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酸性锌镍合金电镀添加剂及电镀液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58302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6 22: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酸性锌镍合金电镀添加剂及电镀液,属于电镀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酸性锌镍合金电镀添加剂,以在电镀液中的浓度计量,包括30~65g/L光亮剂、20~45g/L配位剂和140~165mL/L表面润湿剂;所述光亮剂由4苯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酸性锌镍合金电镀添加剂及电镀液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镀
,具体涉及一种酸性锌镍合金电镀添加剂及电镀液。

技术介绍

[0002]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有力促进了我国房产业、军工业、基建等行业的快速发展。随着金属表面防护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锌镍合金镀层因其具有优异的耐蚀性、低氢脆性与优良的装饰性在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锌镍合金电镀分为碱性和酸性两种体系,碱性锌镍合金电镀体系,但碱性工艺体系一直存在的电流效率低、镀液上镀能力差、施镀温度高,时间长等问题未能得到很好地解决;目前市场上比较主流的是酸性锌镍电镀体系,具有电流效率高、镀层的耐蚀性好、容易实现常温操作等优点,但在没有添加剂协调作时难以得到外观平整、光泽度良好的锌镍镀层,因此开发能有效改善镀层平整度和光泽度的锌镍电镀添加剂有着重要的意义。
[0003]专利CN 109609979 A一种提高稳定性的多层镍电镀添加剂中提出:其电流密度范围高达16~19mA/cm2,施镀温度范围为50~60℃,时间为28~35min,该施镀条件使得生产中的能源消耗和生产成本显著增加,同时生产效率也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酸性锌镍合金电镀添加剂及电镀液,通过依靠光亮剂、配位剂和表面润湿剂的协同作用,使得镀层结晶更细致均匀,有效提高镀层的整平能力和光泽度;此外,配位剂和表面润湿剂促进光亮剂均匀分散到电镀液中,极大提高电镀液的上镀能力,致使施镀温度在室温(30℃左右)即可,且施镀时间较短(一般而言,仅需10~25min),达到有效节省能源同时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0005]按照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所述酸性锌镍合金电镀添加剂,以在电镀液中的浓度计量,包括30~65g/L光亮剂、20~45g/L配位剂和140~165mL/L表面润湿剂;
[0006]进一步地,所述光亮剂由4苯基
‑3‑
丁烯
‑2‑
酮、丁炔二醇和邻苯甲硫酰亚胺组成;
[0007]进一步地,所述配位剂由水杨酸钠、三乙醇胺和苯甲酸钠组成;
[0008]进一步地,所述表面润湿剂由多乙烯多胺、乙磺醇酸钠和聚乙二醇组成。
[0009]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光亮剂可吸附在阴极电极表面,有效提高了镀层的整平能力和光泽度;配位剂可与锌镍离子络合形成配位离子,提高阴极极化,使得镀层结晶细致,平整光滑;表面润湿剂可降低析出气体在阴极电极表面的滞留,显著改善了镀层的针孔麻点外观,使得镀层具有更佳的平整度和光泽度。
[0010]优选地,以在电镀液中的浓度计量,所述酸性锌镍合金电镀添加剂包括45~50g/L光亮剂、25~40g/L配位剂和140~145mL/L表面润湿剂。
[0011]优选地,按质量分数计,所述光亮剂由40%~55%的4苯基
‑3‑
丁烯
‑2‑
酮、15%~25%的丁炔二醇和20%~35%的邻苯甲硫酰亚胺组成,优选40%~50%的4苯基
‑3‑
丁烯
‑2‑
酮、20%~25%的丁炔二醇和25%~35%的邻苯甲硫酰亚胺。
[0012]优选地,按质量分数计,所述配位剂由20%~50%的水杨酸钠、25%~55%的三乙醇胺和10%~25%的苯甲酸钠组成,优选25%~30%的水杨酸钠、45%~50%的三乙醇胺和20%~25%的苯甲酸钠。
[0013]优选地,按质量分数计,所述表面润湿剂由32%~45%的多乙烯多胺、25%~40%的乙磺醇酸钠和15%~30%的聚乙二醇PEG

600组成,优选37%~40%的多乙烯多胺、32%~36%的乙磺醇酸钠和25%~30%的PEG

600。
[0014]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酸性锌镍合金电镀液,包含上述酸性锌镍合金电镀添加剂。
[0015]优选地,所述酸性锌镍合金电镀液包括40~45g/L氯化锌、100~120g/L氯化镍、100~120g/L氯化钾、30~65g/L光亮剂、20~45g/L配位剂和140~165mL/L表面润湿剂。
[0016]优选地,所述酸性锌镍合金电镀液的使用温度为25~40℃。
[0017]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目的是提供所述酸性锌镍合金电镀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8](1)将氯化锌、氯化镍和氯化钾依次加入水中充分溶解,得到混合液A;
[0019](2)向所述混合液A中依次加入光亮剂、配位剂和表面润湿剂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液B;
[0020](3)调节所述混合液B的pH值为酸性,得到所述酸性锌镍合金电镀液。
[0021]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水的温度为35~45℃。
[0022]优选地,步骤(4)中,使用硼酸调节所述混合液B的pH值为5.0~5.5。
[0023]具体的,所述酸性锌镍合金电镀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4](1)在容器中加入纯水并水浴加热,待水温度上升至40℃左右时,依次加入氯化锌、氯化镍和氯化钾进行充分搅拌,得到混合液A;
[0025](2)向所述混合液A中再依次加入光亮剂、配位剂和表面润湿剂,充分搅拌溶解使其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液B;
[0026](3)加入硼酸调节所述混合液B的pH值在5.0~5.5范围,于容器中补加纯水,混合均匀后即可得到所述酸性锌镍合金电镀液。
[0027]最终得到的酸性锌镍合金电镀液中包括40~45g/L氯化锌、100~120g/L氯化镍、100~120g/L氯化钾、30~65g/L光亮剂、20~45g/L配位剂和140~165mL/L表面润湿剂。
[0028]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29]1.本专利技术电镀添加剂适用于酸性锌镍合金镀种,在电镀过程中光亮剂、配位剂和表面润湿剂通过协调作用使镀层晶粒形核速率大于生长速率从而达到镀层结晶细化的目的,有效提高了镀层的整平能力和光泽度,显著改善了镀层的针孔麻点外观,使得镀层具有更佳的平整度和光泽度。
[0030]2.本专利技术酸性锌镍合金电镀添加剂施镀温度在室温(30℃)即可,且施镀时间短(10~25min),可有效节省能源,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31]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0032]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使用本专利技术酸性锌镍电镀添加剂制备的酸性锌镍电镀液在
赫尔槽施镀得到的实物镀层图。
[0033]图2是本专利技术在实施例2使用本专利技术酸性锌镍电镀添加剂后制备的酸性锌镍电镀液在赫尔槽施镀所得实物镀层的SEM图。
[0034]图3是本专利技术对比例1一种市售的氯化物型锌镍合金基础电镀液在赫尔槽施镀得到的实物镀层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并能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酸性锌镍合金电镀添加剂,其特征在于,以在电镀液中的浓度计量,包括30~65g/L光亮剂、20~45g/L配位剂和140~165mL/L表面润湿剂;所述光亮剂由4苯基
‑3‑
丁烯
‑2‑
酮、丁炔二醇和邻苯甲硫酰亚胺组成;所述配位剂由水杨酸钠、三乙醇胺和苯甲酸钠组成;所述表面润湿剂由多乙烯多胺、乙磺醇酸钠和聚乙二醇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酸性锌镍合金电镀添加剂,其特征在于,按质量分数计,所述光亮剂由40%~55%的4苯基
‑3‑
丁烯
‑2‑
酮、15%~25%的丁炔二醇和20%~35%的邻苯甲硫酰亚胺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酸性锌镍合金电镀添加剂,其特征在于,按质量分数计,所述配位剂由20%~50%的水杨酸钠、25%~55%的三乙醇胺和10%~25%的苯甲酸钠组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酸性锌镍合金电镀添加剂,其特征在于,按质量分数计,所述表面润湿剂由32%~45%的多乙烯多胺、25%~40%的乙磺醇酸钠和15%~30%的PEG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奇行刘永强
申请(专利权)人:太仓鑫天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