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复旦大学专利>正文

靶向治疗心肌梗死的锂皂石复合递送材料及其制备与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53606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2: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靶向治疗心肌梗死的锂皂石复合递送材料及其制备与应用,采用表面积大、生物相容度高、水中分散性好的多孔锂皂石纳米黏土材料作为载体,负载对缺血心肌局部细胞凋亡、氧化应激、内皮新生血管形成起重要调变作用的microRNA,应用生物膜技术将其外包特异性细胞膜获得基于锂皂石递送载体的复合靶向治疗体系,能够靶向作用于梗死心肌局部,并利用锂皂石pH敏感特性将药物精准释放。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制备方法简单、碱量和碱强度可控、药物负载量高、生物安全性强的特点,药物心肌靶向性高并可局部精准释放,且消除半衰期较传统药物更长,药物的生物利用率更高,为心肌梗死药物递送提供了一种可控、缓释、高效的多功能复合平台。效的多功能复合平台。效的多功能复合平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靶向治疗心肌梗死的锂皂石复合递送材料及其制备与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纳米生物材料
,涉及一种靶向治疗心肌梗死的锂皂石复合递送材料及其制备与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心肌梗死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一大杀手,尽管冠脉搭桥和支架介入已在临床广泛开展,但心肌梗死导致的死亡率依然居高不下。因此,寻找治疗心肌梗死的新型策略迫在眉睫。研究发现,microRNA(miRNA)在心肌梗死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多种miRNA如miR

1、miR

133a和miR

92a等在心肌梗死组织中的细胞凋亡、氧化应激、血管新生等病理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有望成为心梗有效的基因治疗手段。而选择一种安全高效的递送系统,是将miRNA运载到心梗局部病灶发挥治疗作用的前提。
[0003]与传统的病毒载体相比,采用纳米载体递送miRNA,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和体外靶向性能。但纳米化miRNA的体内递送效率并不理想,这是因为miRNA在血液循环中半衰期短,且不具备梗死心肌的主动靶向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负载量高的缓释型靶向心肌梗死局部的锂皂石基纳米递送材料及其制备与应用。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靶向治疗心肌梗死的锂皂石复合递送材料,该复合递送材料包括负载microRNA的锂皂石以及外部包覆的靶向特异性细胞膜。
[0007]进一步地,所述的锂皂石包括RD锂皂石、RDS锂皂石、XLG锂皂石、XLS锂皂石或S482锂皂石中的一种或更多种,所述的microRNA包括miR

1、miR

204、miR

133a或miR

92a中的一种或更多种,所述的靶向特异性细胞膜为血小板膜、巨噬细胞膜或外泌体中的一种。
[0008]进一步地,该复合递送材料中,microRNA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01

20%,靶向特异性细胞膜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01

20%。
[0009]优选地,锂皂石复合递送材料所配置药剂中固体占整个液体质量的比例(质量占比)为0.01

20%。
[0010]优选地,该复合递送材料还包括溶剂,该溶剂与锂皂石的质量比为4

1000:1。
[0011]靶向治疗心肌梗死的锂皂石复合递送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2]1)将microRNA溶液与锂皂石混合后,进行交换吸附反应,后经分离得到缓释型microRNA

锂皂石复合材料;
[0013]2)将缓释型microRNA

锂皂石复合材料分散在溶剂中,并加入靶向特异性细胞膜,在搅拌下进行吸附包裹反应,后经分离得到所述的靶向治疗心肌梗死的锂皂石复合递送材料。
[0014]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的microRNA溶液的浓度为0.5wt%

5wt%,交换吸附反
应的温度为0

50℃,时间为0.1

20h。
[0015]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的溶剂为水,吸附包裹反应的温度为温度为0

50℃,时间为1

48h。
[0016]进一步地,步骤2)中,将吸附包裹反应后分离得到的产物加入至溶剂中,配制成溶液。
[0017]制备过程中,采用离心的方法进行分离,采用冰浴及水浴方式进行控温。
[0018]复合递送材料在制备靶向治疗心肌梗死的药物中的应用。复合递送材料对缺血心肌局部细胞凋亡、氧化应激、内皮新生血管形成起重要调变作用,消除半衰期较传统药物延长,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率。包覆特异性细胞膜的纳米颗粒在活体成像上显示出更强的心肌靶向性,且对心肌梗死周围弱酸性pH敏感,靶向局部精准释放。
[0019]靶向治疗心肌梗死的药物,该药物含有所述的复合递送材料。
[0020]锂皂石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硅酸盐,具有特定的层状结构。锂皂石纳米层具有各向异性的电荷分布:边缘带正电荷,层外表面带负电荷。锂皂石具有良好的离子交换能力(pH为6~13时可达50~150mmol/100g)、大的比表面积(可达350m2/g)。在水中分散时,锂皂石晶体间靠近,表面电荷会使得彼此相互排斥,使得锂皂石晶体可以在水中均匀分散,易形成牛顿型和低粘度流动的水凝胶或溶胶,具有可调的触变性和流变特性。
[0021]本专利技术采用表面积大、生物相容度高、水中分散性好的多孔锂皂石纳米黏土材料作为载体,负载对缺血心肌局部细胞凋亡、氧化应激、内皮新生血管形成起重要调变作用的microRNA,再应用生物膜技术外包特异性细胞膜以靶向作用梗死心肌局部,并利用锂皂石pH敏感特性将药物精准释放。本专利技术中的材料具有制备方法简单、碱量和碱强度可控、药物负载量高、生物安全性强的特点,药物心肌靶向性高并可局部精准释放,且消除半衰期较传统药物延长,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率,为心肌梗死药物递送提供一种可控、缓释、高效的多功能复合平台。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特点:
[0023]1)本专利技术应用的纳米载体锂皂石具有良好的离子交换能力、大的比表面积,在水中分散时,锂皂石晶体间靠近,表面电荷会使得彼此相互排斥,使得锂皂石晶体可以在水中均匀分散,易形成牛顿型和低粘度流动的水凝胶或溶胶,具有可调的触变性和流变特性,可根据纳米复合物设计需求,进行多样的纳米复合材料合成。
[0024]2)本专利技术中的锂皂石复合递送材料结构稳定,是包载miRNA的潜在优良载体,能够克服颗粒凝集反应,屏蔽内皮网状系统的识别,使其能长时间在体循环中发挥作用,提高miRNA递送率。
[0025]3)本专利技术中的锂皂石复合递送材料具有生物体内可降解、生物相容性较好的特点,在递送miRNA过程中不易被自体免疫系统清除,且容易穿透血管而不引起血管内皮损伤,保护药物免受酶降解,具有较高的生物安全浓度,可提高miRNA递送负载量及心肌局部药物聚集浓度。
[0026]4)本专利技术中的锂皂石复合递送材料利用细胞膜仿生技术,将血小板膜、巨噬细胞膜或外泌体应用于纳米颗粒包覆,使纳米颗粒随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或膜蛋白的靶向递送性,定向迁移至缺血心肌局部,具有治疗心肌梗死的精确靶向性,提高作用效率。
[0027]5)本专利技术中的锂皂石复合递送材料对缺血心肌局部细胞凋亡、氧化应激、内皮新
生血管形成起重要调变作用。
[0028]6)本专利技术中的锂皂石复合递送材料利用锂皂石的层状结构、高负载量、pH值依赖性,可使药物在心梗局部弱酸性条件下缓慢释放,消除半衰期较传统药物延长,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率。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实施例中荧光显微镜评估心肌细胞对纳米颗粒的摄取和吞噬结果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靶向治疗心肌梗死的锂皂石复合递送材料,其特征在于,该复合递送材料包括负载microRNA的锂皂石以及外部包覆的靶向特异性细胞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靶向治疗心肌梗死的锂皂石复合递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锂皂石包括RD锂皂石、RDS锂皂石、XLG锂皂石、XLS锂皂石或S482锂皂石中的一种或更多种,所述的microRNA包括miR

1、miR

204、miR

133a或miR

92a中的一种或更多种,所述的靶向特异性细胞膜为血小板膜、巨噬细胞膜或外泌体中的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靶向治疗心肌梗死的锂皂石复合递送材料,其特征在于,该复合递送材料中,microRNA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01

20%,靶向特异性细胞膜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01

2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靶向治疗心肌梗死的锂皂石复合递送材料,其特征在于,该复合递送材料还包括溶剂,该溶剂与锂皂石的质量比为4

1000:1。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靶向治疗心肌梗死的锂皂石复合递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microRNA溶液与锂皂石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韦卓张宏斌何斌刘鹏洪婷郭小瑜
申请(专利权)人:复旦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