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板的板下注浆加固工艺及其配套装置和加固成型楼板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54416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1 09: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楼板的板下注浆加固工艺,具体步骤如下:凿除板底待加固缺陷区域内疏松、开裂或剥落的混凝土,并将整个缺陷区域划分为若干个注浆区,每个注浆区为一个中间高四周低呈倒锥形的凹槽;凹槽的最高点位置安装注浆排气一体装置。本申请技术方案将注浆排气一体装置安装于楼板下方,可有效避免对楼板顶部未注浆区域及上部的面层等附属物造成破坏,且此处注浆排气一体装置,既可作为注浆工具,又可由上至下排出剔凿区域内的空气,结构紧凑,在真正意义上,解决了传统注浆加固工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即需从楼板顶部灌浆、排气,对楼盖顶部原有面貌造成大面积破坏的问题。楼盖顶部原有面貌造成大面积破坏的问题。楼盖顶部原有面貌造成大面积破坏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楼板的板下注浆加固工艺及其配套装置和加固成型楼板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混凝土楼板的注浆修复
,具体涉及楼板的板下注浆加固工艺及其配套装置和加固成型楼板。

技术介绍

[0002]由于环境中的水汽、氯离子等因素的影响,混凝土结构在使用若干年后经常出现钢筋锈涨导致混凝土剥落的问题。对于混凝土楼板,上部有较厚的混凝土找平层及地面铺装等保护层,楼板与外界环境隔绝,但是对于楼板底部,由于钢筋保护层厚度较小,而板底往往又直接暴露于外界环境中,尤其对于沿海地区,环境中的水汽、氯离子侵蚀钢筋,钢筋锈涨和混凝土剥落的病害很常见。随着高强灌浆料等加固材料的出现,针对楼板下部缺陷进行注浆修复的方法近年来逐渐得到应用,现将目前工程中的灌浆方法进行如下具体陈述:目前注浆修复常见于混凝土柱、梁和楼板的增大截面加固施工,对于常规混凝土楼板下部增大截面的加固作业,是在楼板下部绑扎钢筋网,支设模板,然后贯穿楼板开设大量的注浆孔和向上的排气孔,将灌浆料从上向下依靠重力进行灌注,随着浆体液面向上发展,顶部空气能够顺利沿着专设的排气孔向上排出,通过多留设排气孔,能够更好排净空气,保证注浆的密实以及新老混凝土的紧密接触,不会在新老混凝土之间产生空腔或空鼓。
[0003]然而上述传统的灌浆方法在修复楼板底部缺陷的实际工作中,存在很多弊端,现将该弊端进行如下具体说明:当楼盖上部处于正常使用状态,尤其是堆积有覆土、绿植、水池等景观做法时,如果由楼盖上部进行注浆、排气,则必然对楼盖顶部原有面貌造成大面积破坏,增加人力与物力消耗,增加大量间接成本,造成浪费。对于住宅等建筑物,从上部注浆修复楼板缺陷还会产生大量的邻里矛盾和纠纷。
[0004]由此可见,设计出一种全新的注浆加固工艺以解决上述问题,对于目前本领域来说是迫切需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楼板的板下注浆加固工艺及其配套装置和加固成型楼板,以解决现有技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即其需从楼板上部灌浆、排气,对楼盖顶部原有面貌造成大面积破坏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三个技术方案实现:本专利技术之一:楼板的板下注浆加固工艺,具体步骤如下:凿除板底待加固缺陷区域内疏松、开裂或剥落的混凝土,并将整个缺陷区域划分为若干个注浆区,每个注浆区为一个中间高四周低呈倒锥形的凹槽;凹槽的最高点位置安装注浆排气一体装置,并在剔凿区域的底部支设底模,注浆排气一体装置
的排气管与注浆管皆贯穿底模,并延伸至底模下部;注浆排气一体装置的排气管进气口对接于凹槽的最高点,但排气管与凹槽未直接接触,二者之间存在间距;此时注浆排气一体装置的注浆管开始由下往上进行压力注浆,排气管则由上往下排出剔凿区域内的气体及混杂的浆体;当排气管溢出的全部为浆体,而不再有气体排出时,则停止注浆。
[0007]进一步,倒锥形状的凹槽,其区域直径或边长不超过2m,其凹槽内壁的斜面与水平面夹角为1
°
~5
°

[0008]进一步,在剔凿区域内对原钢筋网进行更换,针对于更换后的全新水平钢筋网,钢筋两端应植入周边混凝土梁。
[0009]进一步,采用具有微膨胀、水灰比介于0.08~0.12的水泥基高强灌浆料,注浆压力应控制在0.1~0.5MPa,灌浆料内掺加聚丙烯纤维及钢纤维提高其抗裂性能,待灌浆料灌注二十四小时后,方拆除底模。
[0010]本专利技术之二:楼板的板下注浆加固工艺的配套装置,该配套装置为注浆排气一体装置,其包括:注浆管以及与注浆管相邻设置的排气管;所述注浆管与排气管的顶部皆贯穿注浆区域的底模,且至少部分延伸至注浆区域的内部,所述排气管的顶部与注浆区域内部凹槽相对应;所述注浆管与排气管上,且位于底模的下方分别设置有单向阀。
[0011]进一步,所述排气管与注浆管上设置有用于将二者衔接为一体的衔接板,且该衔接板位于底模的下方,所述衔接板上配置有锁紧螺杆,所述锁紧螺杆贯穿底模,并螺纹拧紧于底模上。
[0012]进一步,所述排气管的顶部套设有凹杯形状的密目滤网,且该密目滤网为底部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密目滤网底部的开口朝向于排气管,所述密目滤网的开口处一体设置有与排气管直接接触的延伸网。
[0013]进一步,密目滤网采用钢板网制作,网孔为平行四边形,孔边长为3~5mm。
[0014]本专利技术之三:加固工艺所加固成型的楼板,包括注浆后新的下混凝土层和未注浆的上混凝土层,所述上混凝土层和下混凝土层二者相接,所述下混凝土层的顶壁具有增大新旧混凝土接触面积与摩擦力的凿毛面;所述下混凝土层内安放有钢筋网,所述下混凝土层的底部设置有底模,所述下混凝土层的内部设置有至少一个排气管与至少一个注浆管,且该排气管与注浆管的底端分别贯穿底模,并延伸至底模的下方。
[0015]进一步,所述排气管与注浆管上分别设置有单向阀,且该单向阀位于底模的下方。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该楼板的板下注浆加固工艺及其配套装置和加固成型楼板,当剔凿区域剔凿完毕后,于其下方安装注浆排气一体化装置与底模,当通过注浆管进行注浆时,随着液面的上升,腔内空气分别被挤压到凹槽的最高点,穿过密目滤网进入排气口,并顺着排气管向下排出,浆液由于表面张力原理被密目滤网阻拦,暂时不会进入排气管,随着空腔的注满,密目滤网以外的空气基本排净,并被浆体充满,浆体压力逐渐增大,在压力作用下克服表面张力渗入密目滤网内,将密目滤网内空气挤出后,浆液顺排气管流出,当排气内流出的都是浆体没有空气以后,关闭灌浆和排气阀门的单向阀,停止注浆。本申请技术方案将注浆排气一体
装置安装于楼板下方,可有效避免对楼板顶部未注浆区域及上部的面层等附属物造成破坏,且此处注浆排气一体装置,既可作为注浆工具,又可由上至下排出剔凿区域内的空气,结构紧凑,在真正意义上,解决了传统注浆加固工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即需从楼板顶部灌浆、排气,对楼盖顶部原有面貌造成大面积破坏的问题。
[0017]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专利技术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0018]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注浆加工工艺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注浆后混凝土楼板的局部剖视图。
[0020]图中:1、上混凝土层;2、下混凝土层;3、底模;4、排气管;5、单向阀;6、注浆管;7、密目滤网;8、锁紧螺杆;9、衔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22]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楼板的板下注浆加固工艺,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凿除板底待加固缺陷区域内疏松、开裂或剥落的混凝土,并将整个缺陷区域划分为若干个注浆区,每个注浆区为一个中间高四周低呈倒锥形的凹槽;凹槽的最高点位置安装注浆排气一体装置,并在剔凿区域的底部支设底模,注浆排气一体装置的排气管与注浆管皆贯穿底模,并延伸至底模下部;注浆排气一体装置的排气管进气口对接于凹槽的最高点,但排气管与凹槽未直接接触,二者之间存在间距;此时注浆排气一体装置的注浆管开始由下往上进行压力注浆,排气管则由上往下排出剔凿区域内的气体及混杂的浆体;当排气管溢出的全部为浆体,而不再有气体排出时,则停止注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板的板下注浆加固工艺,其特征在于:倒锥形状的凹槽,其区域直径或边长不超过2m,其凹槽内壁的斜面与水平面夹角为1
°
~5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板的板下注浆加固工艺,其特征在于:在剔凿区域内对原钢筋网进行更换,针对于更换后的全新水平钢筋网,钢筋两端应植入周边混凝土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板的板下注浆加固工艺,其特征在于:采用具有微膨胀、水灰比介于0.08~0.12的水泥基高强灌浆料,注浆压力应控制在0.1~0.5MPa,灌浆料内掺加聚丙烯纤维及钢纤维提高其抗裂性能,待灌浆料灌注二十四小时后,方拆除底模。5.根据权利要求1

4中任一所述的楼板的板下注浆加固工艺的配套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配套装置为注浆排气一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覃弘发王璋龙练国荣方凯凯李志辉王苕程
申请(专利权)人:水清木华结构设计事务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