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芯燃烧、通风导流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3810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21 09: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烛芯燃烧、通风导流构造,包含烛芯盘、隔热盖、烛芯,该隔热盖通过支撑部延伸突部以穿设烛芯盘的卡孔,使隔热盖、烛芯盘可稳固地结合也便于分离,并稳固该烛芯以增进燃烧时的安全性;烛芯盘、隔热盖具有双层隔热效果且具有散热作用;该烛芯为金属或陶瓷材质构成,并于烛芯表面套设断火隔热套筒,确保火焰不会向下延烧而导致烛芯盘与燃料容器过热;本发明专利技术进一步具有防风罩、燃料容器斜面以及通风导流开口,可使进气均匀平顺,烛芯燃烧时火焰更加稳定不跳动;本发明专利技术整体也解决传统烛芯造成的污染问题,具有干净燃烧,环保、经济又安全,隔热、散热效果佳,且不会产生烛芯耗材的特点。的特点。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烛芯燃烧、通风导流构造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燃烧构造,特别涉及一种具有燃烧安全性佳、隔热效果佳、散热效果佳、避免过热、燃烧火焰稳定不跳动等特点的烛芯燃烧、通风导流构造。

技术介绍

[0002]蜡烛自古以来就被当作照明工具使用,市面上常见的蜡烛,或使用酒精、煤油的灯具与取暖器具,其用于燃烧的棉质材料烛芯,会因为燃烧高温碳化排放大量的PM2.5污染空气,并产生难闻的气味,且棉质材料烛芯会因为燃烧消耗而必须不断的补充换新,而会产生很多烛芯耗材。
[0003]因此,传统用于燃烧的棉质材料烛芯会产生环境污染问题,无法干净燃烧,安全性欠佳,隔热、散热效果差,且会产生大量烛芯耗材的环保问题。
[0004]而装设烛芯的燃烧装置,在烛芯燃烧时,必须设法使烛芯稳固的立放以及避免歪斜、倒下,以确保燃烧安全性,也要顾及到隔热、散热效果,以及避免过热情形。
[0005]再者,烛芯燃烧时,若没有任何防风罩,燃烧火焰容易因空气气流或风流的吹动,而产生极度不稳定并常常呈现跳动的情形。
[0006]因此,本专利技术人基于创新的理念,本着多年从事该项
产品开发的专业实务经验,以及积极潜心研发思考,经由无数次的实际设计实验,导致产生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燃烧安全性佳、隔热效果佳、散热效果佳、避免过热等特点的烛芯燃烧、通风导流构造。
[0008]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包含烛芯盘、隔热盖、烛芯,其中,该烛芯盘具有凹槽,该凹槽设有至少一个通孔,该烛芯盘的凹槽底部设有多个散热滴油孔以及至少一个卡孔,该烛芯盘用于设置在燃料容器上;该隔热盖为弧面状,该隔热盖设有至少一个穿孔,该穿孔对应该通孔,该隔热盖周侧对应该烛芯盘的卡孔具有至少一个支撑部,该支撑部延伸出突部而穿设该卡孔,用于使该隔热盖可活动移除状的结合在该烛芯盘,并使该隔热盖、该烛芯盘之间形成隔热空间,该隔热盖周侧也具有至少一个开口部,用于与该烛芯盘的周侧界定出透气散热空间;该烛芯为金属或陶瓷材质构成,该烛芯穿设于该隔热盖的穿孔及该烛芯盘的通孔而定位,在位于该隔热盖、该烛芯盘之间的烛芯表面套设断火隔热套筒。
[0009]可达到的有益效果:
[0010]该隔热盖通过支撑部延伸突部以穿设烛芯盘的卡孔,使隔热盖、烛芯盘可稳固地结合也便于分离,并稳固立放状的烛芯,增进燃烧时的安全性。
[0011]该烛芯盘、该隔热盖具有双层隔热效果且具有散热作用。
[0012]该烛芯表面因为套设有断火隔热套筒,可以确保火焰不会向下延烧而导致烛芯盘与燃料容器过热。
[0013]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令燃烧火焰稳定不跳动的烛芯燃烧、通风导流
构造。
[0014]为达上述另一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燃料容器上具有防风罩,用于围挡该烛芯,该燃料容器外表具有燃料容器斜面,该防风罩下侧与该燃料容器斜面界定出通风导流开口,用于使空气气流可由该通风导流开口流入防风罩中。
[0015]据此,该防风罩除了提供该烛芯防风遮挡效果之外,可使防风罩内的进气均匀平顺,烛芯燃烧时火焰更加稳定不跳动。
[0016]本专利技术整体具有的有益效果:
[0017]解决传统烛芯造成的污染问题,具有干净燃烧,环保、经济又安全,隔热、散热效果佳,且不会产生烛芯耗材的特点。
[0018]以下仅通过具体实施例,且结合附图作详细说明,进而能对于本专利技术的各项功能、特点,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分解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使用实施例剖面图一。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使用实施例剖面图二。
[0023]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使用实施例剖面图三。
[0024]图6为本专利技术三烛芯构造实施例的立体图。
[0025]图7为本专利技术三烛芯构造实施例的分解图。
[0026]图8为本专利技术通风导流构造的立体分解图。
[0027]图9为本专利技术通风导流构造的使用实施例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请参阅图1、图2、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包含烛芯盘10、隔热盖20、烛芯30。下文将进行详细说明:
[0029]本实施例为单烛芯的实施例,当然不以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烛芯30的设置数量。
[0030]烛芯盘10具有凹槽11,凹槽11设有至少一个通孔12,烛芯盘10的凹槽11底部设有多个散热滴油孔13以及至少一个卡孔14,烛芯盘10用于设置在燃料容器40上。
[0031]隔热盖20为弧面状,隔热盖20设有至少一个穿孔21,穿孔21对应通孔12,隔热盖20周侧对应烛芯盘10的卡孔14具有至少一个支撑部22,支撑部22延伸出突部23而穿设卡孔14,用于使隔热盖20可活动移除状的结合在烛芯盘10,并使隔热盖20、烛芯盘10之间形成隔热空间,隔热盖20周侧也具有至少一个开口部24,用于与烛芯盘10的周侧界定出透气散热空间。
[0032]其中,也因为多个支撑部22按照等比例位置平均设置,所以可使隔热盖20稳固地配置于烛芯盘10的上方。
[0033]烛芯30为金属或陶瓷材质构成,烛芯30穿设于隔热盖20的穿孔21及烛芯盘10的通孔12而定位,在位于隔热盖20、烛芯盘10之间的烛芯30表面套设断火隔热套筒31。
[0034]在一实施例中,烛芯盘10的周侧向外延伸出突缘15,用于通过突缘15跨置于燃料
容器40瓶口的侧缘边。
[0035]在一实施例中,烛芯盘10的凹槽11底部为向散热滴油孔13倾斜的弧面形状,用于可利于将液体燃油导流、集中到散热滴油孔13,而顺畅地流向下方燃料容器40。
[0036]在一实施例中,隔热盖20的开口部24为向外突出的弧形。
[0037]在一实施例中,烛芯30中央具有透气孔32,烛芯30燃烧时,透气孔32可使火焰向上拉伸,并加速烛芯30吸取下方燃料容器40燃油的毛细作用(请同时参图图4)。
[0038]在一实施例中,烛芯30进一步可为不锈钢金属或陶瓷材质构成。
[0039]上述为本专利技术的各部构件及其组成方式介绍,接着再将本专利技术的使用实施例、特点、有益效果介绍如下:
[0040]请参阅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可通过烛芯盘10而稳固地设置在燃料容器40上,并使烛芯30一部分(即燃料容器部位)沉浸在燃油41中,烛芯30通过毛细作用吸取燃油41进行燃烧,可持续长时间燃烧。
[0041]在此要强调的是,本专利技术可达到的有益效果:
[0042]隔热盖20通过支撑部22延伸突部23以穿设烛芯盘10的卡孔14,使隔热盖20、烛芯盘10可稳固地结合也便于分离,并稳固立放状的烛芯30,增进燃烧时的安全性。
[0043]而烛芯盘10、隔热盖20具有双层隔热效果,所形成的透气散热空间以及隔热盖20的开口部24具有隔热、散热作用。
[0044]烛芯30表面因为套设有断火隔热套筒31,可以确保火焰不会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烛芯燃烧、通风导流构造,包含:烛芯盘,具有凹槽,该凹槽设有至少一个通孔,该烛芯盘的凹槽底部设有多个散热滴油孔以及至少一个卡孔,该烛芯盘用于设置在燃料容器上;隔热盖,为弧面状,该隔热盖设有至少一个穿孔,该穿孔对应该通孔,该隔热盖周侧对应该烛芯盘的卡孔具有至少一个支撑部,该支撑部延伸出突部而穿设该卡孔,用于使该隔热盖能够活动移除状的结合在该烛芯盘,并使该隔热盖、该烛芯盘之间形成隔热空间,该隔热盖周侧也具有至少一个开口部,用于与该烛芯盘的周侧界定出透气散热空间;烛芯,为金属或陶瓷材质构成,该烛芯穿设于该隔热盖的穿孔及该烛芯盘的通孔而定位,在位于该隔热盖、该烛芯盘之间的烛芯表面套设断火隔热套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烛芯燃烧、通风导流构造,其中,该烛芯盘的凹槽底部为向散热滴油孔倾斜的弧面形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文照
申请(专利权)人:心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