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驱动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4569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电驱动车辆(100)具有对用于驱动车辆的电动机(10)进行驱动的高压电池(42),将由太阳能电池(24)产生的电力供应到高压电池(42)的充电DC/DC变压器(36),进行用于对高压电池(42)充电的充电DC/DC变压器(36)的充电控制的充电控制ECU(38),以及接收由太阳能电池(24)产生的电力的一部分并产生供应到充电控制ECU(38)的供电电压的低压供电DC/DC变压器(3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驱动车辆,并更具体而言,涉及其中安装有太阳能电池 和蓄电池的电驱动车辆。
技术介绍
与电驱动车辆相关的技术已经被公开(例如,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JP-A-5-111112、 JP-A-11-178228、 JP-A-6-78473、 JP-A-2005-282428和JP-A-5-244732中)。具体而言,日本专利申请公开JP-A-5-111112揭示了一 种电驱动车辆,其具有用于对驱动电动机进行驱动的主电池,用于驱动辅 助设备的辅助设备电动机(此后副电池),用于对电池充电的太阳能 电池,用于有选择地将太阳能电池与其他电池连接的选择开关,用于使太 阳能电池以其电力输出最大的点工作的工作控制装置,以及控制选择开关 以响应于太阳能电池的电力输出的大小来有选择地对主电池和副电池进行 充电的充电控制装置。在承载太阳能电池并进行主电池的充电的情况下,需要监视阳光量和 电池状况。需要将稳定的12伏电力供应到用于这种监视的电路。在车辆 中,该供电电压通常由稳定的副电池提供。在日本专利审请公开JP-A-5-111112 中, 没有针对将对监视电路供电的描述。但是,例如如果当对主电池充电时副电池为了用于对阳光量进行监视 而耗尽,则即使对主电池充电,仍存在副电池充电量减少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电驱动车辆,能够利用太阳能电池对主 电池充电,同时抑制副电池电压的降低。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涉及一种电驱动车辆,其包括主电池,其对用于驱动车辆的电动机进行驱动;太阳能电池;第一变压器,其将由所述太阳 能电池产生的电力供应到所述主电池;和控制单元,其进行用于对所述主 电池充电的所述第一变压器的充电控制。此电驱动车辆还具有第二变压 器,其接收由所述太阳能电池产生的电力的一部分,并产生供应到所述控 制单元的供电电压。根据第一方面,可以将供电电压从第二变压器供应到控制单元。为 此,可以抑制电池重点亮的减小,而不会耗尽电池的电力。还可以将太阳 能电池安装在可移动单元中。为此,可以在不需要限制于诸如商用电源之 类的特定位置的情况下对电池充电。此外,因为太阳能电池提供DC电 源,所以可以在不需要进行AC到DC变换的情况下将电力供应到电池。此电驱动车辆还可以包括主继电器,其设置在将所述主电池和所述 电动机连接的供电路线上。当不使用所述电动机的情况下通过利用所述太 阳能电池的电力进行对所述主电池的充电时,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主继 电器以将所述主继电器置于开路。由此,可以通过在利用太阳能电池进行充电时将主继电器置于开路来 在不需要由驱动电力控制单元(PCU)的充电的情况下减小副电池的电力 消耗。电驱动车辆还可以具有充电继电器,其设置在将所述太阳能电池与所述主电池连接的充电电路供应路线上。当通过利用所述太阳能电池的电 力进行对所述主电池的充电时,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充电继电器以将所 述充电继电器置于闭路。当所述主电池、所述第一变压器和所述太阳能电池中的至少一者发生 异常时,所述控制单元可以进行控制以将所述充电继电器置于开路。电驱动车辆还可以包括第一壳体,其容纳所述主电池和所述第一变 压器。所述太阳能电池可以布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外部。由此,可以通过将高压部分与低压部分分离来提高安全性。 电驱动车辆还可以具有副电池,其将供电电压供应到辅助设备负 载;和监视单元,其监视所述主电池的状况。如果所述太阳能电池的电力 用于对所述主电池充电,则所述监视单元可以从所述第二变压器接收供电电压,当所述第二变压器停止时,所述监视单元可以从所述副电池接收供 电电压。为此,当正在对主电池充电时,可以通过从第二电压供应供电电 压来使监视单元工作。由此,因为可以从第二电压转换器而不是副电池供 应用于监视单元的供电电压,所以可以通过不消耗来自副电池的电力,来 抑制副电池的充电量的减小。所述第二变压器可以产生与所述副电池基本相同的电压。此外电驱动 车辆还可以包括第三变压器,其变换来自所述主电池的电压,并将变换 后的电压供应到所述副电池和所述辅助设备负载。所述监视单元可以从所述第三变压器接收所述变换后的电压,并且所 述电驱动车辆还可以包括主继电器,其设置在将所述主电池与所述电动 机连接的供电路径上;和第二壳体,其容纳所述主电池、所述主继电器、 所述第一和第二变压器、以及所述监视单元。所述太阳能电池可以布置在 所述第二壳体外部。太阳能电池可以安装在可移动单元中并可移动。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当利用太阳能电池对主电池充电时抑制副电池的充 电量的减小。附图说明通过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以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 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清楚,附图中图1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其中安装有太阳能电池充电系统 的电驱动车辆100的框图2是示出由图1的电动机控制ECU 15执行的继电器控制程序的控 制的流程图;并且图3是由图1的ECU38执行的继电器控制程序的控制的流程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附图中相应或相同的元 件被分配以相同标号,并且此后将不再赘述。图1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其中安装有太阳能电池充电系统的电驱 动车辆100的框图。此太阳能电池充电系统不限于在电动车辆中使用,而 还可以应用于具有发动机和电动机并利用燃料和电力的混合动力车辆,并 还可以应用于诸如燃料电池车辆之类的其他电驱动车辆。参照图1,电驱动车辆ioo包括用于对驱动车辆的电动机IO进行驱动的高压电池42,太阳能电池24,将由太阳能电池24产生的电力供应到高 压电池42的充电DC/DC变换器36,在对高压电池42充电时进行充电 DC/DC变换器36的控制的充电控制ECU 38,以及接收由太阳能电池24 产生的电力的一部分并产生供应到充电控制ECU 38的供电电压的低压供 电DC/DC变换器34。太阳能电池24经由熔断器22和防反向电流二极管 32连接到充电DC/DC变换器36和低压供电DC/DC变换器34。在阳光量较小的情况下,因为低压供电DC/DC变换器34不产生低压 供电电压,所以充电控制ECU38不工作,并且充电工作停止。但是,如 果阳光量较大,则低压供电DC/DC变换器34产生低压供电电压,且充电 控制ECU38工作。出于此原因,充电工作自动开始。充电控制ECU 38通过由太阳能电池24产生的电力进行工作。例如, 在其中电驱动车辆100是混合动力车辆的情况下,即使发动机停止并且车 辆停驻且低压电池18 (也被认为是辅助设备12V电池)未通过交流发电 机充电,则可以避免低压电池18由于充电控制ECU 38等的工作而完全耗 尽。此外,即使在例如其中车辆停放在黑暗位置较长时段的情况下,因为 12V系统低压电池18并不用于充电控制的控制,所以可以减小低压电池 18完全耗尽的可能性。电驱动车辆100还包括设置在将高压电池42和电动机10连接的供电 路线上的主继电器RY1、 RY2,以及DC/DC变换器14。具体而言,系统 主继电器RY1设置在高压电池42侧的供电线PL1与电力控制单元12侧的 供电线PL2之间。系统主继电器RY2设置在高压电池42侧的地线SL1与 电力控制单元12侧的地线SL2之间。充电控制ECU 38控制系统主继电器RY1、 RY2,使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驱动车辆,其包括: 主电池,其对用于驱动车辆的电动机进行驱动, 太阳能电池, 第一变压器,其将由所述太阳能电池产生的电力供应到所述主电池,和 控制单元,其进行用于对所述主电池进行充电的所述第一变压器的充电控制,所述电驱动车辆包括: 第二变压器,其接收由所述太阳能电池产生的所述电力的一部分,并产生供应到所述控制单元的供电电压。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2006-2-24 048900/20061. 一种电驱动车辆,其包括主电池,其对用于驱动车辆的电动机进行驱动,太阳能电池,第一变压器,其将由所述太阳能电池产生的电力供应到所述主电池,和控制单元,其进行用于对所述主电池进行充电的所述第一变压器的充电控制,所述电驱动车辆包括第二变压器,其接收由所述太阳能电池产生的所述电力的一部分,并产生供应到所述控制单元的供电电压。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驱动车辆,还包括主继电器,其设置在将所述主电池与所述电动机连接的供电路线上,其中当在不使用所述电动机的情况下通过利用所述太阳能电池的电力来对 所述主电池进行充电时,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主继电器以将所述主继电 器置于开路。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驱动车辆,还包括充电继电器,其设置在将所述太阳能电池与所述主电池连接的充电电 流供应路线上,其中当通过利用所述太阳能电池的电力对所述主电池进行充电时,所述控 制单元控制所述充电继电器以将所述充电继电器置于闭路。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驱动车辆,其中当所述主电池、所述第一变压器和所述太阳能电池中的至少一者发生 异常时,所述控制单元将所述充电继电器置于开路。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驱动车辆,还包括 第一壳体,其容纳所述主电池和所述第一变压器,其中 所述太阳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藤荣次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