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通过性辅助方法及车辆技术

技术编号:3354319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1 09: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通过性辅助方法及车辆,该方法通过实时获取车辆左、右侧与前方障碍物的横向距离,并依次判断横向距离与第一、第二和第三距离的关系,进而在不同的条件关系下执行不同的操作,包括提示横向距离小于第一、第二、第三距离的一侧过近,在车辆前方投射与车等宽的指示光毯,自动折叠后视镜,建议不通行或其组合。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实时获取车辆左、右侧与前方障碍物的横向距离,并不断提示横向距离小于第一、第二、第三距离的一侧过近,最终促使车辆居中于通道,提升了车辆通过性;同时还在车辆前方投射与车等宽的指示光毯,便于驾驶员更直观地评估车辆能否通过前方的通道,并在横向距离较近时自动折叠后视镜,进一步提升车辆通过性。车辆通过性。车辆通过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通过性辅助方法及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通过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辆通过性辅助方法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车辆将要通过较窄的通道时,驾驶员较难直观判断是否可通过。目前,汽车通过性辅助手段往往采用前置超声波雷达加前置摄像头的方案,但可视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通过性辅助方法及车辆,直观的辅助车辆通过较窄的通道。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通过性辅助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5]S1、实时获取车辆左、右侧与前方障碍物的横向距离x1和x2;
[0006]S2、判断横向距离是否满足:x1小于第一距离或x2小于第一距离;若是,则执行步骤S3;若否,则返回步骤S1;
[0007]S3、判断横向距离是否满足:x1小于第一距离且x2小于第一距离;若是,则执行步骤S4;若否,则提示横向距离小于第一距离的一侧过近,并返回步骤S1;
[0008]S4、判断横向距离是否满足:x1小于第二距离或x2小于第二距离;若是,则执行步骤S5;若否,则在车辆前方投射与车等宽的指示光毯,并返回步骤S1;
[0009]S5、判断横向距离是否满足:x1小于第二距离且x2小于第二距离;若是,则执行步骤S6;若否,则提示横向距离小于第二距离的一侧过近,同时在车辆前方投射与车等宽的指示光毯,并返回步骤S1;
[0010]S6、判断横向距离是否满足:x1小于第三距离或x2小于第三距离;若是,则执行步骤S7;若否,则自动折叠后视镜,同时在车辆前方投射与车等宽的指示光毯,并返回步骤S1;
[0011]S7、判断横向距离是否满足:x1小于第三距离且x2小于第三距离;若是,则建议不通行;若否,则自动折叠后视镜,提示横向距离小于第三距离的一侧过近,同时在车辆前方投射与车等宽的指示光毯,并返回步骤S1;
[0012]其中,第一距离大于第二距离大于第三距离。
[0013]进一步,利用激光测距仪实时获取车辆左、右侧与前方障碍物的横向距离。
[0014]进一步,将激光测距仪设置于车身最宽处并与车头方向成一定倾斜角度θ,则横向距离为l
×
sinθ,其中L表示激光测距仪到障碍物的实际距离。
[0015]进一步,车身最宽处包括轮罩和车门。
[0016]进一步,利用矩阵式大灯或激光在车辆前方投射与车等宽的指示光毯。
[0017]进一步,在车辆前方投射与车等宽的指示光毯时,提示驾驶员注意前方通道较窄。
[0018]进一步,建议不通行时,在车辆前方投射与车等宽的指示光毯。
[0019]进一步,建议不通行时,控制车辆刹停。
[0020]进一步,第一距离为50cm,第二距离为30cm,第三距离为10cm。
[002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车辆,采用上述的车辆通过性辅助方法。
[0022]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0023]本专利技术通过实时获取车辆左、右侧与前方障碍物的横向距离,并不断提示横向距离小于第一、第二、第三距离的一侧过近,最终促使车辆居中于通道,提升了车辆通过性;同时还在车辆前方投射与车等宽的指示光毯,便于驾驶员更直观地评估车辆能否通过前方的通道,并在横向距离较近时自动折叠后视镜,进一步提升车辆通过性。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辆通过性辅助方法流程图;
[0025]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与障碍物横向距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0027]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通过性辅助方法及车辆,该方法通过实时获取车辆左、右侧与前方障碍物的横向距离,并依次判断横向距离与第一、第二和第三距离的关系,进而在不同的条件关系下执行不同的操作,包括提示横向距离小于第一、第二、第三距离的一侧过近,在车辆前方投射与车等宽的指示光毯,自动折叠后视镜,建议不通行或其组合。本专利技术通过实时获取车辆左、右侧与前方障碍物的横向距离,并不断提示横向距离小于第一、第二、第三距离的一侧过近,最终促使车辆居中于通道,提升了车辆通过性;同时还在车辆前方投射与车等宽的指示光毯,便于驾驶员更直观地评估车辆能否通过前方的通道,并在横向距离较近时自动折叠后视镜,进一步提升车辆通过性。
[0028]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辆通过性辅助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0029]S1、实时获取车辆左、右侧与前方障碍物的横向距离x1和x2;
[0030]S2、判断横向距离是否满足:x1小于第一距离或x2小于第一距离;若是,则执行步骤S3;若否,则返回步骤S1;
[0031]S3、判断横向距离是否满足:x1小于第一距离且x2小于第一距离;若是,则执行步骤S4;若否,则提示横向距离小于第一距离的一侧过近,并返回步骤S1;
[0032]S4、判断横向距离是否满足:x1小于第二距离或x2小于第二距离;若是,则执行步骤S5;若否,则在车辆前方投射与车等宽的指示光毯,并返回步骤S1;
[0033]S5、判断横向距离是否满足:x1小于第二距离且x2小于第二距离;若是,则执行步骤S6;若否,则提示横向距离小于第二距离的一侧过近,同时在车辆前方投射与车等宽的指示光毯,并返回步骤S1;
[0034]S6、判断横向距离是否满足:x1小于第三距离或x2小于第三距离;若是,则执行步骤S7;若否,则自动折叠后视镜,同时在车辆前方投射与车等宽的指示光毯,并返回步骤S1;
[0035]S7、判断横向距离是否满足:x1小于第三距离且x2小于第三距离;若是,则建议不通行;若否,则自动折叠后视镜,提示横向距离小于第三距离的一侧过近,同时在车辆前方投
射与车等宽的指示光毯,并返回步骤S1;
[0036]其中,第一距离大于第二距离大于第三距离。
[0037]进一步,利用激光测距仪实时获取车辆左、右侧与前方障碍物的横向距离。具体为:将激光测距仪设置于车身最宽处并与车头方向成一定倾斜角度θ,则横向距离为l
×
sinθ,其中L表示激光测距仪到障碍物的实际距离。其中,车身最宽处包括轮罩和车门。
[0038]进一步,利用矩阵式大灯或激光在车辆前方投射与车等宽的指示光毯。
[003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采用上述的车辆通过性辅助方法。
[0040]具体地,该车辆将激光测距装置与整车控制器结合,匹配相应算法,通过对前方障碍物的实时监测,使汽车即将通过较窄通道时,实时对通过性进行评估,当监测到前方通道较窄时,矩阵式车灯自动在地面投射与车身等宽的光毯,便于驾驶员更好评估前方路况。进一步地,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通过性辅助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实时获取车辆左、右侧与前方障碍物的横向距离x1和x2;S2、判断横向距离是否满足:x1小于第一距离或x2小于第一距离;若是,则执行步骤S3;若否,则返回步骤S1;S3、判断横向距离是否满足:x1小于第一距离且x2小于第一距离;若是,则执行步骤S4;若否,则提示横向距离小于第一距离的一侧过近,并返回步骤S1;S4、判断横向距离是否满足:x1小于第二距离或x2小于第二距离;若是,则执行步骤S5;若否,则在车辆前方投射与车等宽的指示光毯,并返回步骤S1;S5、判断横向距离是否满足:x1小于第二距离且x2小于第二距离;若是,则执行步骤S6;若否,则提示横向距离小于第二距离的一侧过近,同时在车辆前方投射与车等宽的指示光毯,并返回步骤S1;S6、判断横向距离是否满足:x1小于第三距离或x2小于第三距离;若是,则执行步骤S7;若否,则自动折叠后视镜,同时在车辆前方投射与车等宽的指示光毯,并返回步骤S1;S7、判断横向距离是否满足:x1小于第三距离且x2小于第三距离;若是,则建议不通行;若否,则自动折叠后视镜,提示横向距离小于第三距离的一侧过近,同时在车辆前方投射与车等宽的指示光毯,并返回步骤S1;其中,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乐舟蔡静宋瀚周松涛王国进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