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雷达罩导电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5040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6 22: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汽车雷达罩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雷达罩导电连接结构,包括有罩体,罩体内表面上具有至少一层的后硬质膜层,该雷达罩导电连接结构还包括有导电金属膜层以及ITO膜层,导电金属膜层和ITO膜层依次布置在后硬质膜层后表面,且导电金属膜层位于ITO膜层与硬质膜层之间并作为ITO膜层的正负极引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导电金属膜层作为ITO膜层的正负极引线,再镀上ITO膜层及AR增透膜层,由于导电金属膜层是位于ITO膜层内部,这样与外界进行隔绝,改善了电阻的稳定性,延长双85试验,高温耐久等试验时长,提升车载雷达罩的使用寿命年限。命年限。命年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雷达罩导电连接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汽车雷达罩
,涉及一种雷达罩导电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激光雷达受益于自动驾驶的发展,激光雷达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预计到2026年国内市场需求激光雷达有望到达100亿元,而雷达罩是激光雷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是保护激光雷达工作不受环境的影响,当前存在的可加热雷达罩专利结构,一般采用ITO镀膜进行加热,这里ITO膜指的是膜是一种n型半导体材料,具有高的导电率、高的可见光透过率、高的机械硬度和良好的化学稳定性,作为加热的连接引出端一般都是采用导电银浆进行连接,这里由于导电银浆在加热时会产生膨胀,如将导电银浆设置在ITO膜的内层,由于加热膨胀就会破坏ITO膜,因此在采用导电银浆作为导电时就需要将导电银浆涂覆在ITO膜的外层,这样所带来的缺点是导电银浆直接暴露在ITO膜的外层直接与外界接触,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影响严重正常的加热,限制了雷达罩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而提供一种稳定性好,提升使用寿命年限的雷达罩导电连接结构。
[0004]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雷达罩导电连接结构,包括有罩体,所述的罩体内表面上具有至少一层的后硬质膜层,其特征在于,该雷达罩导电连接结构还包括有导电金属膜层以及ITO膜层,导电金属膜层和ITO膜层依次布置在后硬质膜层后表面,且导电金属膜层位于ITO膜层与硬质膜层之间并作为ITO膜层的正负极引线。
[0005]在上述的一种雷达罩导电连接结构,所述的导电金属膜层为呈带状的两条导电膜带,两条导电膜带上下平行布置在后硬质膜层后表面上,ITO膜层覆盖在两条导电膜带上,导电膜带与ITO膜层电连接并作为正负极引线与外部控制电路连接。
[0006]在上述的一种雷达罩导电连接结构,所述的导电金属膜层面积小于ITO膜层的面积。
[0007]在上述的一种雷达罩导电连接结构,所述的ITO膜层的后表面覆盖有后增透AR膜层。
[0008]在上述的一种雷达罩导电连接结构,所述的罩体的外表面上具有至少一层的前硬质膜层,前硬质膜层上依次布置有前增透AR膜层以及防指纹AF膜层。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导电金属膜层作为ITO膜层的正负极引线,再镀上ITO膜层及AR增透膜层,由于导电金属膜层是位于ITO膜层内部,这样与外界进行隔绝,改善了电阻的稳定性,延长双85试验,高温耐久等试验时长,提升车载雷达罩的使用寿命年限。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雷达罩导电连接结构的背部膜层布置示意图;
[0011]图2是本雷达罩导电连接结构断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3]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纵向”、“前”、“后”、“左”、“右”、“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
[0014]图中,罩体100;前硬质膜层200;前增透AR膜层300;防指纹AF膜层400;导电金属膜层500;导电膜带501;ITO膜层600;后硬质膜层700;后增透AR膜层800。
[0015]如图1和图2所示,本雷达罩导电连接结构,包括有罩体100,这里罩体100采用注塑压缩成型,罩体100为透明或半透明材料,包括但不限于PC,PMMA,PEI粒子等,这里为了增强罩体100的硬度,保证在罩体100上可以镀其它的膜层,罩体100内表面上具有后硬质膜层700,罩体100的外表面上具有前硬质膜层200,前硬质膜层200上依次布置有前增透AR膜层300以及防指纹AF膜层400,这里后硬质膜层700和前硬质膜层200是具有一定的疏水的功能涂层,这样产品表面就具备防刮擦,耐老化,防指纹,高角度疏水的功能,还兼有高透过率,本专利最大的创新是该雷达罩导电连接结构还包括有导电金属膜层500以及ITO膜层600,导电金属膜层500和ITO膜层600依次布置在后硬质膜层700后表面,且导电金属膜层500位于ITO膜层600与硬质膜层之间并作为ITO膜层600的正负极引线,导电膜金属层500面积小于ITO膜层600的面积,相当于ITO膜层600把导电金属膜层500包覆在内部,这里导电金属膜层500采用冷镀方式进行,导电金属膜层500主要材料为(Cu或Ag),这里导电金属膜层500在加热时本身不会膨胀,并且由于导电金属膜层500是位于ITO膜层600内部,这样与外界进行隔绝,从而稳定性好,提升使用寿命年限,为了方便进行布置,在冷镀导电金属膜层500后再冷镀ITO膜层600并进行退火保压处理,导电金属膜层500为呈带状的两条导电膜带501,两条导电膜带501上下平行布置在后硬质膜层700后表面上,ITO膜层600覆盖在两条导电膜带501上,导电膜带501与ITO膜层600电连接并作为正负极引线与外部控制电路连接,这样通过外部控制电路加载电压就可以使罩体100表面均匀加热,ITO膜层600的后表面覆盖有后增透AR膜层800,通过后增透AR膜层800进一步增强增透性,这样使得整个罩体100具备防刮擦,耐老化,防指纹,高角度疏水的功能,还兼有高透过率可加热性。
[0016]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技术的精神所定义的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雷达罩导电连接结构,包括有罩体,所述的罩体内表面上具有至少一层的后硬质膜层,其特征在于,该雷达罩导电连接结构还包括有导电金属膜层以及ITO膜层,导电金属膜层和ITO膜层依次布置在后硬质膜层后表面,且导电金属膜层位于ITO膜层与硬质膜层之间并作为ITO膜层的正负极引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雷达罩导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电金属膜层为呈带状的两条导电膜带,两条导电膜带上下平行布置在后硬质膜层后表面上,ITO膜层覆盖在两条导电膜带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海星皇甫乐晓马志国范久光张晓俊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信泰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