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前端模块的制造方法及汽车前端模块技术

技术编号:3352715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前端模块的制造方法及汽车前端模块,制造方法包括:模压模具,模压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和下模之间共同限定有主体腔、支架腔、连接件腔,连接件腔的一端连通支架腔且另一端连通主体腔,主体腔和支架腔具有相同的拔模方向,制造方法包括:将模压材料放入下模内,上模和下模合模,以使主体腔模压成型出主体部,支架腔模压成型出支架部,连接件腔形成连接件;折弯连接件,使支架部翻转并抵接在主体部的周向侧面上。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模压工艺模压出汽车前端模块降低了模具成本;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主体腔、支架腔及连接件腔连通使支架部与主体部一体成型缩短了制造周期,降低了成本。降低了成本。降低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前端模块的制造方法及汽车前端模块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制造方法
,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前端模块的制造方法及汽车前端模块。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前端模块通过专门的骨架结构,将传统的100多个零散部件集成在一起,实现了对机舱锁、散热器、冷凝器、中冷器、防撞梁、缓冲块、传感器、车灯、保险杠、雷达等多个零部件的支撑。但是现有的汽车前端模块开模成本成本高,集成度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汽车前端模块的制造方法,降低了成本,提高了集成度。
[0004]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由上述制造方法制造而成的汽车前端模块,降低了成本,提高了集成度。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汽车前端模块的制造方法,包括:模压模具,所述模压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之间共同限定有主体腔、支架腔、连接件腔,所述支架腔设在所述主体腔的周向至少一侧,所述连接件腔的一端连通所述支架腔且另一端连通所述主体腔,所述主体腔和所述支架腔具有相同的拔模方向,所述制造方法包括:将模压材料放入所述下模内,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合模,以使所述主体腔模压成型出主体部,所述支架腔模压成型出支架部,所述连接件腔形成连接件;折弯所述连接件,使所述支架部翻转并抵接在所述主体部的周向侧面上。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汽车前端模块的制造方法,通过设置模压工艺模压出汽车前端模块,相比较现有技术的注塑成型降低了模具成本;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主体腔、支架腔及连接件腔连通使支架部与主体部一体成型,提高了支架的集成度,同时通过设置主体腔与支架腔具有相同的拔模方向配合折弯连接件的步骤,使主体部与支架部可以一次成型,缩短了制造周期,降低了成本。
[0007]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将模压材料放入所述下模内,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合模,以使所述主体腔模压成型出主体部,所述支架腔模压成型出支架部,所述连接件腔形成连接件之后,还包括:在所述主体部的周向侧面上加工定位孔;所述折弯所述连接件,使所述支架部翻转并抵接在所述主体部的周向侧面上之后,还包括:所述支架部通过定位件与所述定位孔配合进行固定。
[0008]进一步地,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之间共同限定有定位件腔,所述定位件腔连通所述支架腔,所述定位件腔与所述支架腔具有相同的所述拔模方向,所述将模压材料放入所述下模内,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合模,以使所述主体腔模压成型出主体部,所述支架腔模压成型出支架部,所述连接件腔形成连接件,还包括:所述定位件腔模压成型出所述定位件;或,所述将模压材料放入所述下模内之前,还包括:将所述定位件预置在所述定位件腔内,
以在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合模后,使所述定位件与所述支架部一体成型。
[0009]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腔包括:支架主腔、连通所述支架主腔内的套筒腔和第一加强筋腔,所述支架主腔、所述套筒腔、所述第一加强筋腔具有相同的所述拔模方向,所述将模压材料放入所述下模内,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合模,以使所述主体腔模压成型出主体部,所述支架腔模压成型出支架部,所述连接件腔形成连接件,包括:所述主体腔模压成型出主体部,所述支架主腔模压成型出支架主体,所述套筒腔模压成型出套筒,所述第一加强筋腔模压成型出第一加强筋。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加强筋腔设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加强筋腔围绕所述套筒腔设置且与所述套筒腔连通。
[0011]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腔形成连接件包括:将模压材料设在所述连接件腔内,以使所述连接件腔模压成型出所述连接件;或,所述连接腔内预置有所述连接件。
[0012]具体地,所述连接件腔与所述主体腔具有相同的模压材料,或,所述连接腔与所述主体腔的模压材料不同,所述连接腔内设置金属

塑料复合材料。
[0013]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将模压材料放入所述下模内,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合模,以使所述主体腔模压成型出主体部,所述支架腔模压成型出支架部,所述连接件腔形成连接件之前,还包括:在所述主体腔、所述支架腔、所述连接件腔内预置金属

塑料复合材料。
[0014]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腔包括:框体腔、设在框体腔内的第二加强筋腔,所述第二加强筋腔与所述框体腔具有相同的所述拔模方向,所述将模压材料放入所述下模内,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合模,以使所述主体腔模压成型出主体部,所述支架腔模压成型出支架部,所述连接件腔用于形成连接件,包括:所述框体腔模压成型出框体,所述第二加强筋腔形成出第二加强筋。
[0015]可选地,所述模压材料为超混杂热塑性复合材料。
[0016]更具体地,所述主体腔包括:主体区和预设区,所述主体区设置有所述超混杂热塑性复合材料,所述预设区设置有金属

塑料复合材料。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汽车前端模块,所述汽车前端模块采用上述制造方法制造而成。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汽车前端模块,通过设置模压工艺模压出汽车前端模块,相比较现有技术的注塑成型降低了模具成本;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主体腔、支架腔及连接件腔连通使支架部与主体部一体成型,提高了支架的集成度,同时通过设置主体腔与支架腔具有相同的拔模方向配合折弯连接件的步骤,使主体部与支架部可以一次成型,缩短了制造周期,降低了成本。
[0019]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0]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汽车前端模块的制造方法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支架部未折弯的汽车前端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支架部折弯的汽车前端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汽车前端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汽车前端模块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连接件与支架部的配合示意图。
[0027]附图标记:
[0028]100、汽车前端模块;
[0029]10、主体部;11、定位孔;12、框体;13、第二加强筋;
[0030]20、支架部;21、定位件;22、支架主体;23、套筒;24、第一加强筋;
[0031]30、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3]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前端模块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压模具,所述模压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之间共同限定有主体腔、支架腔、连接件腔,所述支架腔设在所述主体腔的周向至少一侧,所述连接件腔的一端连通所述支架腔且另一端连通所述主体腔,所述主体腔和所述支架腔具有相同的拔模方向,所述制造方法包括:将模压材料放入所述下模内,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合模,以使所述主体腔模压成型出主体部,所述支架腔模压成型出支架部,所述连接件腔形成连接件;折弯所述连接件,使所述支架部翻转并抵接在所述主体部的周向侧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端模块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模压材料放入所述下模内,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合模,以使所述主体腔模压成型出主体部,所述支架腔模压成型出支架部,所述连接件腔形成连接件之后,还包括:在所述主体部的周向侧面上加工定位孔;所述折弯所述连接件,使所述支架部翻转并抵接在所述主体部的周向侧面上之后,还包括:所述支架部通过定位件与所述定位孔配合进行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前端模块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之间共同限定有定位件腔,所述定位件腔连通所述支架腔,所述定位件腔与所述支架腔具有相同的所述拔模方向,所述将模压材料放入所述下模内,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合模,以使所述主体腔模压成型出主体部,所述支架腔模压成型出支架部,所述连接件腔形成连接件,还包括:所述定位件腔模压成型出所述定位件;或,所述将模压材料放入所述下模内之前,还包括:将所述定位件预置在所述定位件腔内,以在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合模后,使所述定位件与所述支架部一体成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端模块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腔包括:支架主腔、连通所述支架主腔内的套筒腔和第一加强筋腔,所述支架主腔、所述套筒腔、所述第一加强筋腔具有相同的所述拔模方向,所述将模压材料放入所述下模内,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合模,以使所述主体腔模压成型出主体部,所述支架腔模压成型出支架部,所述连接件腔形成连接件,包括:所述主体腔模压成型出主体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瑛涛王智文栗娜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