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53561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2: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气溶胶生成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装置包括主体以及可拆卸装配在主体的提取器,提取器的第一收容部完全容纳于主体的第二收容部,提取器侧壁间隙有效隔绝高温,提高了安全性。而且,采用感应线圈与发热体结构配合实现加热,改善了加热空间的布局,使收容部结构、提取器结构配合更加合理。同时,对提取器开口和收容部进行防尘遮挡,增加其洁净性,巧妙利用盖体来触发开关,整个工作流流畅,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在装置底部增加了收容部的可清洁路径,内部加热产生的固体残渣或者液体可通过废料斗收集并排出至壳体的外部,实现有效清洁。实现有效清洁。实现有效清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气溶胶生成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烟制品(例如,香烟、雪茄等)在使用过程中燃烧烟草以产生烟草烟雾。人们试图通过制造在不燃烧的情况下释放化合物的产品来替代这些燃烧烟草的制品。此类产品的示例为电子雾化装置或加热不燃烧装置,其通过加热而不是燃烧材料来释放化合物的活性物质以产生供用户吸食的气溶胶。气溶胶生成器是一种能够加热烟支,使烟支挥发产生出可供吸食的气溶胶的装置。
[0003]气溶胶生成器通常设置提取器,通过抽出提取器来使烟支与气溶胶生成器中的发热体分离,合理的提取器结构对气溶胶质量有极大的提升效果。目前的气溶胶生成器中发热体烘烤烟支的温度一般超过200℃,在抽吸完毕后抽出提取器时,提取器上的高温有烫伤的隐患。而且,大多数提取器的容纳腔通过口部处于暴露状态,外界的尘埃、渣滓等容易通过所述通孔落入容纳腔中,从而易造成容纳腔被污染,且容纳腔透气性不足,容易在内部产生水蒸气,积攒之后会润湿烟支的纸质包装材料,导致纸质包装材料破损,从而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为改善现有气溶胶生成器的结构,提供了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采用更加合理的提取器与气溶胶生成装置配合,一方面有效增强气溶胶生成装置的安全性、合理性,另一方面提升了气溶胶加热的质量和口感,改善用户体验。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包括主体以及可拆卸装配在主体的提取器,所述提取器设有用于放入烟支的第一收容部,所述主体设有第二收容部,所述提取器的第一收容部完全容纳于第二收容部中;所述第二收容部设有发热体和感应线圈,所述发热体为杆状磁性体,发热体固定于第二收容部底部;所述第一收容部对应设有通孔,第一收容部完全容纳于第二收容部时,发热体穿过通孔进入第一收容部中;
[0007]所述感应线圈设在第二收容部侧壁,并完全环绕发热体;所述主体中还设有与感应线圈电连接的电源组件;所述感应线圈通电时,第二收容部四周产生交变磁场,发热体在交变磁场的作用下发热产生热量。
[0008]进一步地,所述主体包括支架体和控制板,所述第二收容部、电源组件均包裹固定在支架体中,所述提取器与支架体安装匹配;所述控制板与电源组件连接,所述控制板还连接有充电接口。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收容部还包括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所述第一套管环绕发热体设置,所述第二套管套于第一套管外壁,所述感应线圈布置在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之间,并保持密封状态;所述第二套管外壁与支架体之间留有间隙。
[0010]进一步地,所述提取器为空心结构,第一收容部固定在提取器中,提取器侧壁与第一收容部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第一收容部为一端敞口的中空筒状结构,包括底壁及侧壁,与底壁相对的一端敞口设置,所述通孔位于底壁;所述第一收容部的侧壁设有若干镂空孔,所述镂空孔靠近底壁一端。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收容部与第二收容部在装配时完全重合,所述第一收容部开口位置与支架体顶面平齐,且该支架体端面设有用于盖合第一收容部开口的盖体。
[0012]进一步地,所述盖体铰接在支架体顶面,盖体绕铰接轴转动,盖合在第一收容部开口或贴放于支架体顶面;所述支架体顶面设有压力开关,压力开关连接控制板;所述盖体贴合支架体顶面时,触发压力开关。
[0013]进一步地,所述盖体为磁性材料,所述第一收容部开口、支架体顶面均设置有与盖体磁性吸附的磁体。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收容部底部设有用于固定发热体的基座以及用于支撑基座的连接座,基座上设置有固定孔,发热体通过该固定孔固定于基座上;所述基座和连接座均设有若干通风孔;所述连接座底部设有废料斗。
[0015]进一步地,所述主体外壁套有主体壳,所述主体壳底面设有用于遮挡废料斗出口的端盖;所述端盖活动设置于主体壳底面,端盖设有若干透气孔。
[0016]进一步地,所述主体还包括用于阻隔第二收容部和控制板的挡板,所述第二收容部两端与挡板连接;所述支架体由左、右两侧组合装配形成。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
[0018](1)采用感应线圈与发热体结构配合实现加热,改善了加热空间的布局,使收容部结构、提取器结构配合更加合理;
[0019](2)设置盖体对提取器开口和收容部进行防尘遮挡,增加其洁净性,而且,针对气溶胶生成装置被启动工作前,需要用户将盖体放置在第二位置上的工作流特质,结合启动动作,利用盖体来触发开关,整个工作流流畅,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
[0020](3)提取器的第一收容部完全容纳于主体的第二收容部,提取器侧壁间隙有效隔绝高温,提高了安全性;
[0021](4)增强了收容部的透气性,有效缓解了水蒸气在可抽吸材料外表面积攒,进而有效防止可抽吸材料的纸质包装材料因被水蒸气润湿而导致破损;
[0022](5)在底部增加了收容部的可清洁路径,内部加热产生的固体残渣或者液体可通过废料斗收集并排出至壳体的外部,实现有效清洁。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爆炸图。
[0025]图3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第一装配示意图。
[0026]图4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第二装配示意图。
[0027]图5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第三装配示意图。
[0028]图6是提取器结构示意图。
[0029]图7是第一收容部结构示意图。
[0030]图8是第二收容部结构爆炸图。
[0031]图9是基座与连接座装配示意图。
[0032]图10是本专利技术内部结构示意图。
[0033]图11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第四装配示意图。
[0034]图12是本专利技术顶部结构半剖视图。
[0035]图13是主体内部结构装配关系图。
[0036]图14是第二收容部内部结构装配关系图。
[0037]图15是废料斗结构示意图。
[0038]图16是本专利技术底部结构示意图。
[0039]图17是本专利技术底部结构半剖视图。
[0040]其中,1主体,2提取器,21提取器外壳,211导块,3支架体,31导轨,4控制板,5主体壳,6烟支,7第一收容部,71通孔,72镂空孔,8第二收容部,81第一套管,82第二套管,811凸起,83测温元件,84基座,841固定孔,85连接座,86通风孔,9发热体,10感应线圈,11电源组件,12挡板,13充电接口,14盖体,141推动部,15磁体,16压力开关,17废料斗,171承接部,172导流部,18端盖,181透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41]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以及可拆卸装配在主体的提取器,所述提取器设有用于放入烟支的第一收容部,所述主体设有第二收容部,所述提取器的第一收容部完全容纳于第二收容部中;所述第二收容部设有发热体和感应线圈,所述发热体为杆状磁性体,发热体固定于第二收容部底部;所述第一收容部对应设有通孔,第一收容部完全容纳于第二收容部时,发热体穿过通孔进入第一收容部中;所述感应线圈设在第二收容部侧壁,并完全环绕发热体;所述主体中还设有与感应线圈电连接的电源组件;所述感应线圈通电时,第二收容部四周产生交变磁场,发热体在交变磁场的作用下发热产生热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包括支架体和控制板,所述第二收容部、电源组件均包裹固定在支架体中,所述提取器与支架体安装匹配;所述控制板与电源组件连接,所述控制板还连接有充电接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收容部还包括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所述第一套管环绕发热体设置,所述第二套管套于第一套管外壁,所述感应线圈布置在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之间,并保持密封状态;所述第二套管外壁与支架体之间留有间隙。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溶胶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取器为空心结构,第一收容部固定在提取器中,提取器侧壁与第一收容部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第一收容部为一端敞口的中空筒状结构,包括底壁及侧壁,与底壁相对的一端敞口设置,所述通孔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义波吴泽林曾俊杰胡静李峰赵瑞峰陈志鸿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