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污型PU合成革包括底胚和涂覆在该底胚上的防污表面处理层,该底胚包括与防污表面处理层相连的表面层、依次与表面层相邻的接着层和基布层;将表面处理液涂覆加工在底胚上并烘烤得到成品PU合成革;该防污表面处理层按照重量份数为亮光剂2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污型PU合成革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PU合成皮革加工
,特别涉及一种防污型PU合成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内饰多样化的发展,内饰颜色也不在是单一的暗黑色为主,极浅色系越来越多。但极浅色合成皮革由于其高度的对比显色性,更容易造成使用中的污染。目前市面上极浅色内饰抗污染能力还很薄弱,因此具有超强抗污能力的极浅色合成皮革研发,将会有很大市场前景。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污型PU合成革,以及该防污型PU合成革的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防污型PU合成革,通过提高树脂成膜后致密度和改善树脂成膜后表面张力的方法来达到防污的目的。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污型PU合成革,包括底胚和涂覆在所述底胚上的防污表面处理层,所述底胚包括与所述防污表面处理层相连的表面层、依次与表面层相邻的接着层和基布层;所述防污表面处理层包括亮光剂、消光剂、交联剂、增粘剂和手感剂;按照重量份数为,亮光剂20
‑
80份、消光剂20
‑
80份、丙烯酸类手感剂10
‑
40份、增稠剂0
‑
10份、水0
‑
10份、交联剂1
‑
5份。
[0005]优选的,所述亮光剂与消光剂之和为100份,所述亮光剂和消光剂均为N
‑
甲基吡咯烷酮类树脂。
[0006]所述基布层,为机织布,如纤维、棉纺、织布和不织布,基布层厚度为800μm~1000μm,其质量为275g/m2~335g/m2。
[0007]通过在所述表面处理层的水性树脂型亮光剂、水性树脂型消光剂中使用亮光、消光水性树脂N
‑
甲基吡咯烷酮类树脂具有分子量较小的有特点,表面处理层的大分子空隙可以充分填充形成致密层,使表面不易污染。而使用更难染色性能的丙烯酸类手感剂代替原有一般手感剂。
[000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制备该防污型PU合成革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9]S1:预先制备好底胚;
[0010]S2:配制防污表面处理液,按照重量份数为亮光剂20
‑
80份、消光剂20
‑
80份、丙烯酸类手感剂10
‑
40份、增稠剂0
‑
10份、水0
‑
10份、交联剂1
‑
5份配制防污表面处理液;
[0011]S3:防污表面处理,将步骤S2配制的所述防污表面处理液涂覆在步骤S1所述底胚上,烘干处理后得到防污型PU合成革。
[0012]本专利技术制得的汽车内饰用防污型PU合成革具有四层结构设计,分别是基布层、接着层和面层以及表面处理层。通过表面处理配方的改进,使极浅色PU合成革的抗污能力达
到3
‑
5级以上(本田测试法),去污清洁能力达到5级。
[0013]进一步的,步骤S1所述预先制备好底胚,依次包括如下步骤:
[0014]S11表面层制作,所述表面层制作包括配制极浅色表面层溶液、表面层溶液脱泡处理、表面层溶液涂覆加工和表面层烘干成型,得到表面层;
[0015]S12接着层制作,所述接着层制作包括配制接着层溶液、接着层溶液涂覆加工和接着层烘干成型,得到接着层;
[0016]S13粘接贴合,将步骤S11得到的表面层、步骤S12得到的接着层和所述基布层粘接贴合在一起,形成复合胚料;
[0017]S14熟化处理,将步骤S13所述复合胚料在烘箱中熟化后并冷却,得到熟化胚料;
[0018]S15剥离,将步骤S14所述熟化胚料从离型纸模上剥离下来,得到底胚。
[0019]进一步的,步骤S3所述防污表面处理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20]S31调制表面处理液:取N
‑
甲基吡咯烷酮类亮光剂、N
‑
甲基吡咯烷酮类消光剂依次加入搅拌器搅拌;再缓慢加入丙烯酸酯类手感剂、聚氨酯水溶性聚合物类增稠剂、水;最后加入多价碳化二甲胺类交联剂,搅拌速度200
‑
400rmp,搅拌时间40
‑
70min;粘度控制在600
‑
900cps,使用200目的过滤网过滤后,放入70
‑
80kpa真空、搅拌转速200
‑
400rmp的真空脱泡机内边搅拌边抽真空脱泡30
‑
50min后得到表面处理液,取出保存在常温环境中备用;
[0021]S32表面处理加工:将表面处理液涂覆加工和烘烤,得到成品合成革;所述涂覆加工的速度为10m/min~13m/min,使用量为50g/m2~65g/m2。所述烘烤的温度为100℃~150℃,时间为2min~3min。
[0022]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3]1、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防污型PU合成革防污特点为:通过使用分子量更小的树脂,从而减小分子之间间隙,形成致密表面层,从而提高表面耐污性能;降低树脂成膜后表面张力,从而减少液态污物迁移,提升耐污性能;比目前市面上硅类手感剂会降低表面致密度高,本专利技术使用更难染色性能的丙烯酸类手感剂来保证表面致密度。
[0024]2、本专利技术的表面处理层的树脂型亮光剂、树脂型消光剂中使用亮光、消光水性树脂N
‑
甲基吡咯烷酮类树脂,使用丙烯酸类手感剂代替原有一般硅类手感剂。
[0025]3、本专利技术制得的汽车内饰用防污型PU合成革具有多层结构设计,通过表面处理配方的改进,使极浅色PU合成革的抗污能力达到3
‑
5级以上(本田测试法),去污清洁能力达到5级。
附图说明
[0026]图1本专利技术一种防污型PU合成革的制备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0027]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防污型PU合成革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0028]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防污型PU合成革抗污性能测试对比结果示意图;
[0029]图中标记:1
‑
防污表面处理层,2
‑
表面层,3
‑
接着层,4
‑
基布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应理解,以下
实施例用于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内容作出的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下述示例具体的工艺参数等也仅是合适范围中的一个示例,即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通过本文的说明做合适的范围内选择,而并非要限定于下文示例的具体数值。
[003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污型PU合成革(如图2所示),包括底胚和涂覆在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污型PU合成革,其特征在于:包括底胚和涂覆在所述底胚上的防污表面处理层,所述底胚包括与所述防污表面处理层相连的表面层、依次与表面层相邻的接着层和基布层;所述防污表面处理层包括亮光剂、消光剂、交联剂、增粘剂和手感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防污型PU合成革,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污表面处理层按照重量份数为亮光剂20
‑
80份、消光剂20
‑
80份、丙烯酸类手感剂10
‑
40份、增稠剂0
‑
10份、水0
‑
10份、交联剂1
‑
5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防污型PU合成革,其特征在于:所述亮光剂和消光剂均为N
‑
甲基吡咯烷酮类树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防污型PU合成革,其特征在于:所述亮光剂与消光剂之和为100份。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防污型PU合成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预先制备好底胚;S2:配制防污表面处理液,按照重量份数为亮光剂20
‑
80份、消光剂20
‑
80份、丙烯酸类手感剂10
‑
40份、增稠剂0
‑
10份、水0
‑
10份、交联剂1
‑
5份配制防污表面处理液;S3:防污表面处理,将步骤S2配制的所述防污表面处理液涂覆在步骤S1所述底胚上,烘干处理后得到防污型PU合成革。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防污型PU合成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所述预先制备好底胚,依次包括如下步骤:S11表面层制作,所述表面层制作包括配制极浅色表面层溶液、表面层溶液脱泡处理、表面层溶液涂覆加工和表面层烘干成型,得到表面层;S12接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启明,
申请(专利权)人:世联汽车内饰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