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蓝光和对苯醌联合杀菌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55124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6 22: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杀菌方法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蓝光和对苯醌联合杀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针对创面、组织、器官、黏膜感染等问题,包括如下步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蓝光和对苯醌联合杀菌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杀菌方法
,具体的说是一种蓝光和对苯醌联合杀菌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临床上利用蓝光光辐射作用,有效解决面部痤疮和新生儿黄疸问题,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近年来,科学家开始尝试将蓝光应用于治疗鲍曼不动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和幽门螺杆菌等细菌性感染疾病。但上述疾病的治疗,主要依赖于细菌内源卟啉含量,依靠蓝光激发细菌内源卟啉产生ROS进行杀菌。然而,当细菌内源卟啉含量过低时,其杀菌效率显著降低。此外,当蓝光停止光照时,杀菌作用亦消失,若治疗不彻底,感染极易复发。
[0003]另外一种基于光动力(Photodynamictherapy,PDT)的感染治疗疗法,主要添加外源光敏剂,其原理为,通过光照射激发外源光敏剂,在氧气参与下,产生各种含氧自由基(ReactiveOxygenSpecies,ROS),从而起到杀菌作用。蓝光、光敏剂联合杀菌技术的缺点为杀菌作用无选择性,对哺乳动物细胞具有光毒性;停止光照后光敏剂激发也会停止,杀菌作用亦停止,造成感染反复;价格昂贵,临床治疗一个疗程需几千至上万元。
[0004]最后,化合物对苯醌本身具有哺乳动物细胞毒性,且在可见光范围内极不稳定,易发生光解反应,影响了其广泛应用。同时,尚未有关于其杀菌活性,尤其与蓝光联合协同抗菌方面的相关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蓝光和对苯醌联合杀菌方法。
[0006]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蓝光和对苯醌联合杀菌方法,(如权利要求)。
[000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08]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蓝光和对苯醌联合杀菌方法,该方法具有优越的杀菌广谱性,不仅消灭临床致病菌造成的人体皮肤与软组织感染、器官感染、黏膜感染等,而且对环境致病微生物同样具有显著效果。将二者联合使用时,可有效降低毒性化学物对苯醌的细胞毒性。此外,二者结合可产生大量具有抑菌、杀菌性能的醌类衍生物、各种自由基等,可在细菌感染部位稳定储存,有效防止疾病复发。同时,该联合杀菌技术在对致病菌进行连续钝化、培养时,不会产生耐药性。蓝光和对苯醌联合杀菌技术可解决各种皮肤与软组织感染、胃感染、尿路感染、生殖系统感染、肺感染和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
附图说明
[000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0]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蓝光和对苯醌联合杀菌方法中蓝光(Bluelight,BL)、对苯醌(p

TQ)及二者联合使用(BL+p

TQ)分别对“ESKAPE”菌(A,屎肠球菌;B,MRSA;C,肺炎克
雷伯菌;D,鲍曼不动杆菌,E,铜绿假单胞菌;F,肠杆菌)、幽门螺杆菌(G)、奈瑟氏淋球菌(H)和大肠埃希氏菌(I)的体外抑菌活性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蓝光和对苯醌联合杀菌方法中对蓝光(Bluelight,BL)、对苯醌(p

TQ)及二者联合使用(BL+p

TQ)治疗鲍曼不动杆菌(A)、MRSA(B)和大肠埃希氏菌(C)造成的小鼠皮肤三度烧伤感染的效果评估示意图;
[0012]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蓝光(Bluelight,BL)和对苯醌(p

TQ)联合杀菌方法中株鲍曼不动杆菌(A和B)、MRSA(C和D)和大肠埃希氏菌(E和F)分别对亚致死剂量(钝化2~3logCFU/mL所使用的剂量)的BL+p

TQ的耐药评估的示意图;
[0013]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蓝光(Bluelight,BL)和对苯醌(p

TQ)联合杀菌方法中BL辐照对p

TQ的脱毒作用的示意图;
[0014]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蓝光(Bluelight,BL)和对苯醌(p

TQ)联合杀菌方法中p

TQ经BL辐照后的光解产物、自由基及ROS检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
[0016]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蓝光和对苯醌联合杀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如权利要求)。
[0017]a.评价蓝光、对苯醌联合疗法的体外协同杀菌活性。
[0018]参照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以临床常见的多重耐药菌“ESKAPE”(A

E)、幽门螺杆菌(G)、奈瑟式淋球菌(H)和大肠埃希氏菌(I)为例,分别比较了蓝光(BL)、对苯醌(p

TQ)单独使用,以及二者联合使用(BL+p

TQ),对上述致病菌的体外协同杀菌作用。结果如下图所示:当BL和p

TQ分别单独使用时,在相应剂量下无任何抑菌性能。然而,当且仅当二者联合使用时,其抑菌效率明显提高,其中对肠球菌(图1A)、MRSA(图1B)、鲍曼不动杆菌(图1D)、铜绿假单胞菌(图1E)、幽门螺杆菌(图1G)和奈瑟式淋球菌(图1H)可实现完全钝化(>7logCFU/mL下降);对肺炎克雷伯菌(图1C)、肠杆菌(图1F)和大肠埃希氏菌(图1I),其也有>5logCFU/mL下降。本部分研究证实,BL+p

TQ联合使用时,针对多重耐药菌,表现出显著的协同钝化能力,且具有广谱杀菌性能。该研究也暗示BL+p

TQ协同杀菌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比如可应用于治疗皮肤与软组织感染、胃感染、尿路感染、生殖系统感染,以及环境复杂性感染等。
[0019]图1,BL组,辐照剂量20J/cm2(55mW/cm2,连续辐照6分钟);p

TQ组,使用浓度0.5mM;BL+p

TQ,二者联合使用,20J/cm2BL+0.5mMp

TQ。
[0020]b.评估蓝光、对苯醌联合疗法对代表株(鲍曼不动杆菌、MRSA和大肠埃希氏菌)造成的小鼠创面感染模型的协同治疗效果。
[0021]参照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选取了三个代表株,其中包括引起院内感染最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菌鲍曼不动杆菌(图2A)和革兰氏阳性菌MRSA(图2B),以及造成尿路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大肠埃希氏菌(图2C),通过小鼠皮肤三度烧伤感染模型,验证了BL+p

TQ联合疗法的体内协同杀菌效果。
[0022]针对鲍曼不动杆菌,仅有BL+p

TQ组完全治愈了细菌感染,治疗后细菌负载量为0,且在治疗后第一天,细菌负载量同样为0,证明BL+p

TQ完全治愈鲍曼不动杆菌造成的小鼠
皮肤烧伤感染,同时完全抑制细菌感染的复发现象(图2A)。然而,当BL和p

TQ分别单独使用时,其治疗后和治疗后第一天均有较高的细菌负载量(大于4log CFU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蓝光和对苯醌联合杀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针对创面、组织、器官、黏膜感染等问题,包括如下步骤:

p

TQ的预脱毒,p

TQ应用在感染性病灶之前,给与400nm~495nm的蓝光0min~20min的短暂照射,设定蓝光功率范围在10mW/cm2~100mW/cm2,即可去除p

TQ造成的细胞毒性,又能保留杀菌能力;

将脱毒后的p

TQ产物均匀涂抹或喷洒于感染性病灶,同时给与蓝光连续照射,可快速消灭细菌,清除感染;

蓝光照射停止后,p

TQ产物同样保持杀菌、抑菌性能,可有效防止感染性病灶的复发。b.针对环境污染,可将p

TQ制作成喷雾状,均匀喷施污染的环境,同时将蓝光LED打开,即可清除环境内有害细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敏吴美雄王棽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伤骨科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