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电容器元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4047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1 09:46
薄膜电容器元件,包括:薄膜层叠体,在将连续方向相差18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薄膜电容器元件


[0001]本公开涉及薄膜电容器元件。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的一例记载于专利文献1。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

977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公开的薄膜电容器元件是如下的结构,包含:长方体状的薄膜层叠体,将一面配设有沿第1方向延伸的多个带状金属层,且各所述带状金属层之间设置有沿第1方向延伸的槽状的绝缘空白部,且该一面的第1方向的一边的边缘部,设置有在与所述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连续的边缘部绝缘区域的电介质薄膜,以所述边缘部绝缘区域的俯视位置每隔1片重叠的方式,使所述一面中的第1方向的朝向每片反转180
°
地层叠有多片;外部电极,分别在所述薄膜层叠体的所述第1方向的一对端面形成;绝缘部,将多个所述带状金属层中的、位于所述第2方向两端的带状金属层和所述外部电极电绝缘;导电部,分别在所述薄膜层叠体的所述第2方向的一对端面,在层叠方向连续地形成。
附图说明
[0007]本公开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将从以下详细描述和附图变得更清楚。
[0008]图1A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薄膜电容器元件的结构的图,是金属化电介质薄膜的俯视图。
[0009]图1B是表示薄膜电容器元件的结构的图,是从上方观察薄膜电容器元件的俯视图。
[0010]图1C是表示薄膜电容器元件的结构的图,是图1B的切断面线A

A处的剖视图。
[0011]图1D是表示薄膜电容器元件的结构的图,是图1B的切断面线B

B处的剖视图。
[0012]图2是第2实施方式的薄膜电容器元件的俯视图。
[0013]图3是第3实施方式的薄膜电容器元件的俯视图。
[0014]图4是第4实施方式的薄膜电容器元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作为本公开的薄膜电容器元件的基础的结构的薄膜电容器,例如通过将在由聚丙烯树脂构成的电介质薄膜的表面形成有成为电极的金属层的金属化薄膜进行卷绕或者在一个方向层叠多片从而层叠形成。
[0016]层叠型的薄膜电容器元件是将层叠有金属化薄膜的层叠体切断成所需大小(电
容)的长方体形状后,在一对侧面设置外部电极而得到。
[0017]成为本公开的薄膜电容器元件的基础的结构的层叠薄膜电容器,通过将外部电极(金属喷镀电极)不形成于整个侧面,而形成于不与在端部侧即切断面露出的金属层接触的范围,从而确保切断面的绝缘性。
[0018]在对电介质薄膜进行层叠时,有时会产生微小的层叠偏差。虽然不与外部电极接触的金属层成为所谓的浮动(浮置)状态,但由于层叠偏差,会产生在俯视视角下与连接于外部电极的金属层重叠的部分,由于电容耦合,浮动状态的金属层也被施加电压。浮动状态的金属层的一部分在切断面露出,由于电压施加而在切断面产生放电。
[0019]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的薄膜电容器元件进行说明。
[0020]第1实施方式的薄膜电容器元件10,在如图1A所示的、薄膜的表面,交替层叠有多层具有多个沿第1方向(图示中为x方向)连续的带状金属层(膜)3的电介质薄膜1或电介质薄膜2。
[0021]另外,各带状金属层3在层叠后成为电容器的内部电极。虽然电介质薄膜1、2在如图1B以后的各附图中仅在层叠方向不同,为相同的结构,但是为了清楚层叠后的朝向,如图1A、1D所示地,对各带状金属层3,从端部依次赋予符号1A~1N或者符号2A~2N。
[0022]此外,在各图中,将平行形成的各带状金属层3的连续方向称为第1方向(x方向),将平行的各带状金属层3的并列方向(与x方向正交的y方向)称为第2方向。薄膜的层叠方向是与第1方向以及第2方向正交的第3方向(图示z方向)。
[0023]电介质薄膜1、2的表面上的各带状金属层3通过在基膜(基体)上进行金属蒸镀而形成。在y方向相邻的带状金属层3彼此之间,露出称之为小空白的、槽状的薄膜表面(以下称为绝缘空白部S),由此,各带状金属层3分别成为独立地电绝缘的状态。
[0024]并且,各绝缘空白部S(小空白)在第1方向(x方向)的一个端部侧,与在第2方向(y方向)连续的被称为大空白的边缘部绝缘区域T相连。各绝缘空白部S的间隔(间距P)为将各带状金属层3的y方向的宽度P1和各绝缘空白部S的y方向的宽度P2相加后的值(P=P1+P2)。
[0025]另外,作为构成薄膜电容器元件的电介质薄膜1、2的构成材料,可列举: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芳酯、环烯烃聚合物等有机树脂材料。
[0026]如图1B所示,电介质薄膜1、2的层叠是,在将电介质薄膜1和与其在图示上下(z方向)邻接的电介质薄膜2的、在x方向的朝向上交替地反转180
°
,即,电介质薄膜1、2是,各电介质薄膜1、2的端部(边缘)的边缘部绝缘区域T的位置以在x方向上交替地相反的方式重叠,从而得到薄膜层叠体4。
[0027]在薄膜层叠体4的x方向的两端面4a,通过金属喷镀形成有金属电极(以下称为金属喷镀部)。另外,在图示上,虽然将形成于x方向的两端面4a的金属喷镀部的一者称为5A,将另一者称为5B,但是它们仅是配置位置的不同,在结构上没有差异。在没有区别地说明金属喷镀部5A、5B的情况下,有时简称为金属喷镀部5。
[0028]在实施方式的薄膜电容器元件10中,金属喷镀部5A、5B在x方向的两端面4a,在端面整面未设置,在各端面4a的y方向两端,设置有以一定的宽度W在层叠方向连续且未形成金属喷镀部5的非形成区域50。该非形成区域50成为将多个带状金属层3中的、位于y方向两端的带状金属层3和金属喷镀部5电绝缘的绝缘部。
[0029]另外,非形成区域50的宽度W只要将位于y方向两端的1个带状金属层3与金属喷镀
部5进行绝缘即可。因此,宽度W只要为绝缘空白部S的间距P的1.0倍以上即可。由此,能够使位于y方向两端的1个带状金属层3与金属喷镀部5绝缘。此外,宽度W也可以设为间距P的3.0倍以下。由此,能够抑制由绝缘引起的静电电容的下降。
[0030]通过设置绝缘部,带状金属层3中的、位于y方向两端的带状金属层3成为浮动电极,从而确保y方向的两端面4b处的绝缘性。然而,y方向的两端面4b是切断面,由于层叠偏移,在浮动电极中会产生在层叠方向的俯视视角下与连接于金属喷镀部5的带状金属层3重叠的部分,由于电容耦合,浮动状态的带状金属层3也被施加电压。在这种浮动状态的带状金属层3在端面沿层叠方向排列多个而露出的情况下,由于这些带状金属层3间的电位差而产生放电。
[0031]在本公开的薄膜电容器元件10中,在作为切断面的y方向的两端面4b的至少一边,在层叠方向连续地设置有导电部6。该导电部6通过将在切断面露出的、处于浮动状态的带状金属层3在切断面电连接,从而作为使它们成为同电位的同电位化部而发挥作用,能够抑制切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薄膜电容器元件,包括:长方体状的薄膜层叠体,将一面配设有沿第1方向延伸的多个带状金属层,且各所述带状金属层之间设置有沿第1方向延伸的槽状的绝缘空白部,且该一面的第1方向的一边的边缘部,设置有在与所述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连续的边缘部绝缘区域的电介质薄膜,以所述边缘部绝缘区域的俯视位置每隔1片重叠的方式,使所述一面中的第1方向的朝向每片反转180
°
地层叠有多片;外部电极,分别在所述薄膜层叠体的所述第1方向的一对端面形成;绝缘部,将多个所述带状金属层中的、位于所述第2方向两端的带状金属层和所述外部电极电绝缘;导电部,在所述薄膜层叠体的所述第2方向的一对端面的至少一者,在层叠方向连续地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电容器元件,所述导电部分别在所述第2方向的所述一对端面涵盖整面而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薄膜电容器元件,所述绝缘部是所述薄膜层叠体的所述第1方向的所述一对端面中的、未形成所述外部电极的非形成区域。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今川一辉
申请(专利权)人:京瓷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