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电池充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53618 阅读:2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二次电池充电装置,涉及电池充电技术领域。装置包括用于放置电池的电池仓(2),电池仓(2)的两端分别有用于与电池正极、负极相连的正极导电片(4)、负极导电片(5),电池仓(2)的外表面安装有太阳能电池片(6),太阳能电池片(6)的正极(7)、负极(8)分别与电池槽两端的正极导电片(4)、负极导电片(5)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在充电器的表面设置太阳能电池板,在只要有光线的地方,都可以随时随地对电池进行充电,携带方便,充分利用太阳能,节省地球资源的消耗,有利于保护环境。同时,还可以作为电池储藏盒使用,避免电池因放置不慎而丢失,并可以作为电源对外提供电能,例如可以为手机等充电。(*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池充电纟支术领i或。
技术介绍
'二次电池,如镍镉、镍氢、镍锌、锂离子电池等,因为具有可循环充放 电的特性,相对来说使用成本更低,对资源的消耗更少,所以越来越受到人 们的青睐,使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例如遥控器、电动玩具、小型电动工具 等。对二次电池进行充电,根据电池与相应设备固定与否不同,可以采取两 种不同的方式, 一种方式是通过电源线直接向内置于设备中的电池充电,另一种方式是将设备中的电池取出,放入充电器充电,充完电后再取出电池 安装进设备中。对于取出式充电方式,传统的充电器是将城市普通供电的交流电源转换 成低电压的直流电源,再对电池进行充电,这种传统充电器只能在有交流电 源的地方使用,功能也比较单一,只能将电池安装进去充完电后再取出来, 另外,还存在两个主要方面的不足之处, 一个方面是要消耗电能,而且充电 器本身会发热等会消耗掉更多的电能,这对能源越来越紧缺的形势来说是不 利的;另一个方面是对供电电源的依赖,在不方便外接供电电源的场合,例 如驾车外出等,就无法进行充电。这些不足之处限制了人们的活动自由度, 并且也没有做到对清洁能源的充分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技术解决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使用城市供交流电作为 充电器电源再变压后对二次电池进行充电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使用方便, 在只要有光线的地方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充电的新型充电器。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二次电池充电装置,包括用于放置电池 的电池仓2,电池仓2的两端分别有用于与电池正才及、负4及相连的正极导电片4、负极导电片5,电池仓2的外表面安装有太阳能电池片6,太阳能电 池片6的正极7、负极8分别与电池仓两端的正极导电片4、负极导电片5 相连。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片6为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片、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片、 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片中的一种或两种及两种以上组合而成。充电装置上还设有接口 9,接口 9上有一导电线91和另一导电线92, 一导电线91与正极导电片4相连,另一导电线92与负极导电片5相连; 接口 9上的导电线91、 92与一外置电源或一待充电设备相连。太阳能电池片6与待充电电池3之间为单向导通的;太阳能电池片6与 待充电电池3之间有防过充保护电路10。充电装置上还有一电源转换器11 ,用于将交流电变换成直流电对电池3 充电。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在充电器的表面设置太阳能 电池板,在只要有光线的地方,都可以随时随地对电池进行充电,使用方便, 充分利用太阳能,节省地球资源的消耗,有利于保护环境。同时,还可以作 为电池储藏盒使用,避免电池因放置不慎而丟失,并可以作为电源对外提供 电能,例如可以为手机、音乐播放器等充电。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充电装置上盖开启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的充电装置上盖闭合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的充电装置中部件连接关系方框图; 图4为本技术的充电装置局部电路图; '图5为本技术的充电装置通过接口 9与外部充电电源连接示意图6为本技术的充电装置通过接口 9与待充电设备连接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若干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图1所示,二次电池充电装置由底座1和上盖12两部分组成,上盖 12连接在底座1上,上盖12可以打开和闭合。充电装置的大小为长 130mm,宽60mm,高25mm。底座1中有一个凹槽,为容纳电池的电池 仓2,电池仓2可以按照空间大小分成若干个电池槽位,本实施例中分成8 个槽位,可以最多放进8个AA电池。每个电池槽位的两端分别有一正极导 电片4和一负极导电片5,正极导电片4可以移动,并有向负极导电片5靠 近的弹性,因此可以将电池夹紧,并且可以在》文入AAA型电池时对其夹紧。如图2所示,上盖12的向外一侧固定有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片6,电池 片6的总面积为130 x 60 mm2,在较强光照条件下,电池片6的功率为0.8W, 本充电器设计为镍锌二次电池充电,充电电压选择为2V,太阳能电池片的 ;故电电流为0.4A。当4节AA1100mAh镍锌电池放完电后,将电池3放入电池仓中,并固 定于正极导电片4与负极导电片5之间,此时,充电装置可以起到两个方面 的作用, 一个方面作用是用作电池3的储存盒,凡是放完电的电池都可以放 入其中,避免电池因为乱放而丢失,另一个方面作用是随时可以对电池进行 充电,而且不需要接电,不消耗电能。如图3、图4所示,太阳能电池片6在光照下,产生电能,通过导线输 送到电池3。在从电池片6到电池3的电路之间,有一个二极管,使得电流 只能从电池片6流向电池3时电路方导通。太阳能电池片6的放电电流为 Q.4A,平均分配给4节电池,每节电池的充电电流为100mA,完全充满电 需要在强光照条件下充11个小时。电池充满电后,防过充保护电路10响 应,阻止太阳能电池片6的电流继续向电池3充电,每节电池单独收防过充 保护电路10控制。. 在急需用电池而又无光照的情况下,也可以采取使用外部电源对电池进 行充电。如图1、图2所示,充电装置上还设有接口 9,接口 9上分别有导电线91和导电线92。如图4所示,导电线91与正极导电片4相连,导电 线92与负极导电片5相连;如图5所示,市电交流电源通过电源转换器15 转换成电压为2V的直流电源,然后分别与导电线91、导电线92相连,从 而为电'池3充电。另外,也可以在充电装置底座1内设电源转换器11,如图3所示,在 急需用电池而不得不快速充电的情况下,可以接上交流电,通过电源转换器 11将交流点转换为2V的直流电后,给电池充电。充电装置除了具有储存电池、通过太阳能电池片为电池充电、通过外接 电源为电池充电功能之外,当这些置于电池仓中的电池充完电以后,还可以 为其他的内置有电池的设备充电。如图6所示,接口9上分别有导电线91 和导电线92,将该导电线分别与待充电的设备的充电接口正负极相连,即 可实现对其充电。实施例2:如图1所示,二次电池充电装置由底座1和上盖12两部分组成,上盖 12连接在底座1上,上盖12可以打开和闭合。充电装置的大小为长 i30mm,宽60mm,高25mm。底座1中有一个凹槽,为容纳电池的电池 仓2,电池仓2可以按照空间大小分成若干个电池槽位,本实施例中分成8 个槽位,可以最多放进8个AA电池。每个电池槽位的两端分别有一正极导 电片4和一负极导电片5,正极导电片4可以移动,并有向负极导电片5靠 近的弹性,因此可以将电池夹紧,并且可以在》文入AAA型电池时对其夹紧。如图2所示,上盖12的向外一侧固定有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片6,电池 片6的总面积为130 x 60 mm2,在4交强光照条件下,电池片6的功率为0.6W, 本充电器设计为镍镉二次电池充电,充电电压选择为1.5V,太阳能电池片 的》文电电流为0.4A。当8节AA800mAh镍镉电池放完电后,将电池3放入电池仓中,并固 定于正极导电片4与负极导电片5之间,此时,充电装置可以起到两个方面的作用, 一个方面作用是用作电池3的储存盒,凡是放完电的电池都可以放 入其中,避免电池因为乱放而丟失,另一个方面作用是随时可以对电池进行 充电,而且不需要接电,不消耗电能。如图3、图4所示,太阳能电池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二次电池充电装置,包括用于放置电池的电池仓(2),电池仓(2)的两端分别有用于与电池正极、负极相连的正极导电片(4)、负极导电片(5),其特征在于:电池仓(2)的外表面安装有太阳能电池片(6),太阳能电池片(6)的正极(7)、负极(8)分别与电池仓两端的正极导电片(4)、负极导电片(5)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二次电池充电装置,包括用于放置电池的电池仓(2),电池仓(2)的两端分别有用于与电池正极、负极相连的正极导电片(4)、负极导电片(5),其特征在于电池仓(2)的外表面安装有太阳能电池片(6),太阳能电池片(6)的正极(7)、负极(8)分别与电池仓两端的正极导电片(4)、负极导电片(5)相连。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太 阳能电池片(6)为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片。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太 阳能电池片(6)为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片。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太 阳能电池片(6)为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片。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太 阳能电池片(6)为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片、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片、非晶硅太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瑶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