球面器件,需要特殊设计和专门的供货渠道,需要制造特殊的光学器件模具和较高的技术限制,并要进行很多光学参数验证和非球面器件验证,具有很高的研发成本,很多优良的通用光学器件无法使用.本专利技术提供复合光与单色光交叉通过的流通池组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复合光与单色光交叉通过的流通池组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1.非球面元件设计特殊局限和安装调试局限的问题;2.非球面元件制作成本高.周期长的问题,3.并且使像差较小的长焦距通用光学件可以用于体积有限的光谱检测器整机上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复合光与单色光交叉通过的流通池组件,包括流通池和组件本体,所述组件本体固定于流通池的内部,所述流通池的侧壁上设有进光狭缝,所述组件本体上设有通光孔,所述通光孔的两侧孔口处分别设有第一外围隔热密封层和第二外围隔热密封层,所述组件本体四周侧壁上设有参比通光孔、入射狭缝和微量流通池,所述参比通光孔、出射狭缝和入射狭缝均与微量流通池的透光面位置对应,所述入射狭缝与微量流通池之间设有入射挡光层,所述出射狭缝与微量流通池之间设有出射挡光层。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微量流通池上设有微量流通孔,所述微量流通池的四周三面均设有透光面,所述微量流通池两侧透光面分别与参比通光孔和入射狭缝位置对应,所述微量流通池中间透光面与出射狭缝位置对应。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组件本体的底部设有固定底座,所述组件本体通过定位销和固定底座来固定,所述固定底座底部设有卡扣和紧固螺丝,流通池组件顶部有定位销共同使本组件固定与整机本体。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复合光通光孔按纵向分布于组件本体上,所述通光孔的两侧的孔口处均设有第一外围隔热密封层和第二外围隔热密封层。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组件本体和固定底座均由铝材料制成,所述组件本体整体呈“凸”型结构,所述组件本体的底部支撑面与顶面与本机固定结构匹配一致。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本流通池组件上设有通光孔,可以通过复合光又可以通过单色光,同时也避免这两种光路之间的干扰,复合光充分通过组件而不受遮挡,光线的聚光点聚焦产生的热量,流通池组件会通过外围隔热密封层提供保护,不影响流通池组件的正常工作和可拆卸,并且本流通池组件采用组件本体和固定底座组合结构,可以通过手动拆卸,需要时可以更换新的流通池,流通池组件上特定的定位装置保证与进光狭缝的位置相对位置不变,保证了流通池组件重复装卸位置的一致性。
[0013]2.本流通池组件的组件本体和固定底座均采用铝材料制成,同时组件本体采用一体式成型结构,无需借助多组连接组件以及光学器件的组合,有效简化了组件的结构,降低了组件的制作成本。
[0014]3.本组件适用于采用通用和长焦距光学件的整机.简化和降低了整机的成本和安装难度,解决了不同光束相互干扰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流通池整体原理图;
[0016]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微量流通池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组件本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

进光狭缝,2

第一外围隔热密封层,3

通光孔,4

第二外围隔热密封层,5

参比通光孔,6

出射狭缝,7

出射挡光层,8

入射挡光层,9

入射狭缝,10

微量流通池,11

微量流通孔,12

固定底座。13

定位销,A

流通池出射孔,B

流通池入射孔,C

流通池参比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实施例一
[0021]请参阅图1

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22]复合光与单色光交叉通过的流通池组件,包括流通池和组件本体,组件本体固定于流通池的内部,流通池的侧壁上设有进光狭缝1,组件本体上设有通光孔3,通光孔3的两侧孔口处分别设有第一外围隔热密封层2和第二外围隔热密封层4,组件本体顶端的侧壁上设有参比通光孔5、入射狭缝9和出射狭缝6,参比通光孔5、出射狭缝6和入射狭缝9均与微量流通池10的C,A,B透光面位置对应,入射狭缝9与微量流通池10之间设有入射挡光层8,出射
狭缝6与微量流通池10之间设有出射挡光层7。
[0023]微量流通池10上设有微量流通孔11,微量流通池10的A,B,C面设有透光面,微量流通池10的C,B透光面分别与参比通光孔5和入射狭缝9位置对应,微量流通池10A透光面与出射狭缝6位置对应,根据图2所示,微量流通池10的两侧的透光面分别为A、B,微量流通池10中间的透光面为C,透光面使得光线通过入射狭缝9进入微量流通池内时,参比光路和出射光路相互不影响。
[0024]组件本体的底部设有固定底座12,组件本体通过定位销13与固定底座12固定于本机,固定底座12底部设有卡扣,固定底座12通过卡扣和紧固螺丝固定于本机,固定底座12主要对组件本体提供支撑的作用,保证了组件本体可以固定于本机的内部,组件本体与本机采用定位销13进行定位,此固定和定位方式简单、操作方便,可进行手动拆装,对组件本体以及流通池的更换提供了便捷。
[0025]通光孔3按纵向分布于组件本体上,流通池的两处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复合光与单色光交叉通过的流通池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流通池和组件本体,所述组件本体固定于流通池的内部,所述流通池的侧壁上设有进光狭缝(1),所述组件本体上设有通光孔(3),所述通光孔(3)的两侧孔口处分别设有第一外围隔热密封层(2)和第二外围隔热密封层(4),所述组件本体顶端的侧壁上设有参比通光孔(5)、入射狭缝(9)和微量流通池(10),所述组件本体的顶部设有出射狭缝(6),参比通光孔(5)、出射狭缝(6)和入射狭缝(9)均与微量流通池(10)的A,B,C透光面位置对应,所述入射狭缝(9)与微量流通池(10)之间设有入射挡光层(8),所述出射狭缝(6)与微量流通池(10)之间设有出射挡光层(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光与单色光交叉通过的流通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光与单色光交叉通过本组件,而互不干扰.所述微量流通池(10)上设有微量流通孔(11),所述微量流通池(10)的A,B,C面均设有透光面,所述微量流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志东王小宝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天美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