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硫化法除污酸中重金属系统及其工艺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539428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1 09: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硫化法除污酸中重金属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碱液循环槽、碱液高位吸收器、一级循环槽、硫化氢高位吸收器、二级循环槽、硫化反应槽、解析塔和沉降槽;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将污酸中酸液和重金属的有效分离,获得纯度较高的酸液,减少污酸废水的产生及危害;以液位差和压差作为推动力,减少动能消耗;通过循环和两次硫化使重金属得到充分的去除;系统副反应产生的硫化氢通过循环利用和碱液吸收,无外排,减少硫化氢的环境污染;硫化渣中经沉降槽沉降重金属品位高具有回收价值。沉降重金属品位高具有回收价值。沉降重金属品位高具有回收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硫化法除污酸中重金属系统及其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污酸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硫化法除污酸中重金属系统以其工艺。

技术介绍

[0002]金属加工厂利用酸去除金属表面上的氧化物和锈蚀物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酸性废水,这类废水中包含游离酸和大量铁、锌、铬、铅等金属离子。冶金工厂的烟气回收与SO2制硫酸的处理系统也会产生大量含有砷、汞、铬等有毒物质的酸性废水。酸性废水在输送过程会腐蚀水处理设备及管道,设备维护成本高。废水若排入水体,对水生动植物构成极大威胁,同时影响人类的饮用水安全。废水进入土壤会使土壤酸碱度和结构发生变化,不利于农作物生长。重金属随着食物链的富集将最终威胁到人类生命安全。
[0003]企业为避免资源浪费,保护环境,确保企业长期稳定发展,需将废水资源化。硫化法处理后的酸性废水可回用于生产,为企业节省成本,硫化渣中重金属品位高具有回收价值,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0004]硫化剂加入到酸性废水中S2‑
与重金属结合生成沉淀的同时也会与H+结合生成大量剧毒气体H2S,处理不当会威胁到操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此外,硫化物的硫化效率大大降低,酸性废水中重金属硫化率低于50%,且硫化物的消耗量大。
[0005]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硫化法除污酸中重金属系统及其工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硫化法除污酸中重金属系统及其工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硫化法除污酸中重金属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碱液循环槽、碱液高位吸收器、一级循环槽、硫化氢高位吸收器、二级循环槽、硫化反应槽、解析塔和沉降槽,所述碱液高位吸收器底部通过第一管道连接于碱液循环槽顶部,所述碱液循环槽侧边下部通过第二管道连接于碱液高位吸收器顶部,所述一级循环槽的顶部通过第三管道连接于碱液高位吸收器的侧边上部;
[0008]所述硫化氢高位吸收器的底部通过第四管道连接于一级循环槽的顶部,所述一级循环槽侧边下部通过第五管道连接于硫化氢高位吸收器的顶部,所述二级循环槽的顶部通过第六管道连接于硫化反应槽的侧边上部,所述硫化氢高位吸收器的侧边上部通过第七管道连接于第六管道;
[0009]所述硫化反应槽的底部通过第八管道连接于二级循环槽的顶部,所述二级循环槽侧边下部通过第九管道连接于硫化反应槽的顶部,所述解析塔的顶部通过第十管道连接于硫化反应槽的侧边上部,所述解析塔的顶部设有填料罐,所述解析塔侧边下部通过第十一管道连接于填料罐的侧边上部,所述解析塔的底部通过第十二管道连接于沉降槽,所述碱
液循环槽的顶部通过第十三管道连接于解析塔的顶部。
[0010]优选的,所述第二管道、第五管道、第九管道、第十一管道和第十二管道上均设有循环泵,所述第五管道和第九管道上的循环泵的出水端设有用于投加硫氢化钠的管道混合器。
[0011]优选的,所述碱液循环槽、一级循环槽、二级循环槽和解析塔的底部均设有放空管。
[0012]优选的,所述硫化反应槽比硫化氢高位吸收器高,以便利用压差使气体汇入硫化反应槽。
[0013]优选的,所述第一管道、第四管道和第八管道分别插入至碱液循环槽、一级循环槽和二级循环槽的液面底部。
[001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硫化法除污酸中重金属系统的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15]S1、污酸经过一级循环槽,上清液自流至二级循环槽,二级循环槽上清液自流至解析塔,解析塔中的料液利用循环泵通过填料罐循环至解析塔,解析塔底沉淀物通过循环泵排入沉降槽;
[0016]S2、一级循环槽溢出的硫化氢进入碱液高位吸收器,碱液循环槽溢出的硫化氢进入解析塔,解析塔、硫化氢高位吸收器和二级循环槽溢出的硫化氢进入硫化反应槽利用。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硫化法除污酸中重金属系统及其工艺,本专利技术可以将污酸中酸液和重金属的有效分离,获得纯度较高的酸液,减少污酸废水的产生及危害;以液位差和压差作为推动力,减少动能消耗;通过循环和两次硫化使重金属得到充分的去除;系统副反应产生的硫化氢通过循环利用和碱液吸收,无外排,减少硫化氢的环境污染;硫化渣中经沉降槽沉降重金属品位高具有回收价值。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碱液循环槽、2碱液高位吸收器、3一级循环槽、4二级循环槽、 5解析塔、6硫化氢高位吸收器、7硫化反应槽、8沉降槽、9填料罐、10第十一管道、11第十三管道、12第十管道、13第九管道、14第八管道、15第六管道、16第七管道、17第五管道、18第四管道、19管道混合器、20第三管道、21第一管道、22第二管道、23放空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实施例1
[002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图1的一种硫化法除污酸中重金属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碱液循环槽1、碱液高位吸收器2、一级循环槽3、硫化氢高位吸收器6、二级循环槽4、硫化反应槽7、解析塔5和沉降槽8,所述碱液高位吸收器2 底部通过第一管道21连接于碱液循环槽1顶部,所述碱液循环槽1侧边下部通过第二管道22连接于碱液高位吸收器2顶部,所述一级循环槽
3的顶部通过第三管道20连接于碱液高位吸收器2的侧边上部;
[0023]所述硫化氢高位吸收器6的底部通过第四管道18连接于一级循环槽3的顶部,所述一级循环槽3侧边下部通过第五管道17连接于硫化氢高位吸收器 6的顶部,所述二级循环槽4的顶部通过第六管道15连接于硫化反应槽7的侧边上部,所述硫化氢高位吸收器6的侧边上部通过第七管道16连接于第六管道15;
[0024]所述硫化反应槽7的底部通过第八管道14连接于二级循环槽4的顶部,所述二级循环槽4侧边下部通过第九管道13连接于硫化反应槽7的顶部,所述解析塔5的顶部通过第十管道12连接于硫化反应槽7的侧边上部,所述解析塔5的顶部设有填料罐9,所述解析塔5侧边下部通过第十一管道10连接于填料罐9的侧边上部,所述解析塔5的底部通过第十二管道连接于沉降槽8,所述碱液循环槽1的顶部通过第十三管道11连接于解析塔5的顶部。
[0025]具体的,所述第二管道22、第五管道17、第九管道13、第十一管道10 和第十二管道上均设有循环泵,所述第五管道17和第九管道13上的循环泵的出水端设有用于投加硫氢化钠的管道混合器19。
[0026]具体的,所述碱液循环槽1、一级循环槽3、二级循环槽4和解析塔5的底部均设有放空管23。
[0027]具体的,所述硫化反应槽7比硫化氢高位吸收器6高,以便利用压差使气体汇入硫化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硫化法除污酸中重金属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碱液循环槽(1)、碱液高位吸收器(2)、一级循环槽(3)、硫化氢高位吸收器(6)、二级循环槽(4)、硫化反应槽(7)、解析塔(5)和沉降槽(8),其特征在于:所述碱液高位吸收器(2)底部通过第一管道(21)连接于碱液循环槽(1)顶部,所述碱液循环槽(1)侧边下部通过第二管道(22)连接于碱液高位吸收器(2)顶部,所述一级循环槽(3)的顶部通过第三管道(20)连接于碱液高位吸收器(2)的侧边上部;所述硫化氢高位吸收器(6)的底部通过第四管道(18)连接于一级循环槽(3)的顶部,所述一级循环槽(3)侧边下部通过第五管道(17)连接于硫化氢高位吸收器(6)的顶部,所述二级循环槽(4)的顶部通过第六管道(15)连接于硫化反应槽(7)的侧边上部,所述硫化氢高位吸收器(6)的侧边上部通过第七管道(16)连接于第六管道(15);所述硫化反应槽(7)的底部通过第八管道(14)连接于二级循环槽(4)的顶部,所述二级循环槽(4)侧边下部通过第九管道(13)连接于硫化反应槽(7)的顶部,所述解析塔(5)的顶部通过第十管道(12)连接于硫化反应槽(7)的侧边上部,所述解析塔(5)的顶部设有填料罐(9),所述解析塔(5)侧边下部通过第十一管道(10)连接于填料罐(9)的侧边上部,所述解析塔(5)的底部通过第十二管道连接于沉降槽(8),所述碱液循环槽(1)的顶部通过第十三管道(11)连接于解析塔(5)的顶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本贵邵忠民宋玉娟王立军宋志国杨金凤徐成功朱金红曾存和施松波朱宏吉董晓婷李根贾志祥杨蕊任杰孙立
申请(专利权)人:海洲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