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亲性三嵌段聚氨基酸共聚物、中间体、制备及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56697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6 22: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亲性三嵌段聚氨基酸共聚物、中间体、制备及应用。所述制备方法,包括:称取引发剂溶于溶剂中,抽真空,并用惰性气体保护置换;称取谷氨酸酐赖氨酸酐溶于溶剂中并缓慢滴加至反应体系内,室温下持续搅拌60~80h;称取天冬氨酸酐溶于溶剂中并缓慢滴加到反应体系内,继续搅拌60~80h;称取缬氨酸酐溶于溶剂中并缓慢滴加到反应体系内,继续搅拌60~80h;反应结束后,减压蒸馏浓缩,然后将反应溶液缓慢滴加至冰乙醚溶液中沉降、过滤、烘干得到中间体;在惰性气氛下将所述中间体加入三氟乙酸搅拌至溶解,缓慢滴加氢溴酸的乙酸溶液,持续反应15~25h;减压蒸馏浓缩反应体系,将浓缩后的反应液缓慢滴加至冰乙醚沉降后,抽滤、烘干。烘干。烘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亲性三嵌段聚氨基酸共聚物、中间体、制备及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亲性三嵌段聚氨基酸共聚物、中间体、制备及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在生物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生物体组织器官增强、修复和替换等领域所表现出来的广阔应用前景,其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药物的缓释、控制释放是指在一些特定环境中,药物可以按照药物设计中所预先设定的速率来释放出去。对于很多作用在体内的药物而言,由于其在体内半衰期的短暂,使得用药病人不得不高频率给药以维持一定的稳态血药浓度,这大大增加了病人对药物的依从性,因此实现药物的可控释放成为医用材料领域的一大热门研究方向。在药物控制释放系统,氨基酸及其共聚物因其所具有的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以及在一定条件下的自组装行为,引起了广大学者的高度关注。自组装纳米级聚氨基酸胶束可以用作具有控释性的药物载体,这是由于双亲性嵌段共聚物的疏水链段在水环境中会形成胶束的内核,而亲水链段则形成胶束的外壳,这样的结构使得双亲性嵌段共聚物能够物理包埋亲脂性药物。聚氨基酸胶束可以溶解、包覆多种活性组分小分子,且胶束的尺寸与病毒的极为接近,可以在血液中稳定存在一段时间,因此聚氨基酸胶束是很好的药物运输、靶向载体。
[0003]在以氨基酸为原材料制作具有缓释作用的氨基酸时,往往还同时利用了纳米技术将聚氨基酸制作成纳米级的载药材料,这是由于纳米级载药粒子还具有超微小体积的特性,这使得载药后的聚氨基酸纳米体系得以在组织间隙中畅通无阻,避免其被网状内皮系统迅速吸收,当作用部位为肿瘤细胞时,由于肿瘤细胞为了能够快速地生长,需要比正常细胞更多的养料和氧气,故会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与肿瘤血管生成有关的生长因子,这些因子使得肿瘤血管在形态与结构上与正常的血管相异:其内皮细胞间隙较大,缺少血管壁平滑肌层,血管紧张素受体功能缺失;同时肿瘤组织也缺少淋巴管致使淋巴液回流受阻。这两者造成了大分子物质可以方便地穿过血管壁在肿瘤组织中富集,且不被淋巴液回流带走而能长期存于肿瘤组织,即EPR效应。这便是氨基酸材料在药物缓释领域一大重要作用,即抗癌药物的控制释放。当聚氨基酸纳米载药体系基由EPR效应聚集于肿瘤细胞处时,由于肿瘤细胞处不同于正常细胞的环境,或因为pH值得不同,或因为稳定得不同,或因为肿瘤细胞表面独特的受体等原因,这均取决于材料所搭载的相应性官能团,聚集的聚氨基酸纳米载药体系得到响应性控制释放。
[0004]氨基酸共聚物,在引入第二、甚至第三组分的氨基酸共聚物后,相比氨基酸均聚物,共聚物的性质得到改善,由此来突破一些均聚物所具有的局限性。在该过程中参与共聚的氨基酸的种类、配比等要素显现出能改变共聚物性质的能力,因此在共聚物合成时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现有的多组分氨基酸共聚物的报道还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亲性三嵌段聚氨基酸共聚物、中间体、制备及应用,可以有效
解决上述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亲性三嵌段聚氨基酸共聚物中间体的制备方法,包括:
[0008]S11,称取引发剂溶于溶剂中,抽真空,并用惰性气体保护置换;
[0009]S12,称取谷氨酸酐赖氨酸酐溶于溶剂中并缓慢滴加至反应体系内,室温下持续搅拌60~80h;
[0010]S13,称取天冬氨酸酐溶于溶剂中并缓慢滴加到反应体系内,继续搅拌60~80h;
[0011]S14,称取缬氨酸酐溶于溶剂中并缓慢滴加到反应体系内,继续搅拌60~80h;
[0012]S15,反应结束后,减压蒸馏浓缩,然后将反应溶液缓慢滴加至冰乙醚溶液中沉降、过滤、烘干得到中间体。
[0013]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提供一种双亲性三嵌段聚氨基酸共聚物中间体,其化学结构通式如下:
[0014][0015]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提供一种双亲性三嵌段聚氨基酸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包括:
[0016]S11,称取引发剂溶于溶剂中,抽真空,并用惰性气体保护置换;
[0017]S12,称取谷氨酸酐赖氨酸酐溶于溶剂中并缓慢滴加至反应体系内,室温下持续搅拌60~80h;
[0018]S13,称取天冬氨酸酐溶于溶剂中并缓慢滴加到反应体系内,继续搅拌60~80h;
[0019]S14,称取缬氨酸酐溶于溶剂中并缓慢滴加到反应体系内,继续搅拌60~80h;
[0020]S15,反应结束后,减压蒸馏浓缩,然后将反应溶液缓慢滴加至冰乙醚溶液中沉降、过滤、烘干得到中间体;
[0021]S16,在惰性气氛下将所述中间体加入三氟乙酸搅拌至溶解,缓慢滴加氢溴酸的乙酸溶液,持续反应15~25h;
[0022]S17,减压蒸馏浓缩反应体系,将浓缩后的反应液缓慢滴加至冰乙醚沉降后,抽滤、烘干。
[0023]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提供一种双亲性三嵌段聚氨基酸共聚物,其化学结构通式如下:
[0024][0025]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提供一种双亲性三嵌段聚氨基酸共聚物的应用,所述双亲性三嵌段聚氨基酸共聚物用于药物载体。
[0026]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提供一种双亲性三嵌段聚氨基酸共聚物的应用,所述双亲性三嵌段聚氨基酸共聚物用于抗癌药物载体。
[002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8]1.本专利技术合成的一类双亲性三嵌段聚氨基酸共聚物,其组成部分为无毒的氨基酸序列,这能大大提高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亲和性、表面性能与降解性能。
[0029]2.本专利技术合成的双亲性三嵌段聚氨基酸共聚物,因侧链结构中含有亲水性的氨基和羧基,缬氨酸部分为疏水性的异丙基,因此整体聚合物结构表现出双亲性能,并能在特定溶液中表现出自组装的性能。
[0030]3.本专利技术合成的双亲性三嵌段聚氨基酸共聚物,因侧链具有大量特征官能团,为接枝特异性官能团提供了反应位点,为制备更多能应用于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奠定了基础。
附图说明
[003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32]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制备的聚合物的FT

IR谱图。
[0033]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制备的单体的1H

NMR谱图。
[0034]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制备的聚合物的粒径分布图。
[0035]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制备的聚合物纳米粒子的药物缓释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亲性三嵌段聚氨基酸共聚物中间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S11,称取引发剂溶于溶剂中,抽真空,并用惰性气体保护置换;S12,称取谷氨酸酐赖氨酸酐溶于溶剂中并缓慢滴加至反应体系内,室温下持续搅拌60~80h;S13,称取天冬氨酸酐溶于溶剂中并缓慢滴加到反应体系内,继续搅拌60~80h;S14,称取缬氨酸酐溶于溶剂中并缓慢滴加到反应体系内,继续搅拌60~80h;S15,反应结束后,减压蒸馏浓缩,然后将反应溶液缓慢滴加至冰乙醚溶液中沉降、过滤、烘干得到中间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亲性三嵌段聚氨基酸共聚物中间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发剂为有机硅氮烷。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亲性三嵌段聚氨基酸共聚物中间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为N,N

二甲基甲酰胺。4.一种双亲性三嵌段聚氨基酸共聚物中间体,其特征在于,其化学结构通式如下:5.一种双亲性三嵌段聚氨基酸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S11,称取引发剂溶于溶剂中,抽真空,并用惰性气体保护置换;S12,称取谷氨酸酐赖氨酸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基伟颜桂炀胡建设艾克拜尔热合曼陈峰胡壮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师范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