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延边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蚯蚓堆肥处理菌渣及堆肥中蚯蚓与物料分离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53017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蚯蚓堆肥处理菌渣及堆肥中蚯蚓与物料分离的方法,先使用米根霉菌株(Rhizopus oryzae)在特定扩繁条件下进行培养发酵制得发酵菌剂;再利用所述发酵菌剂对菌渣进行预处理得到堆料反应器;之后在物料分离液和光照的共同作用下,实现将蚯蚓接种至所述堆料反应器;在堆料反应器内完成发酵;最后在物料分离液和光照的共同作用下,实现堆料反应器内的蚯蚓与物料的分离,从而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能够实现在处理菌渣的同时,对蚯蚓堆肥中蚯蚓与物料进行分离。进行分离。进行分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蚯蚓堆肥处理菌渣及堆肥中蚯蚓与物料分离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蚯蚓堆肥
,具体涉及一种蚯蚓堆肥处理菌渣及堆肥中蚯蚓与物料分离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我国是食用菌生产大国,菌渣数量庞大,据延边州2020年报道,延边州产 15亿袋菌渣。但对菌渣的再利用却一直没能很好地解决,处置不当会造成环境污染,已成为影响生态安全的潜在危险源。
[0003]蚯蚓堆肥处理菌渣是目前处理农业生产废弃物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重要手段,广泛用于环境修复、废弃物处理。然而在蚯蚓堆肥处理过程中,大量的蚯蚓因处理不当而产生了资源浪费。且目前尚无蚯蚓分离效果较好的自动化设备,蚯蚓规模化养殖场在使用光分离法时主要依赖人工分离采收蚯蚓和蚯蚓粪,耗时较长,刮料时间、刮料厚度以及需要刮去表面物料量较大,此外,蚯蚓分离的人力成本较高。
[0004]在对蚯蚓分离研究中,中国专利文献CN104170800A公开了“一种采集蚯蚓种的方法”,该方法采用鲜辣蓼稀释液使蚯蚓自行从地下爬出地面,再人工收集。该方法需要人工在桶内将新鲜辣蓼不停揉搓,直至鲜辣蓼叶烂且辣味全出为止,消耗了大量的人力资源,且效果欠佳。中国专利文献CN109077031A公开了一种蚯蚓堆肥处理密环菌菌棒方法及其成品的处理。该方法在蚯蚓堆肥处理基础之上,对初始的菌渣堆料中添加了菌剂,并在末期加入了蚯蚓的自动分离方法,使得操作更加方便,成本低廉,且能够将蚯蚓分离迅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蚯蚓堆肥处理菌渣及堆肥中蚯蚓与物料分离的方法。本专利技术所述方法,在蚯蚓堆肥处理基础上,对初始的菌渣堆料中添加菌剂进行预处理,并在后期通过使用促分离液和光照引导蚯蚓自动分离,在实现将蚯蚓迅速分离的同时,操作更加方便,大大降低人力成本。
[0006]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蚯蚓堆肥处理菌渣及堆肥中蚯蚓与物料分离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1)发酵菌剂的制备
[0009]取发酵菌株,无菌条件下接种至改进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中,静置培养后,挑取菌饼,接种于盛有改进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的三角瓶中,恒温摇床振荡培养后,接种于盛有改进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的发酵罐中,发酵培养后,得到发酵菌剂;
[0010](2)用发酵菌剂预处理菌渣并制得堆料反应器
[0011]取反应器,所述反应器的底部开设小圆孔,向所述反应器中装入菌渣碎块,之后在所述反应器内的菌渣碎块上喷淋步骤(1)所述发酵菌剂,至含水量为 60%,室温放置下进行避光发酵,得到蚯蚓堆料反应器;
[0012](3)蚯蚓接种至堆料反应器
[0013]取内部培养有蚯蚓的接引容器,所述接引容器的底部开设小圆孔,向所述接引容器内物料的表面喷淋物料分离液,之后将步骤(2)所得堆料反应器堆叠至所述接引容器的上方,并在所述接引容器的下方施加光照,在物料分离液和光照的共同作用下,使蚯蚓从接引容器向上爬入堆料反应器内,实现蚯蚓在堆料反应器内的接种;
[0014](4)堆料反应器内的发酵
[0015]将步骤(3)接种有蚯蚓的堆料反应器,在适合条件下进行发酵;
[0016](5)蚯蚓的分离
[0017]取步骤(4)发酵完成的堆料反应器,向反应器内物料表面喷淋物料分离液,之后在所述堆料反应器的上方堆叠一个新的接引容器,并在所述堆料反应器的保藏下方施加光照,在物料分离液和光照的共同作用下,使蚯蚓从堆料反应器向上爬入新的接引容器内,实现堆料反应器内的蚯蚓与物料的分离。
[0018]步骤(1)中,所述发酵菌株为米根霉菌株(Rhizopus oryzae);
[0019]所述米根霉菌株已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NO.M 20211380。
[0020]步骤(2)中,所述菌渣碎块的粒径为3

5cm,所述反应器底部小圆孔的直径为5mm,所述反应器为底部开设小圆孔的黑色塑料容器;
[0021]进行发酵的温度为22

25℃,进行发酵的时间为14d。
[0022]步骤(3)中,所述接引容器为为底部开设小圆孔的黑色塑料容器;
[0023]所述接引容器内的物料组成为:2.7kg麦麸、6.3kg菌渣、1kg厨余垃圾,含水量为60%,颗粒粒径为10cm
±
0.1mm;
[0024]喷淋物料分离液至物料含水量为50

70%。
[0025]步骤(3)和步骤(5)中,所述物料分离液采用如下方法配制得到:取20

25g 生石灰,加入1L水中,搅拌使充分溶解,得到物料分离液;
[0026]所述光照强度为210lx;
[0027]接种时间为1h,接种完成后,取走接引容器。
[0028]步骤(4)中,进行发酵的温度为25℃、湿度为50

70%,发酵时间为30

35d。
[0029]发酵过程中,还添加补水剂;
[0030]所述补水剂采用如下方法配制得到:取1.5g磷酸二氢钾、1.5g尿素,充分溶于1L水中,制得;
[0031]或者,所述补水剂为厨余垃圾。
[0032]步骤(5)中,所述新的接引容器内部没有培养蚯蚓,所述新的接引容器内的物料组成为:2.7kg麦麸、6.3kg菌渣、1kg厨余垃圾,含水量为60%,颗粒粒径为10cm
±
0.1mm;
[0033]所述光照强度为210lx。
[0034]分离时间为1h,分离完成后,蚯蚓从堆料反应器向上爬入新的接引容器内,得到培养有蚯蚓的接引容器,重新作为步骤(3)的接引容器使用;
[0035]步骤(2)

(5)重复进行,对菌渣处理同时,实现蚯蚓堆肥中蚯蚓与物料的分离。
[0036]步骤(5)中蚯蚓分离后,堆料反应器内物料为无活蚯蚓的蚯蚓粪,实现蚯蚓堆肥中蚯蚓与物料的分离。
[0037]米根霉菌株(Rhizopus oryzae)已于2021年11月08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
中心(地址:中国武汉武汉大学),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211380。
[0038]本专利技术具体如下有益效果:
[0039]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蚯蚓堆肥处理菌渣及堆肥中蚯蚓与物料分离的方法,通过先使用米根霉菌株(Rhizopus oryzae)在特定扩繁条件下进行培养发酵制得发酵菌剂;再利用所述发酵菌剂对菌渣进行预处理得到堆料反应器;之后在物料分离液和光照的共同作用下,实现将蚯蚓接种至所述堆料反应器;在堆料反应器内完成发酵;最后在物料分离液和光照的共同作用下,实现堆料反应器内的蚯蚓与物料的分离,从而本专利技术方法能够实现在处理菌渣的同时,对蚯蚓堆肥中蚯蚓与物料进行分离。
[0040]本专利技术所述方法,在蚯蚓堆肥处理基础上,对初始的菌渣堆料中添加菌剂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蚯蚓堆肥处理菌渣及堆肥中蚯蚓与物料分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发酵菌剂的制备取发酵菌株,无菌条件下接种至改进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中,静置培养后,挑取菌饼,接种于盛有改进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的三角瓶中,恒温摇床振荡培养后,接种于盛有改进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的发酵罐中,发酵培养后,得到发酵菌剂;(2)用发酵菌剂预处理菌渣并制得堆料反应器取反应器,所述反应器的底部开设小圆孔,向所述反应器中装入菌渣碎块,之后在所述反应器内的菌渣碎块上喷淋步骤(1)所述发酵菌剂,至含水量为60%,室温放置下进行避光发酵,得到蚯蚓堆料反应器;(3)蚯蚓接种至堆料反应器取内部培养有蚯蚓的接引容器,所述接引容器的底部开设小圆孔,向所述接引容器内物料的表面喷淋物料分离液,之后将步骤(2)所得堆料反应器堆叠至所述接引容器的上方,并在所述接引容器的下方施加光照,在物料分离液和光照的共同作用下,使蚯蚓从接引容器向上爬入堆料反应器内,实现蚯蚓在堆料反应器内的接种;(4)堆料反应器内的发酵将步骤(3)接种有蚯蚓的堆料反应器,在适合条件下进行发酵;(5)蚯蚓的分离取步骤(4)发酵完成的堆料反应器,向反应器内物料表面喷淋物料分离液,之后在所述堆料反应器的上方堆叠一个新的接引容器,并在所述堆料反应器的下方施加光照,在物料分离液和光照的共同作用下,使蚯蚓从堆料反应器向上爬入新的接引容器内,实现堆料反应器内的蚯蚓与物料的分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蚯蚓堆肥处理菌渣及堆肥中蚯蚓与物料分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发酵菌株为米根霉菌株(Rhizopus oryzae);所述米根霉菌株已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21138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蚯蚓堆肥处理菌渣及堆肥中蚯蚓与物料分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菌渣碎块的粒径为3

5cm,所述反应器底部小圆孔的直径为5mm,所述反应器为底部开设小圆孔的黑色塑料容器;进行发酵的温度为22

25℃,进行发酵的时间为14d。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蚯蚓堆肥处理菌渣及堆肥中蚯蚓与物料分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世臣单士耀张贤妹隋华齐辉阳傅民杰张诗焓王艳成李晶
申请(专利权)人:延边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