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弹性体支承件的支承件外套筒和支承件管构成的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52650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1: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由弹性体支承件的柔性的支承件外套筒(10)和支承件管构成的系统,所述支承件外套筒和支承件管设置为,使得支承件外套筒沿着压入方向被压入支承件管中,以便建立支承件外套筒和支承件管之间的形状配合的复合结构,支承件外套筒具有外轮廓,该外轮廓具有向外突出的凸肩和沿所述压入方向向内延伸的导入斜面,支承件管具有用于支承件外套筒和支承件管之间的形状配合的复合结构的内轮廓,该内轮廓与支承件外套筒的外轮廓形状配合地相适配。至少将所述支承件管的内轮廓设计为刚性的,使得支承件外套筒的外轮廓在支承件外套筒被压入支承件管中时能够变形,并且支承件管的内轮廓在支承件外套筒被压入支承件管中时不能变形。不能变形。不能变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由弹性体支承件的支承件外套筒和支承件管构成的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由弹性体支承件(Elastomerlager)的柔性的支承件外套筒和支承件管构成的系统、一种支承件外套筒与支承件管的形状配合的复合结构以及一种具有形状配合的复合结构的机动车。

技术介绍

[0002]弹性体支承件用于将两个组件相互连接,以便例如吸收振动、冲击和噪音或者防止振动、冲击和噪音在组件之间的传递。弹性体支承件例如用于汽车制造。
[0003]在汽车制造中,由于电气化,对弹性体支承件的要求急剧上升。具体而言,要满足的挤出力增加,该挤出力被视为弹性体支承件在支承件管中的固定的配合的量度。与过去不同,针对许多应用、例如将电动机支承在机动车的副车架上所期望的挤出力不再只借助弹性体支承件的支承件外套筒与支承件管的重叠来实现。
[0004]由EP 2 456 995B1已知弹性体支承件和包围其由弹性体制成的圆柱形外壳的套筒的复合结构。在中空柱形的套筒的壁中置入了多个均匀分布在套筒周部上并且向内凸起的弹性的压印部。沿弹性体支承件压入套筒的过程的方向观察,弹性的压印部构成套筒的自由横截面的漏斗形状的收缩部。当弹性体支承件被压入套筒中时,外壳在发生弹性变形的情况下在弹性的压印部的斜面上滑动到外壳卡锁在套筒中的终端位置,在此过程中弹性的压印部也发生弹性变形。
[0005]具有也可以称为卡锁凸耳的弹性压印部的解决方案的缺点在于,由弹性体支承件和支承件管构成的复合结构需要高的制造耗费。因此,具有弹性压印部或卡锁凸耳的支承件管的制造非常费事,并且弹性体支承件和支承件管的接合同样是耗费的。此外,该复合结构不能旋转并且也不对称,这给复合结构的装配、尤其可结合性、在支承件管上的连接点、例如焊缝和咬合缝的定位带来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6]因此,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由弹性体支承件的柔性的支承件外套筒和支承件管构成的系统,该系统没有现有技术的缺点,尤其能够更简单地制造和装配。
[0007]上述技术问题通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解决,尤其通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由弹性体支承件的柔性的支承件外套筒和支承件管构成的系统、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弹性体支承件的支承件外套筒与支承件管的形状配合的复合结构和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机动车解决。本专利技术的另外的优点和细节由说明书和附图给出。在此关于按照本专利技术的系统描述的特征和细节当然也适用于关于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形状配合的复合结构和按照本专利技术的机动车,以及相应地反之亦然,因此就公开内容而言,各项单独的专利技术方面总是相互援引或者可以相互援引。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前述技术问题通过由弹性体支承件的柔性的支承件外套筒和支承件管构成的系统解决。所述支承件外套筒和支承件管设置为,使得支承件外套筒沿着压入方向被压入支承件管中,以便建立支承件外套筒和支承件管之间的形状配合的复
合结构(或者说连接结构)。在此,支承件外套筒具有外轮廓,该外轮廓具有向外突出的凸肩和沿所述压入方向向内延伸的导入斜面。支承件管具有用于支承件外套筒和支承件管之间的形状配合的复合结构的内轮廓,该内轮廓与支承件外套筒的外轮廓形状配合地相适配。所述支承件管的至少内轮廓设计为刚性的,使得支承件外套筒的外轮廓在支承件外套筒被压入支承件管中时能够变形,并且支承件管的内轮廓在支承件外套筒被压入支承件管中时不能变形。
[0009]与现有技术不同,在本专利技术中不提供柔性的卡锁凸耳。取而代之地提供刚性的内轮廓,在柔性的支承件外套筒被压入时,该内轮廓既不能弹性变形也不能塑性变形。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意义上,关于支承件管的刚性是指,在支承件外套筒或者具有支承件外套筒的弹性体支承件被压入时,支承件管既不能弹性变形也不能塑性变形。与此相反,在本专利技术的意义上,关于支承件外套筒的柔性是指支承件外套筒在被压入支承件管中时能够弹性变形。由于支承件外套筒是柔性的,因此只是支承件外套筒能够变形,以便将支承件外套筒压入支承件管中。
[0011]在此,外轮廓(Auβenprofil,或者说外部型材)被理解为构成支承件外套筒的外周面并且设置用于与内轮廓(Innenprofil,或者说内部型材)实现形状配合的轮廓。因此,外轮廓包括所有与内轮廓的相应的配合元件构成形状配合的元件、例如凸肩和导入斜面。同样地,内轮廓包括这些配合元件并且被理解为构成支承件管的内周面并且设置用于与外轮廓实现形状配合的轮廓。
[0012]具有刚性内轮廓的支承件管能够以明显更简单和更廉价的方式制造,这又提供了更廉价的由柔性的支承件外套筒和支承件管构成的系统。在此由于支承件外套筒的具有导入斜面的外轮廓,可以在力耗费较小的情况下或用较小的压入力将支承件外套筒压入支承件管中,而为了拆卸如此建立的复合结构需要非常高的挤出力,从而提供了弹性体支承件在支承件管中的特别固定的配合。
[0013]可以规定,所述凸肩和/或沿压入方向延伸的导入斜面沿着支承件外套筒的外周的20%至100%、尤其40%至100%并且非常特别地80%至100%延伸。换言之,凸肩和/或导入斜面可以设计为具有在支承件外套筒的整个外周的20%至100%的范围内、尤其40%至100%的范围内并且非常特别地在80%至100%的范围内的周长。尤其地,凸肩和/或导入斜面因此可以设计为部分地沿着支承件外套筒的外周延伸、其具有或不具有一个或多个中断部,或者设计为完整地或连续地沿着支承件外套筒的外周延伸。由于用于支承件外套筒和支承件管之间的形状配合的更大的面,这不只实现更高的挤出力,而且也实现支承件外套筒或弹性体支承件整体的对称的且因此能简单地制造的且能与支承件管连接的外轮廓。
[0014]此外可以规定,所述内轮廓具有与所述凸肩形状配合地相适配(或者说相对应)的配合凸肩和与所述导入斜面形状配合地相适配的并且沿压入方向延伸的配合导入斜面。形状配合的适配是指,轮廓的相应的元件、即凸肩和配合凸肩以及导入斜面和配合导入斜面在支承件外套筒和支承件管的连接状态下构成形状配合。因此可以通过两个轮廓的相应元件的啮合方式来提供稳固的形状配合。
[0015]在此可以规定,所述配合凸肩和/或沿压入方向延伸的配合导入斜面沿着支承件管的内周的20%至100%、尤其40%至100%并且非常特别地80%至100%延伸。换言之,配合凸肩和/或配合导入斜面可以设计为具有在支承件管的整个内周的20%至100%的范围
内、尤其在40%至100%的范围内并且非常特别地在80%至100%范围内的周长。尤其地,配合凸肩和/或配合导入斜面因此可以设计为部分地沿着支承件管的内周延伸、其具有或不具有一个或多个中断部,或者设计为完整地或连续地沿着支承件管的内周延伸。由于用于支承件外套筒和支承件管之间的形状配合的更大的面,这不只实现更高的挤出力,而且也实现支承件外套筒或弹性体支承件整体的对称的且因此能简单地制造的且能与支承件管连接的外轮廓。
[0016]尤其可以在支承件外套筒和支承件管之间提供部分地、主要地或完全地环绕地形状配合的复合结构。在此,内轮廓可以部分地、主要地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由弹性体支承件的柔性的支承件外套筒(10)和支承件管(20)构成的系统(1),其中,所述支承件外套筒(10)和支承件管(20)设置为,使得支承件外套筒(10)沿着压入方向(2)被压入支承件管(20)中,以便建立支承件外套筒(10)和支承件管(20)之间的形状配合的复合结构(4),其中,支承件外套筒(10)具有外轮廓(14),该外轮廓具有向外突出的凸肩(12.1、12.2)和沿所述压入方向(2)向内延伸的导入斜面(11.1、11.2),并且其中,支承件管(20)具有用于支承件外套筒(10)和支承件管(20)之间的形状配合的复合结构的内轮廓(24),该内轮廓与支承件外套筒(10)的外轮廓(14)形状配合地相适配,其特征在于,至少将所述支承件管(20)的内轮廓(24)设计为刚性的,使得支承件外套筒(10)的外轮廓(14)在支承件外套筒(10)被压入支承件管(20)中时能够变形,并且支承件管(20)的内轮廓(24)在支承件外套筒(10)被压入支承件管(20)中时不能变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1),其中,所述凸肩(12.1、12.2)和/或沿压入方向(2)延伸的导入斜面(11.1、11.2)沿着支承件外套筒(10)的外周(15)的20%至100%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1),其中,所述内轮廓(24)具有与所述凸肩(12.1、12.2)形状配合地相适配的配合凸肩(22.1、22.2)和与所述导入斜面(11.1、11.2)形状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N舍恩霍夫JM哈克C齐维卡
申请(专利权)人:大众汽车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