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物流车、车厢和顶板与侧板的组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53159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2: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物流车、车厢和顶板与侧板的组装方法,包括顶板、侧板总成和三个上边梁,所述上边梁包括一上外边梁和至少一个上内边梁;其具体步骤如下:S1:将三个上外边梁分别与顶板的左边沿、前边沿和右边沿固定连接从而共同配合形成一种盖状结构,并在该过程中,将至少一个上内边梁可拆卸安装在位于前边沿的上外边梁上;S2:将该盖状结构扣在侧板总成上后并将三个上外边梁与侧板总成固定连接;S3:将至少一个上内边梁分别可拆卸安装在位于左边沿的上外边梁上和位于右边沿的上外边梁上;S4:再将所有的上内边梁与顶板固定连接,以及与侧板总成固定连接;本技术方案极大程度的降低了顶板安装在侧板总成的难度。降低了顶板安装在侧板总成的难度。降低了顶板安装在侧板总成的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能源物流车、车厢和顶板与侧板的组装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厢式货车和新能源汽车
,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物流车、车厢和顶板与侧板的组装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厢式车,又叫厢式货车,主要用于全密封运输各种物品,特殊种类的厢式车还可以运输化学危险物品。厢式车在运输过程中具有机动灵活、操作方便,工作高效、运输量大,充分利用空间及安全、可靠等优点。传统的厢式货车为燃油车,动力足、行驶里程长、加油方便,所以一般采用铁瓦楞板制作车厢,这样的车厢重量较重,会导致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短进而无法满足新能源汽车蓝牌的上牌要求,即无法使用于电动新能源汽车上。并且,目前各地城市对节能环保要求越来越高,快递物流行业也需要更多的新能源物流车来满足其使用需要。
[0003]公开号为CN106394706A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物流车及其车厢,包括车厢本体,车厢本体包括厢板总成、底架总成、裙边总成和后门板总成,厢板总成设于底架总成上方,裙边总成设于底架总成下方,后门板总成同时与厢板总成、底架总成和裙边总成连接;该物流车包括上述的车厢。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自重较低且便于装配,从而使得该车厢能够运用于新能源车上,但该新能源物流车厢存在下列技术缺陷:
[0004]1)、车厢侧板与底架之间是通过设置在车厢外侧的连接条连接的,连接强度低,结构不够牢固,并且具有侧门的一侧与底架连接的连接条被分成了三段,影响车厢整体结构强度以及侧门框组件与车厢侧板、底架的连接强度;
[0005]2)、车厢底架是采用工字钢焊接成一个整体的,体积大、重量重,运输、存储和安装都非常不方便,并且针对不同尺寸规格的车厢需要在底架生产厂家进行定制加工,组装厂自行装配难度大、效率低;
[0006]3)、车厢顶板在安装时,顶板的左边沿、前边沿和后边沿先与三个第一连接件分别固定,再通过吊车将顶板安装在车厢侧板上,这就要求三个第一连接件上的第一连接槽必须同时扣在车厢侧板上,但由于安装时位于车厢内部,没有定位辅助,这就使得需要不断的尝试才能将三个第一连接件上的第一连接槽同时扣在车厢侧板上,费时费力,而且,上述情况还是属于理想状态时的安装状况,在实际安装情况中,考虑到制造精度以及配合精度等情况,第一连接槽不同部分和车厢侧板不同部分之间的余量会不断变化,导致部分第一连接槽因余量小而无法扣在侧板上,部分第一连接槽因余量大而影响车厢顶板安装的稳固性;
[0007]4)、车厢自重仍达600kg以上。
[0008]因此,公开号为CN109515520B、CN209600620U、CN209600232U、CN109533026A、CN109515532A等专利文献针对上述技术问题1)、2)和4),通过设计一系列的连接型材,去除多余的连接结构,从而降低上述车厢的组装难度,增加上述车厢的结构强度,改善车厢底架结构;并最后使得车厢重量在保证车厢结构强度的情况下减轻至约525kg左右。
[0009]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经研究发现,公开号为CN109515520B、CN209600620U、CN209600232U、CN109533026A、CN109515532A等专利文献中的新能源物流车厢的结构以及重量仍有进一步改善的空间,而且也并没有解决上述技术问题3)。

技术实现思路

[0010]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物流车、车厢和顶板与侧板的组装方法,通过该方法能够更快以及更方便的将顶板安装在侧板上,并且还能有效避免因制造精度以及配合精度等因素导致的顶板无法顺利安装在侧板上的情况出现。
[0011]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0012]一种新能源物流车厢中顶板与侧板的组装方法,包括顶板和侧板总成,
[0013]还包括三个上边梁,所述顶板的左边沿、前边沿和右边沿分别通过三个上边梁固定在侧板总成上;所述上边梁包括一上外边梁和至少一个上内边梁;
[0014]其具体步骤如下:
[0015]S1:将三个上外边梁分别与顶板的左边沿、前边沿和右边沿固定连接从而共同配合形成一种盖状结构,并在该过程中,将至少一个上内边梁可拆卸安装在位于前边沿的上外边梁上;
[0016]S2:将该盖状结构扣在侧板总成上后并将三个上外边梁与侧板总成固定连接;
[0017]S3:将至少一个上内边梁分别可拆卸安装在位于左边沿的上外边梁上和位于右边沿的上外边梁上;
[0018]S4:再将所有的上内边梁与顶板固定连接,以及与侧板总成固定连接。
[0019]作为优选,在完成上述步骤S4后,再将顶板与侧板总成焊接固定。
[0020]作为优选,所述顶板与侧板总成均由蜂窝板制成。
[0021]作为优选,其特征在于,
[0022]在步骤S1中,所述第一横板与顶板铆接固定;
[0023]在步骤S2中,所述第一竖板与侧板总成铆接固定。
[0024]作为优选,在步骤S4中,所述第三横板与顶板铆接固定;所述第三竖板与侧板总成铆接固定。
[0025]一种新能源物流车厢,包括顶板和侧板总成;还包括三个上边梁,所述顶板的左边沿、前边沿和右边沿分别通过三个上边梁固定在侧板总成上;所述上边梁包括一上外边梁和至少一个上内边梁,所述至少一个上内边梁和上外边梁可拆卸连接,并配合形成用于安装车厢顶板的第一安装槽,以及配合形成用于安装车厢侧板的第二安装槽。
[0026]作为优选,所述上外边梁包括垂直分布的第一横板和第一竖板,所述第一横板向下延伸形成第二竖板,所述第一竖板向第二竖板的方向延伸形成第二横板,所述第二竖板与第二横板相连并垂直分布;
[0027]所述上内边梁包括垂直分布的第三横板和第三竖板;
[0028]其中,所述第一横板、第三横板和第二竖板配合形成用于安装车厢顶板的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竖板、第三竖板和第二横板配合形成用于安装车厢侧板的第二安装槽。
[0029]作为优选,在第二横板和第二竖板之间设有一与其长度方向平行的滑槽,所述滑槽的两端至少一端为开口端;
[0030]所述上内边梁上设有一滑动部,所述上内边梁通过滑动部从滑槽的开口端进入滑槽内从而滑动安装在上外边梁上。
[0031]作为优选,所述上内边梁还包括倾斜的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第三横板以及与第三竖板一体成型,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下边沿位于第三横板和第三竖板的连接处,所述滑动部位于第一连接板的上边沿。
[0032]一种新能源物流车,包括如上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物流车厢。
[003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34]1)、三个上外边梁分别与顶板所形成的的盖状结构在扣在侧板总成上时,相比于原有的三个第一连接槽,所需要考虑的制造精度和配合精度大幅度减小,从而极大程度的降低了顶板安装在侧板总成的难度;
[0035]2)、相较于
技术介绍
中的第一连接件,本实施例中的上边梁用材减少,重量降低;同时,上内边梁的长度以及安装位置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安装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物流车厢中顶板与侧板的组装方法,包括顶板(10)和侧板总成(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三个上边梁,所述顶板(10)的左边沿、前边沿和右边沿分别通过三个上边梁固定在侧板总成(2)上;所述上边梁包括一上外边梁(11)和至少一个上内边梁(12);其具体步骤如下:S1:将三个上外边梁(11)分别与顶板(10)的左边沿、前边沿和右边沿固定连接从而共同配合形成一种盖状结构,并在该过程中,将至少一个上内边梁(12)可拆卸安装在位于前边沿的上外边梁(11)上;S2:将该盖状结构扣在侧板总成(2)上后并将三个上外边梁(11)与侧板总成(2)固定连接;S3:将至少一个上内边梁(12)分别可拆卸安装在位于左边沿的上外边梁(11)上和位于右边沿的上外边梁(11)上;S4:再将所有的上内边梁(12)与顶板(10)固定连接,以及与侧板总成(2)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物流车厢中顶板与侧板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完成上述步骤S4后,再将顶板(10)与侧板总成(2)焊接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物流车厢中顶板与侧板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0)与侧板总成(2)均由蜂窝板制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物流车厢中顶板与侧板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所述第一横板(111)与顶板(10)铆接固定;在步骤S2中,所述第一竖板(112)与侧板总成(2)铆接固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物流车厢中顶板与侧板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中,所述第三横板(121)与顶板(10)铆接固定;所述第三竖板(122)与侧板总成(2)铆接固定。6.一种新能源物流车厢,包括顶板(10)和侧板总成(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三个上边梁,所述顶板(10)的左边沿、前边沿和右边沿分别通过三个上边梁固定在侧板总成(2)上;所述上边梁包括一上外边梁(11)和至少一个上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骁福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华聚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