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力摆针式防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55101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6 22: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重力摆针式防坠装置,包括支座本体、防倾轮组、导轨、支顶器、防坠机构,支座本体整体通过防倾轮组活动安装在导轨上;防坠机构包括主体板、防坠导轨、通过转轴铰接在主体板上的调节摆针,位于调节摆针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碰撞块与第二碰撞块,调节摆针的下方还凸设有配重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依据装置运行时的升降速度对装置进行防坠保护,若支座本体快速下坠时,防坠导轨的格挡件与第二碰撞块碰撞,使调节摆针逆时针快速旋转,第一碰撞块与格挡件下方相抵,实现防坠,限位柱限制调节摆针进一步绕转轴旋转;此外利用防摆块与导轨两腿的相抵,整体结构简单,安装可靠。安装可靠。安装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重力摆针式防坠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脚手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重力摆针式防坠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模板及脚手架技术是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广的建筑施工十项新技术之一,作为一种悬空施工的工具式脚手架其最大的安全隐患就是坠落事故,因此为了促使附着式脚手架朝着更加安全可靠的方向发展,防坠成为能否安全使用附着式脚手架的关键;
[0003]同时附着式脚手架在搭建以后,在进行升降时支座本体与导轨之间容易会在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出现摆动,会造成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于安装且安装可靠、防止在升降时支座本体与导轨出现相对摆动的用于附着式脚手架的重力摆针式防坠装置。
[0005]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重力摆针式防坠装置,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
[0006]支座本体;
[0007]两防倾轮组,两防倾轮组分别固设在支座本体侧壁的左右两端,防倾轮组包括两防摆块及设置在两防摆块之间的防倾轮;
[0008]导轨,所述导轨设置在两防倾轮组之间,所述支座本体通过两防坠轮组活动安装在所述导轨上,所述导轨位于靠近支座本体一侧的侧壁上刚性连接有防坠导轨,所述导轨为工型钢且导轨的腰与两腿相互垂直设置,所述防倾轮置入两腿之间且与两腿内侧壁相抵,两防摆块分别与两腿的侧壁相抵,防止支座本体与导轨之间出现相对摆动;
[0009]支顶器,底部铰接在支座本体上部;
[0010]防坠机构,所述防坠机构通过主体板固定在所述支座本体上;
[0011]所述防坠机构包括主体板、与所述导轨并列设置的防坠导轨、通过转轴铰接在所述主体板上的调节摆针,所述主体板上还设有用于限制调节摆针的旋转极限角度的限位柱,所述防坠导轨位于靠近主体板一侧等距设置有格挡件,所述调节摆针呈“L”型,位于所述调节摆针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碰撞块与第二碰撞块,所述调节摆针的下方还凸设有配重孔;
[0012]当支座本体快速下坠时,所述格挡件与第二碰撞块碰撞,使调节摆针逆时针快速旋转,第一碰撞块与所述格挡件相抵,所述限位柱限制调节摆针进一步绕转轴旋转,实现防坠。
[0013]作为优选:所述支座本体包括上支座、下支座、连接所述上支座与下支座的调节机构。
[0014]作为优选:所述防倾轮组还包括轮组支架,所述防倾轮组通过轮组支架固定在所述支座本体的侧面,所述防摆块固定在轮组支架的内侧,所述防倾轮通过空心轴销安装在
具体实施方式
[0031]本技术下面将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详述:
[003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被本领域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本技术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顶」、「底」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技术,而非用以限制本技术。
[0033]实施例1:
[0034]请参阅图1、图2、图3所示,一种重力摆针式防坠装置,包括支座本体1、防倾轮组2、导轨3、支顶器4、防坠机构5;
[0035]所述支座本体1包括上支座11、下支座12、连接所述上支座11与下支座12的调节机构13,用于调节上支座11与下支座12之间的距离,以便于适用于不同的工况中;
[0036]防坠装置包含有两组结构相同且对称放置的防倾轮组2,两防倾轮组2分别固定在支座本体1侧壁的左右两端,所述防倾轮组2包括轮组支架21、防摆块22、空心轴销23和防倾轮24,所述防倾轮组2整体通过轮组支架21固定在所述支座本体1的下支座12的侧面,所述防摆块22与空心销轴23固定在轮组支架21的内侧,所述防倾轮24套装在所述空心轴销23上;
[0037]所述导轨3设置在两防倾轮组2之间,所述支座本体1通过两防倾轮组2活动安装在所述导轨3上,所述导轨3靠近支座本体1一侧的侧壁上焊接有防坠导轨52;所述导轨3为工型钢,导轨的腰与两腿之间相互垂直设置,两腿的边角均为直角设置,所述防倾轮24置入两腿之间且与两腿内侧壁相抵,两防摆块22分别与两腿的侧壁相抵,防止支座本体与导轨之间出现相对摆动;
[0038]所述支顶器4包括支顶套筒41、螺纹丝杆42、顶头43以及卡头44,所述支顶套筒41的下端铰接在所述支座本体1的上支座11上,上端向内凹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丝杆42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安装进入螺纹孔内,所述顶头43通过固定螺栓安装在螺纹丝杆42的顶端;
[0039]所述卡头44包括对置的侧板441、连接两侧板441的销轴442与限位杆443,所述卡头44通过销轴442与所述顶头43铰接;
[0040]请参阅图2、图4所示,所述防坠机构5通过主体板51固定在所述支座本体1上,所述防坠机构5包括主体板51、与所述导轨3并列设置的防坠导轨52、通过转轴511铰接在所述主体板上的调节摆针53;
[0041]所述防坠导轨52靠近支座本体1设有格挡件521,所述格挡件521为等距间隔设置在防坠导轨52上的若干挂钩,所述挂钩包括挂钩底座5211、由挂钩底座5211向外延伸后向下弯折的倒钩5212,所述倒钩5212分别与所述支顶器4设置的限位杆443以及所述卡阻滑块53位于靠近防坠导轨52一侧设置的卡阻杆相匹配;
[0042]所述主体板51上还设有用于限制调节摆针53的旋转极限角度的限位柱512;
[0043]所述调节摆针53向下延伸后向内弯折,截面形状呈“L”型,位于所述调节摆针53的L型板体的上端设有第一碰撞块531,尾端设有第二碰撞块532,所述调节摆针53倾斜铰接在主体板51上,所述调节摆针53的沿竖直方向向下还凸设有配重孔533,所述配重孔根据实际
工况设有不同重量的配重物;
[0044]工作原理:当装置正常升降时,挂钩推动调节摆针53逆时针转动,随后在配重物的重力作用下进行顺时针转动复位,调节摆针53绕转轴511来回摆动;
[0045]当支座本体1快速下坠时,防坠导轨52的挂钩与第二碰撞块532碰撞,使调节摆针53逆时针快速旋转,在未来得及复位前,第一碰撞块531与挂钩的倒钩底面相抵,所述限位柱512限制调节摆针53进一步绕转轴旋转,实现防坠。
[0046]实施例2:
[0047]请参阅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防坠导轨52靠近支座本体1设有格挡件521,所述格挡件521为等距间隔设置在防坠导轨上的若干卡齿;
[0048]当装置正常升降时,卡齿推动调节摆针53逆时针转动,随后在配重物的重力作用下进行顺时针转动复位,调节摆针53绕转轴511来回摆动;
[0049]当支座本体1快速下坠时,卡齿与第二碰撞块532碰撞,使调节摆针53逆时针快速旋转,在未来得及复位前,第一碰撞块531与卡齿底面相抵,所述限位柱512限制调节摆针53进一步绕转轴旋转,实现防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重力摆针式防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座本体;两防倾轮组,两防倾轮组分别固设在支座本体侧壁的左右两端,防倾轮组包括两防摆块及设置在两防摆块之间的防倾轮;导轨,所述导轨设置在两防倾轮组之间,所述支座本体通过两防坠轮组活动安装在所述导轨上,所述导轨位于靠近支座本体一侧的侧壁上刚性连接有防坠导轨,所述导轨为工型钢且导轨的腰与两腿相互垂直设置,所述防倾轮置入两腿之间且与两腿内侧壁相抵,两防摆块分别与两腿的侧壁相抵,防止支座本体与导轨之间出现相对摆动;支顶器,底部铰接在支座本体上部;防坠机构,所述防坠机构通过主体板固定在所述支座本体上;所述防坠机构包括主体板、与所述导轨并列设置的防坠导轨、通过转轴铰接在所述主体板上的调节摆针,所述主体板上还设有用于限制调节摆针的旋转极限角度的限位柱,所述防坠导轨位于靠近主体板一侧等距设置有格挡件,所述调节摆针呈“L”型,位于所述调节摆针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第一碰撞块与第二碰撞块,所述调节摆针的下方还凸设有配重孔;当支座本体快速下坠时,所述格挡件与第二碰撞块碰撞,使调节摆针逆时针快速旋转,第一碰撞块与所述格挡件相抵,所述限位柱限制调节摆针进一步绕转轴旋转,实现防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群辉刘东李甲雷富匀李栋刘绍固周林蕊
申请(专利权)人:华西工程科技深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